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淮海平原水浇地、旱地不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与黄淮海平原的种植制度,1980—1984年期间在平原北部(北京)水浇地上连续进行了五年田间试验,1983年和1984年两年又增加了水浇地与旱地对比,并在平原中部黑龙港地区的北京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及平原南部属黄淮平原的河南省淮阳县增加了两个点。试验设水浇地和旱地两部分,各有一年一熟(冬小麦、春玉米和春大豆)和一年两熟(冬小麦复播玉米、冬小麦套播玉米和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管理按当地中上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2.
韩昭庆 《绿叶》2012,(5):62-69
建国六十多年来,政府实施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加上技术手段的运用,黄河下游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决口事件,治河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功。习惯于黄河安流的现代人已经很难想像历史时期的黄河是怎样的,也容易疏忽对黄河决口的堤防。但是,黄河的河性并没有改变,黄流南流仍需警惕。通过历史回顾,尤其是对受人类活动较少干扰时期的研究,我们会发现黄河变迁的自然规律,并找到更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3.
鲁西北地区是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渍涝洼地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鲁西北的禹城市,利用挖鱼塘、建台田的工程措施,综合改造利用这类洼地。工程实施后,通过水盐调控,改善了洼地的环境状况。监测结果表明:洼地台田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逐渐熟化。土壤有机质大量整治前后分别为0.582%(1986年)、0.989%(1989年).土壤中的全氮、全磷也由整冶前的0.02%、0.14%上升到整治后的0.061%和0.158%。土壤盐分含量逐年降低,由0.50~0.92%下降到0.06~O29%。挖鱼塘建台田的生态工程措施,使浅层地下水地表化,解决了洼地积水蒸发等形成的盐渍化问题。综合环境效应显示,洼地原有的自然状况向良性转化,达到了初步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种植的气候变化适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区域布局将面临调整。论文利用IPCC 5三种代表性温室气体浓度排放路径(RCP 2.6、RCP 4.5和RCP 8.5)的多模式集成数据,基于VIP(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Interface Processes)生态水文模型,模拟了2011—2059年黄淮海平原二级子流域的水资源盈亏变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水分亏缺最严重的子流域,设计无外来调水和维持2000—2010年调水总量水平的两种流域地下水采补均衡情景,对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50年代黄淮海平原农作物蒸散量增幅大于降雨量增幅,北部地区水分亏缺量将增加,南部地区水分盈余量则减少。在低到高的排放情景下,全区域水分盈余量下降0.1%~14.1%。两种地下水采补均衡情景下,2050年代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应分别减少9.8%~11.3%和7.0%~8.8%,相应产量分别增加0~11.9%和3.0%~15.9%。适当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可有效减缓黄淮海地区农业水资源的不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择河南境内黄淮海平原主体区域的商丘市民权林场与梁园区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测定了生态系统1年内各月份的空气离子的日进程,分析其空气负离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中有一定差别,在系统内各点差别较小;杨树生态系统的日进程格局基本一致,表现出近似的"U"型,一天中的高峰值出现在09:00~10:00与17:00前后;泡桐生态系统的日进程虽然在09:00~10:00也出现高峰值,但随后表现出单调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计量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旱情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GIS技术,提出了用集遥感图像、图形、数据为一体的作物缺水指数模型监测黄淮海平原旱灾的方法。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从点到面各种形式的黄淮海平原旱情分布结果均与实际吻合,基本上达到了实时监测旱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农业增长对资源依赖的变化趋势以及农业发展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运用脱钩理论,以2000-2005和2005-2010年为时间尺度,以县域为空间尺度,探讨黄淮海平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揭示两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及转移特征,并尝试分析脱钩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脱钩类型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均发生明显变化,黄淮海平原农业正处于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的过渡时期.2000-2005年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强复钩和扩张性复钩为主,脱钩空间格局较为分散;2005-2010年以强脱钩和弱脱钩为主,脱钩区域呈现空间集聚态势;若考虑因技术进步带来的碳排放系数变化因素,脱钩趋势将会更加明显.造成这种空间格局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因素通过互动机制共同作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脱钩类型的转换呈跳跃性,转换方式以强复钩、扩张性复钩转换为强脱钩、弱脱钩为主,且脱钩状态不稳定,持续脱钩难度较大.脱钩状况受到经济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3者作用的两面性是持续脱钩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长期缺少豫境黄淮海平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数据,很多学者不得不用河南省土壤或中国潮土元素背景值作为标准评价重金属污染.那么,豫境黄淮海平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与河南省土壤、中国潮土是否存在差异?平原内部是否存在重金属背景值的空间差异?这是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关键,需要开展研究.采用10 km×10 km网格法,在研究区沙河干流以南(南区)和以北(北区)分别采集土壤表层样品336份和561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Cd、Cr、Pb、Cu、Zn和Ni含量,用原子荧光光度法(AFS)法测定样品Hg、As含量.在重金属含量异常值剔除和数据分布检验基础上,分别确定南区和北区重金属背景值.结果表明,南区土壤Hg、As、Cd、Cr、Pb、Cu、Zn和Ni背景值分别为0.066、4.11、0.130、56.72、20.97、23.31、59.21和24.03 mg·kg-1,北区上述重金属的背景值分别为0.061、7.45、0.129、51.92、18.96、22.72、66.96和27.16 mg·kg-1.北区土壤As、Zn和Ni背...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模等级的划分和空间结构的分析是进行区域城市体系规划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工作,合理的城市规模等级和空间结构对于推动区域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黄淮海平原自然条件较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人口密集,又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区域。规划合理的城市规模,构建科学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处理好该区域城市化的重点。该文从经济状况、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城市规模和环境卫生5个方面选取城市规模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法将黄淮海平原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划分为5个等级。同时,根据点-轴理论,依据城市的空间位置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布局,对黄淮海平原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呈"三纵五横"的网格状。研究结果对于该区域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CO_2倍增对黄淮海气候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O2倍增后GCMs的输出结果输入到ARID CROP模型,模拟了CO2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及夏玉米的气候生产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南部升高,北部降低,总体平均下降8.7%左右;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与目前状况相比则普遍表现为降低,平 均比目前下降30%~45%。研究结果还表明:CO2倍增后,降水减少是引起冬小麦气候生产力降低的 主要原因;而黄淮海地区温度升高,引起夏玉米生育期缩短,进而导致干物质减少,则是夏玉米气候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针对模拟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