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8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527篇
安全科学   1065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501篇
综合类   2234篇
基础理论   262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347篇
灾害及防治   162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本文应用东大别地区层析成像研究结果,对研究区重大地震事件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霍山地区的2次MS≥6.0级地震在深部地壳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970年以来的12次MS≥4.0地震在25 km深度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2.
铅在棉秆基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李坤权  郑正  蒋剑春  张继彪 《环境科学》2010,31(5):1402-1408
以棉秆与棉秆纤维为原料,利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了低成本的高比表面微孔棉秆基活性炭,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溶液中铅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溶液温度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及吸附机制.根据低温液氮(N2/77K)吸附测定数据,以BET方程、BJH法及H-K法对活性炭孔结构进行了表征,以Boehm滴定、FTIR、零电荷点pHPZC测定及元素分析定量表征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结果表明,以棉秆和棉秆纤维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570和1731m2·g-1,含氧酸官能团含量分别为1.43和0.83mmol·g-1,均高于商业活性炭ST1300.静态吸附实验表明,棉秆基活性炭对铅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吸附效率,最大吸附量超过120mg·g-1,溶液pH对吸附有较大的影响,吸附量随时间增大而增大,在5min内可达饱和吸附量的80%;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假二级方程,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等温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0,而焓变(ΔH0)0,说明吸附为吸热的自发反应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离子交换可能在吸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3.
黑藻吸附Cu2+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吸附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去除废水中有害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干样为生物吸附材料,研究了黑藻对水体中Cu<'2+>等温吸附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测定吸附前后溶液离子浓度变化以及pH值、基团屏蔽对Cu<'2+>吸附的影响,结合红外光谱技术,从静电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基团作用...  相似文献   
194.
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区划是从区域角度观察和研究地域综合体,探讨土地利用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变化过程及趋势,从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及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包括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合理分配、结构和布局形式等,在地域上进行分区。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理论方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重点及发展方向:从自然要素向自然与人文要素有机结合方向转变;从大空间尺度向多空间尺度方向转变;从传统的区划方法向综合集成的新技术手段转变;从静态的区划研究向多要素、多过程耦合的动态区划研究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95.
Biosorption of silver ions onto Bacillus cereus biomass was investigated. Overall kinetic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ecessary contact time for the attainment of equilibrium. It wa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biosorption process was best described by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crystals detec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suggested the precipitation was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biosorption. The molecular genetics of silver resistance of B. cereus biomass was also detected and illustrated by a whole cell sensor tool.  相似文献   
196.
当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努力为澳经济引入碳排放定价机制,以便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然而,数月来,这项被称为“碳税”的方案却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近期更是遭到反对党、工会和企业等多方的合力抵制。  相似文献   
197.
近来,转制科研机构的改革发展问题,成了科技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原因是部分转制科研机构,自企业化转制推进十年来,仍然起色不大,效益不佳,在发展甚至在生存上都存在着很多困惑。于是,就有了对国家和省里推进的十年企业化转制改革政策的重新评估和反思。据了解,反思的结论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转错了,应该再转回来,  相似文献   
198.
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包头市实际,明确了包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为主线,按环境要素提出了“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动力机制,为科学编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9.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流域跨界污染对上下游城市的水资源配置、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性等都提出严峻挑战。苏鲁边界九县(市)创造性地开展区域环境保护联席会议联防联治机制,为解决跨流域污染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0.
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少云  祝方  商执峰 《环境科学》2016,37(5):1953-1959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n ZVI/Cu),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形貌观测和表征分析,用制备的n ZVI/Cu修复Cr(Ⅵ)污染的土壤,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还原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n ZVI/Cu对土壤中的Cr(Ⅵ)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反应初始p H为7,温度为30℃时,加入2 g·L~(-1)的n ZVI/Cu材料,在10 min内Cr(Ⅵ)含量为88 mg·kg~(-1)的污染土壤中的Cr(Ⅵ)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改变n ZVI/Cu加入量、p H值、反应温度以及添加腐殖酸都会对Cr(Ⅵ)的去除效果产生影响.改变p H值和反应温度对去除土壤中Cr(Ⅵ)的影响都比较明显,p H值越小,反应温度越高Cr(Ⅵ)的去除效果越好,添加腐殖酸对去除土壤中的Cr(Ⅵ)有一定的影响.n ZVI/Cu降解Cr(Ⅵ)的过程符合伪一级还原动力学模型,还原速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符合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定律,反应活化能Ea为104.26 k J·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