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安全科学   325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605篇
基础理论   296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8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目的 解决220 V-6 kW石英灯管阵列在试件表面1200 ℃持续40 min以上试验过程中的热破坏问题。方法 对灯管破坏形貌进行分析,通过热应力计算找到了爆灯的主要原因。针对现有加热器灯阵中灯头部位的热结构问题设计一套气体强制对流冷却装置,利用流体仿真分析方法获得出气管上不同出气孔孔径在相同间距条件下的气流速度、出气管外空流场状态和有灯阵时的灯头绕流冷却效果,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结果 在相同地面热环境模拟试验中成功进行了考核试验。对比有无冷却装置时的试验结果,对流换热装置能够增加灯管使用寿命,保证试验质量。结论 针对灯头部位进行强制对流保护的方法,能够提高加热器在试验过程中的热环境模拟温度上限和有效试验时间,对高温长时间类热环境试验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2.
为获得耐低温且絮凝优异的絮凝菌,对一株分离得到的絮凝菌进行紫外诱变和5℃低温胁迫培养,并对诱变优势菌进行应用条件优化.结果表明:①原始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②紫外诱变和低温胁迫培养得到的目标诱变菌FB-5对生活污水絮凝率达75.35%,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③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4、助凝剂加量为1.0 mL/(50 mL)、处理时间为15 min;筛选出影响诱变菌絮凝能力最显著的3个因素为絮凝菌投加量、pH和助凝剂加量;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净化的应用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38、助凝剂加量为1.04 mL/(50 mL).④验证试验确定絮凝率达97.01%,BOD5、CODCr、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出水水质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研究显示,紫外诱变联合低温胁迫技术以及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优化絮凝条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原始菌株的絮凝能力,低温诱变菌FM-5能使高寒地区城市生活污水中悬浮固体大幅降低,同时去除水体中多种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3.
以两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模拟试验,比较在相同水位变化幅度下不同高水位持续胁迫水平(分别以T0、T1、T2、T3表示恒静止、持续4 d、持续8 d和持续12 d)对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植株伸长、具体形态指标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并同步分析滆湖大洪港内两处风浪差异区(湖岸区M1和湖心区M2)两种沉水植物相应的适应性和形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和狐尾藻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环境适应性,T0时任意两处的两种植物生物量和株高均最大;在风浪扰动较小区域(M2),持续高水位减弱了两种植物的伸长和生长(p0.01),并显著限制其在地上生物量的投资和茎干横向的分支(p0.05).在风浪扰动较大区域(M1),持续高水位对两种沉水植物产生了相同的形态变化,并显著降低各梯度下其Fv/Fm和快速光响应曲线(p0.05),但M1处两种沉水植物的光合能力均显著大于M2处.狐尾藻对风浪扰动和长时间水位胁迫能表现出更强抗弱光性和光合作用能力.因此,持续高水位胁迫下(小于8 d)两种沉水植物对一定程度水动力仍有较好的形态和生长适应性,对特定水文波动特征进行合理应对以保持沉水植物活力和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4.
陈可  胡南  陈威  陈思羽  张辉  丁德馨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142-4149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通过在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根际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研究了这两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博落回抗干旱及富集铀性能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后,博落回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5.03%、21.01%和17.33%,相对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6.90%、19.31%和29.48%,叶绿素总量分别增加了71.11%、48.47%、12.85%,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71.70%、64.91%和61.35%.在干旱和铀同时胁迫下,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后,博落回对铀的总富集量分别提高了109.52%、66.67%和42.86%.可见,两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博落回抗干旱和富集铀性能的增强作用表现为: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实验结果可为干旱地区铀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固定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d,逐步提高进料总固体(TS)浓度为5.0%,7.5%和10.0%的方式提高有机负荷(OLR),在高温(55±1)℃条件下开展鸡粪长期甲烷发酵实验并测定了各阶段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SMA),探究氨氮浓度对鸡粪高温甲烷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进料TS由5.0%增至10.0%,出料氨氮浓度由(2.5±0.3)g/L增至(6.1±0.2)g/L,挥发性脂肪酸(VFAs)由(0.4±0.1)g/L增至(26.1±1.5)g/L,pH值由(8.3±0.2)降至(6.9±0.1),产气率由(267.2±12.5)mL/g TSin降至49.8±8.2mL/g TSin,甲烷浓度由(67.2±1.3)%降至(36.0±1.7)%.长时间采用TS 10.0%的进料浓度,发酵系统中氨氮浓度最高达到7.5g/L,VFAs浓度达到27.0g/L,产气下降明显.氨氮抑制鸡粪高温甲烷发酵产气的初始浓度为2.5~3.0g/L.进料TS大于7.5%,鸡粪高温甲烷发酵会受到氨氮抑制.氨氮浓度的升高导致高温发酵体系利用乙酸产甲烷的能力降低,氨氮浓度达到5.5g/L,SMA降低60.0%;氨氮浓度达到7.0g/L,污泥利用乙酸产甲烷的活动几乎停止.  相似文献   
166.
煤岩裂隙漏风导致的煤自燃火灾严重危害矿井安全生产,在现有防治煤炭自燃材料的基础上,以聚丙烯酰胺(A)、复合表面活性剂(B)、混合粉体(C)为原材料研制了一种防控高温煤岩裂隙的膏体泡沫。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保水率、发泡倍数、阻化率为指标优选出了最佳的膏体泡沫配方为A4B4C4:A为70 g/L,B为19.5 g/L,C为270 g/L。对膏体泡沫进行了微观形态表征,并从泡孔尺寸大小及分布、液膜颗粒分布、液膜载体吸水等方面对膏体泡沫的保水、吸热和受热稳定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南方某煤矿复采工作面煤自燃发火为例,分析和判定了302工作面火区分布,采用钻孔压注膏体对火区高温煤岩裂隙进行控制,3d后工作面1-5#钻孔、三石门密闭处CO浓度从520 ppm,465ppm,523 ppm,305 ppm,289 ppm,750 ppm下降到22 ppm,18 ppm,23 ppm,14 ppm,14 ppm,36 ppm。  相似文献   
167.
电路板环境应力筛选方法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恺伦  郑建明 《装备环境工程》2010,7(6):157-159,170
论述了对设计、工艺成熟电路板组件的环境应力筛选方法,对比恒定高温、温度循环、温度冲击、振动及其组合筛选的筛选度,并进行效能比分析。通过对比各种应力对有较大共性的电路板组件筛选的分析,对GJB 1032进行适当裁减,提出了不少于10个温度循环加随机振动的筛选组合,以适应电路板板级筛选要求,提高效能比。  相似文献   
168.
烟气生物脱硫污泥中单质硫的回收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烟气生物脱硫污泥中单质硫磺难以回收和利用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条以有机溶剂四氯乙烯(PCE)高温萃取-降温结晶技术为主体工艺的路线.经过几个月的中试研究表明,PCE萃取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回收硫泥中单质硫磺的方法,得出如下最优的运行参数:干燥后的硫泥粉碎到粒径0.05~0.15 mm(100~300目)、接触反应时间为10~15min、接触反应的温度范围85~100℃,PCE与硫泥的投加比例为4~5 mL/g,降温结晶至25℃以下.试验结果表明,回收的硫磺纯度在96.5%以上,硫的回收率在90%以上.最后从所需蒸汽费、冷却水费、电耗费、人工费、PCE消耗费等几个方面对该工艺应用于拟建的硫回收工程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拟建工程的运行成本为230元/t,净收益为770元/t,年收益可达到281万元,可产生可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9.
The effects of di erent phosphate-amendments on lead (Pb) uptake,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the level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cauliflower (Brassica oleracea L.) in contaminated soils with 2500, or 5000 mg P2O5/kg soil of hydroxyapatite (HA), phosphate rock (PR), single-superphosphate (SSP) and the mix of HA/SSP (HASSP) were evaluated in pot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b concentrations in shoots and roots decreased by 18.3%–51.6% and 16.8%–57.3% among the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amples. The e ciency order of these phosphate-amendments in reducing Pb uptake was as follows: HASSPt HA > SSP t PR.With the addition of SSP, HA and the mix of HA/SSP, the SOD activity in shoot was reduced markedly (P < 0.05)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example, the SOD activities in shoot by the treatments of HASSP, SSP, and HA in 5000 mg P2O5/kg were found to be only 51.3%, 56.2%, and 56.7%, respectively. Similar e ects were also observed on the level of MDA in the shoots with a decrease in 24.5%–56.3%. The results verified the inference that phosphate compounds could be used to reduce the plant uptake of Pb and resist the Pb stress in the plant vegetated in Pb-contaminated soils.  相似文献   
170.
全程高温好氧堆肥快速降解城市生活垃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堆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MSW)的速率和质量,设计了一种外加热源的全程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实验以全程高温好氧堆肥和传统好氧堆肥两种方法对MSW进行了60d的堆肥处理.同时,监测了堆肥的pH和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以C/N、种子发芽率(GI)、可溶性有机碳(DOC)、比好氧速率(SOUR)和脱氢酶(DH-ase)活性为指标评价了堆肥的腐熟度和质量.结果表明,全程高温堆肥法和传统堆肥法的堆肥周期分别为16d和28d,两种方法得到的产品其pH值均在7左右.在第31d将全程高温堆肥产品置于30℃恒温箱时,其理化性质没有出现明显波动,说明其堆肥产品性质稳定.因此,全程高温好氧堆肥法能明显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质量,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