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35篇
安全科学   21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571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71.
为了解决分级尾砂作为充填骨料存在的尾砂产率低、采场滤水严重、充填成本高等问题,以某典型矿山为背景,结合膏体充填的特性,分析了该矿充填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并提出了改用全尾砂膏体充填的必要性,开展了全尾砂充填性能评价基础试验以及室内全尾砂膏体正交配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全尾砂粒度适中偏粗,适合选用全尾砂膏体充填,全尾砂膏体充填体强度与分级尾砂充填体强度相当,选用该矿原有灰砂配比1∶4和1∶8即可达到下向充填法开采所需高强度充填体要求,对采用分级尾砂充填拟改为全尾砂膏体充填的矿山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2.
以太湖地区代表性的青紫泥、黄泥土、白土等3种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低能量分离-分散法提取得到不同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用HPLC测定了本土和分离得到的团聚体颗粒组中16种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不同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中PAHs含量分布存在差异,PAHs总含量以<2μm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最高,其次是200~2000μm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PAHs在这2个团聚体颗粒组有明显富集现象(富集系数为1.25~3.92);而20~200μm和2~20 μm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中PAHs含量小于本土,呈现亏缺现象(富集系数为0.64~0.88).考虑到不同粒径团聚体颗粒组的相对组成,水稻土中PAHs主要分布于20~200μm和200~2000μm 2个团聚体颗粒组中,而在<2μm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中最少.PAHs在不同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中的含量分布与其总有机碳、腐殖质碳、胡敏酸碳的含量有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受芳构化疏水性有机物含量的控制.因此,水稻土不同粒径团聚体颗粒中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性质影响着这些团聚体颗粒组分对PAHs的吸持与固定.  相似文献   
973.
为掌握隧道管片在浆液结石体包裹下的上浮变形规律,通过研究圆管抗弯刚度,将浆液结石体与隧道管片形成的圆管组合梁转变为3层叠加组合梁;基于Girhammar 2层叠加组合梁理论与微单元力学分析,推导出考虑层间滑移效应3层组合梁等效抗弯刚度公式,进而采用温克勒弹性地基条件建立隧道管片上浮力学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力学模型理论解析、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并进行参数灵敏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力学模型理论解析、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力学模型有效;浆液结石体留存厚度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隧道结构承受的弯矩,提高隧道结构安全性能;随着隧道两端约束的传递衰减,隧道上浮跨度超过140 m后,隧道变形最大值基本达到稳定。研究结果可用于预测隧道管片的上浮变形,并为隧道变形控制提供依据,促进隧道病害的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974.
山西某煤矿二号矸石山位于该煤矿工业区南侧的一条荒山沟内,由于占地面积小、使用年限长,加上企业过去对矸石的处置缺乏专业设计理念,导致矸石顺坡倾倒、裸露堆放。长年露天堆放以及气候、土壤等原因,不仅有发生滑坡的危险,而且局部煤矸石也存在发热、自然的现象,给周边群众及矸石山作业人员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该煤矿开展了二号矸石山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开展坡体分级、整形削坡、柔性排水渠建设、马道设置、柔性护坡和急流槽修建、坡体覆土工程、温度勘察及灭火施工、植被恢复、灌溉工程和养护等措施,二号矸石山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充分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将矸石山变成了风景优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975.
为探寻中国西部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其数字化影响,采用2012—2021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ESDA方法、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高于体育产业,二者有较高同步性;(2)西南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四川、陕西和云南位于发展前列;(3)体旅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低,多数处于起步阶段,但融合度在不断提高。另外,不同省份间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西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4)体旅产业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聚集特征,且聚集程度表现出增强趋势;(5)数字化发展对体旅融合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据此,从空间交互、数字赋能、因地制宜、政市结合4个方面提出优化体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6.
为准确测算尾矿膏体排放的堆积坡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膏体坡面明渠流动的自适应变化过程,提出膏体恒定均匀流动时的平衡坡降等同堆积坡度。研究平衡坡降状态下,明渠流动断面、临界流速以及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建立堆积坡度测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某铜矿为背景,测算不同质量分数及排放流量条件下膏体的堆积坡度,结果表明:流量一定,质量分数越高堆积坡度越大;质量分数一定,排放流量越大堆积坡度越小;推荐该矿排放质量分数70%,排量150 m3/h,此时堆积坡度为5.34%,尾矿库占地面积较原湿式排放降低27%。  相似文献   
977.
本文通过对比配用不同材质能量交换芯体的全热交换器在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所测得的新风出口风量结果,研究和探讨了全热交换器受环境湿度影响而导致风量测试结果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能量交换芯体受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流道形变是影响全热交换器新风出口风量的主要原因,对于使用复合纤维作为透析膜和支撑件材料的芯体,全热交换器提供的新风风量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78.
普通药物中大部分是具有一对对映异构体手性结构的手性药物(CDs),且CDs作为一种新型微污染物在水体中被频繁发现.该药物因其种类和组成的不同,内部的对映异构体可能会表现出特异性,如体现在毒性、与蛋白质结合吸收以及在河流中自然衰减率等方面.而高级氧化法(AOPs),如空化(水力空化和声空化)、Fenton法和光催化法等技术手段,在去除CDs方面已表现出较大潜力.本研究基于对映体结构,全面梳理了CDs的性质、来源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拟探究水环境中典型CDs的手性反转和药理学立体选择性特征,并归纳了水力空化方法联合AOP技术对萘普生、布洛芬等典型CDs去除效果特点,重点讨论了该方法作用机理与其利弊,探究最优适用条件,最终归纳出目前CDs分离分析技术的瓶颈及未来环境中CDs去除技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79.
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坡地赤红壤结构退化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的坡地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的坡地赤红壤结构退化现象明显,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主要体现在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土壤孔隙性变差,主要体现在容重增加和较大孔径孔隙减少.对自然赤红壤而言,容重增加、较大孔隙减少更为明显:对耕型赤红壤而言,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表土砂化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80.
厌氧消化是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实现形式是产生生物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生物沼气可以有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甲烷古菌位于厌氧发酵链末端,是生物沼气主要成分甲烷的直接生产者.在厌氧消化系统中,产甲烷古菌与发酵链前端微生物以及各种天然和人工电子传递体存在着活跃的电子互营过程,对于维持厌氧消化系统的稳定性和改善生物沼气的生成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报道的在强化厌氧消化过程中常用的铁基与碳基电子传递体与产甲烷古菌的相互作用机制,着重介绍两类电子传递体通过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或物理性质与产甲烷古菌细胞膜上的氢酶和细胞色素c进行电子互营的微观作用机理,分析两类电子传递体通过参与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与产甲烷古菌能量代谢可能存在的耦合机制,其中乙酸型产甲烷古菌基于电子歧化传递在进行胞外三价铁呼吸过程中存储能量,从而增强产甲烷代谢,改变了目前对甲烷生成的生化和生态学理解,极大推进了产甲烷古菌与胞外电子传递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产甲烷古菌胞外电子传递路径的不清晰和其细胞膜上蛋白功能的不确定是制约产甲烷古菌与电子传递体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利用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