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以国产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影像为数据源,辅以现场调查数据,发展了一种结合空间位置与决策树分类的互花米草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基于互花米草适宜生长于高潮带下部至中潮带下部区域的特点,利用高潮时获取的Landsat 5遥感图像缨帽变换的湿度分量,通过二值化处理和矢量后处理提取现代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生长的向陆边界,进而对高分图像的互花米草生长区域进行掩膜;基于掩膜后的高分图像,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互花米草分布范围进行提取。通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信息提取实验,表明提出的分类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识别和提取互花米草信息,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7.05%。通过对提取的互花米草分布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整个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互花米草总面积约有3278.1100 hm2,主要分布于黄河故道西侧、五号桩、孤东油田东南侧和黄河现行入海口两侧等四个区域,其中黄河现行入海口两侧是2002年之后出现的新生互花米草区域,互花米草面积最广,占现代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1.39%;其次为孤东油田东南侧及五号桩,自首次引种互花米草至今都有互花米草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6.22%和1.59%;本文首次在黄河故道西侧发现互花米草,在此前的研究工作中均未报道,互花米草面积最小,约为26.1527 hm2。  相似文献   
52.
黄河三角洲要实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作为我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制约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实验和示范意义.本文分析了生态因素和区域协调问题对运行机制的影响,剖析了目前实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类似区域的经验,研究探索了相关区域的管理模式.提出应考虑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产业的战略定位,结合区域特点,形成开放型多层联动的促进机制模式,并在政府推动机制、决策咨询机制、开放式联动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市场机制、创新型人才跨行政区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3.
黄河三角洲翅碱篷湿地硫化氢和羰基硫排放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生长季(5~10月)黄河三角洲翅碱篷湿地H2S和COS的释放动态.结果表明,H2S、COS的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在生长季,黄河三角洲翅碱篷湿地是H2S和COS的释放源,其中H2S的平均释放通量为4.97μg·(m2·h)-1,COS的平均释放通量为0.92μg·(m2·h)-1.在探讨的环境因子中,不同环境因子对翅碱篷湿地H2S和COS释放通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土壤SO2-4含量是影响H2S释放通量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是影响COS释放通量的主要因素.含硫气体的排放可能还受到其它因素如植物、潮汐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黄河三角洲开发中环境保护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崛起以及沿黄经济带的整体开发,黄河三角洲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加速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众望所归、人心所向。但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避免走上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经济开发的同时,研究、预测环境问题,及时提出环境保护对策,使黄河三角洲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得以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5.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脆弱生态系统破坏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的无棣、沾化海岸数千年来形成的贝壳堤为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近20多年来,贝壳堤岛脆弱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究其原因,一是风暴潮袭击、海岸侵蚀等自然因素影响,二是滥挖贝壳砂、无序发展盐业生产和滩涂养殖、修筑防潮大坝、兴建工业企业和民居等人为因素破坏。保护贝壳堤岛生态系统,要强化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尽快修复脆弱生态系统,加强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还要加大自然保护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6.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中速效磷的吸附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海水养殖废水排入海洋后其中的磷素对海洋产生的污染问题,研究其被用于灌溉后在土壤中的吸附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各层次速效磷的吸附量随速效磷的浓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海水养殖废水中速效磷的含量一般在0.26 mg/L左右,海水养殖废水用于灌溉土壤完全可以吸附和利用这部分速效磷;在土壤中速效磷的吸附量与吸附所需的时间之间呈对数曲线变化,其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滨海盐渍土对速效磷的吸附规律遵循Freundlish方程;影响速效磷吸附的主要因素为土壤中CaCO3、土壤粘粒、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吸附平衡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57.
选取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盐地碱蓬湿地和光滩这4种典型自然湿地及农垦地棉花田作为研究对象,阐明不同植被类型自然湿地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进行农垦地同自然湿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湿地内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总体表现为: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盐地碱蓬湿地>光滩,TOC和TN含量同土壤电导率值(EC)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棉花田TOC、 TN和全磷(TP)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湿地(P<0.05),其中硝态氮(NO-3-N)含量为自然湿地的9.4~11.4倍,但棉花田碳、氮和磷含量同EC值和pH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自然湿地土壤碳氮比(C/N)主要受控于TN含量(P<0.05),棉花田土壤C/N显著低于自然湿地(P<0.05).自然湿地及棉花田土壤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均值较低,且与土壤TOC和T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棉花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 C/N、 C/P和N/P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58.
东营,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每年,面积多达20公顷的土地被黄河缔造出来。自2006年起,东营全力打造化工园区。开发需要大量的土地,东营自然就打起了湿地的主意……黄河是中国生态环境的缩影。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从2010年发起了"黄河十年行"。希望以媒体的视角,用十年行时间关注黄河及黄河两岸老百姓生活的变化。冻土养育了黄河2013年8月2日在兰州,"黄河十年行"采访了  相似文献   
59.
现代黄河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降水入渗补给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气降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确定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论文选择现代黄河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的典型地貌单元安装自记水位计,获得了2004年30 min一次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数据。结合日降水量资料,应用地下水位动态法,在Matlab中编程计算了2004年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和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探讨了该系数时空变化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了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的水量。主要结论如下:①研究区域内浅层地下水埋深主要在2 m以内变动,属于浅埋类型。②降雨特征决定了该区域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大小,地表渗透性决定该区域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时空变异。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随着雨前地下水埋深的增加显示出增大的趋势。③研究区域平均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0.186。2004年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总量为7.4×108m3,占当年黄河径流量的3.7%。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海洋资源的开发优势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该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