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191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中小河流多而广,是与人类最为亲近的河流类型,但受到的人为改造及生产生活活动干扰强度也最大,表现出的生态退化程度更为明显。以北方典型中小河流清潩河(许昌段)为例,基于2021年夏、秋季水生态调查结果,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夏、秋季食物网模型。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清潩河生态系统主要由5个整合营养级(范围值为1.00~3.29)构成,其中,营养级Ⅰ、Ⅱ传递效率较低,严重阻碍了能量向更高营养级流动,夏、秋季系统总转化效率分别仅为1.08%和1.82%。清潩河生态系统夏、秋季交互营养关系无明显变化,捕食者中除翘嘴鲌外均表现出对饵料生物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的分析发现,夏季生态系统规模(总流量为2 571.06 t·km-2)大于秋季(1 472.58 t·km-2),同时,Finn循环指数(FCI)和Finn平均路径长度(FML)计算结果也表明夏季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优于秋季。最后,利用食物网模型筛选出不同营养级范围的关键功能组为浮游植物、软体动物和翘嘴鲌。根据这3类生物的习性特征与生境适宜性需求,提出限制浮游...  相似文献   
23.
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是现代社会财富积累的中心。矿物燃料为主的一次能源不仅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也是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动力来源。随着城镇化发育不断走向成熟,城镇的生存和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日趋强烈。这种消费需求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更体现在质量提高方面。世界和中国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所不同者,在产业发展政策和能源消费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表现出明显的不尽人意:第一,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甚至进入21世纪以来也是如此;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缓慢、特别是进入国家城镇化快速发育阶段后的表现更是如此;第三,能源产出效率提高有限,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如此能源消费特征,对中国城镇化的持续发育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建议加快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和提高城镇能源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24.
25.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人口的不断增长,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可持续的居民食物碳消费是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居民食物碳消费是环境碳循环研究和可持续消费的重要内容。采用政府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1985~2007年安徽省城乡居民食物碳消费结构和食物碳消费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并对城乡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家庭食物碳消费结构转变较农村显著,城市居民食物碳消费从以“粮食碳消费为主”的比较单一的消费模式转变为以“粮食、肉类、食用植物油碳消费为主”的多元消费模式;而农村居民食物碳消费从以“粮食碳消费为主”转变为以“粮食、食用植物油碳消费为主”的多元消费模式;(2)城市居民人均、户均食物碳消费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食物消费总量却呈上升趋势,加剧了食物碳消费的环境影响;农村人均和户均食物碳消费和碳消费总量呈下降趋势,但人均、户均食物碳消费仍高于城市,农村居民食物碳消费的生态压力依然较大。(3)Pearson乘积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城市居民人均食物碳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恩格尔系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而影响农村居民人均食物碳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索可持续的居民消费模式和减轻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膳食结构升级对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居民食物摄入数据分析了1961-2009年间我国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变化情况及膳食结构因素对其变化的贡献率,并预测了不同膳食模式下我国人口高峰年食物生产用地的需求状况,结果如下:我国人均食物生产用地需求以1984年为节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在居民日常摄入的5大类食物中,人均谷类和豆类消费所需农地面积出现下降,而人均动物性食物、蔬菜和纯能量类食物消费所需农地则呈上升态势;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总体上以1984年为界分为先稳定发展后急速增长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量保持在12.5亿亩/年左右,而后一阶段则从1984年的需求12.75亿亩迅速上升至2009年的22.82亿亩;1984年之后居民膳食摄入变化已成为影响我国食物生产用地需求增长的首要因素,其贡献率达57.7%,而同时期人口增长因素的贡献率仅为42.3%;预测居民在保持当前膳食结构不变与转向平衡膳食模式两种情景下,我国在人口高峰年分别共需食物生产用地25.19亿亩和20.33亿亩,后者比前者节省土地需求4.86亿亩。  相似文献   
27.
在经济发展、消费升级、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凸显的新的外部环境背景下,本文引入了国外新兴的食品系统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可持续的食物安全保障的新观念.食物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国内多数学者仍然用30年前食物匮乏时期的思路来研究现代的食物安全问题,其结果导致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不符.如何在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同时又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食物消费需求,是对未来食物安全保障的新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食物安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不足和问题,然后引入国外新兴的食品系统理论,在探讨其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食品系统与食物安全的关系,影响食物安全的因素和研究视角,并进一步提炼出基于食品系统理论的新的食物安全保障观念,为我国研究食物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包装食品人人都需要,想买得明白,吃得放心,首先就要读懂食品标签.不看标签买食品,好比闭着眼睛过马路,难保安全.而有多少人是睁大眼睛,明明白白在买食物呢?  相似文献   
29.
运动后别吃荤 人在运动后会感到疲乏,主要原因是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此时若单纯食用肉、鱼、虾等酸性食物,会使体液更加酸性化,不利于解除疲劳.如果食用蔬菜、甘薯、苹果之类的碱性食物,就能很快解除疲劳.  相似文献   
30.
春季大地回暖,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病毒等微生物也蠢蠢欲动。人体毛孔放松,冬季所藏的营养逐步向外"散发";加之春季风多,气候相对干燥,肝病患者特别是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导致近段时间的病人就诊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