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葡萄糖对东北黑土有机氮矿化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tanford和Smith的间歇淋洗好气矿化培养法研究了添加外源底物对东北黑土有机氮矿化进程和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能够降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进程和矿化速率,促进土壤有机氮的固定.葡萄糖与氮肥配施处理也表现出对土壤有机氮的截获作用.葡萄糖对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具有调控作用,这对于提高农田土壤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针对安徽省砂姜黑土的不良属性,在安徽蒙城砂姜黑土上进行了4年的施肥定位试验,施肥方式为年施氮量(以 N计)0、360、450、540、630、720 kg·hm-2,玉米季占55%,通过研究连续施肥措施下砂姜黑土耕层土壤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单施化学氮肥对土壤有机质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总有机质质量分数和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变化幅度分别为17.49~19.46、3.10~3.52 g·kg-1,化肥施用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相比不施肥,施肥土壤的总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1.53~3.53 g·kg-1、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0.10~0.52 g·kg-1、稳定态有机质增加1.02~4.30 g·kg-1。处理间高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0.46~0.62 g·kg-1,施用化肥后降低,高量氮肥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中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在2.21~3.25 g·kg-1之间,且与氮肥施用水平有关,年施氮量(以N计)高于540 kg·hm-2时其值增加,但各施用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施氮对CMI的影响不显著,土壤总有机质增加的有机质组分主要为稳定性有机质。施氮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年施氮(以N计)720 kg·hm-2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达11137.90 kg·hm-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活性有机质之间,活性有机质和高活性有机质相关性最高,关系最为密切;碳库管理指数与活性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0;总有机质含量与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碳库管理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玉米籽粒产量与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碳库管理指数显著相关(P<0.05)。由此可知,化学氮肥可促进砂姜黑土耕层土壤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的提高,且二者均能够反映砂姜黑土施用化肥后的肥力变化情况;提高砂姜黑土总有机质的有机质组分主要是稳定态有机质;要提高玉米产量需要较高的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33.
气候变暖对冻结期黑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及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土壤碳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极为敏感.为更好地了解气候变暖对冻结期黑土碳氮动态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红外辐射仪模拟土壤增温,并进行了两种不同水平的增温研究(W1和W2).结果表明,在冻结期(2019年11月至翌年1月),与对照处理(C)相比,模拟增温使表层土壤温度(0 cm土壤温度)分别上升1.54℃(W1)和4.10℃(W2),并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这很可能是由于积雪融化造成的.两种增温水平均降低了积雪覆盖厚度、土壤冻结深度、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活性有机碳(LC)含量.而冻结期增温对黑土氮循环关键过程及指标的影响则相对更复杂,随着增温幅度的提升,硝态氮(NO3--N)含量显著降低、全氮(TN)含量及净氮硝化速率明显增加,而铵态氮(NH4+-N)、总无机氮(TIN)含量及净氮矿化速率则显著地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气候变暖将给冻结期黑土带来更为温暖湿润的环境,并且由此引起的土壤碳氮含量及转化过程的变化将会对随后生长季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生产力及碳氮循环等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为研究冻结期东北黑土碳氮循环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采用传统毒性评价手段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乙草胺和金属铜的复合污染对黑土农田生态系统中土著细菌群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乙草胺 铜复合污染比其单一污染更能降低细菌总数以及固氮菌、硅酸盐细菌和矿化磷细菌活菌量和土壤脱氢酶的活性 ,更能促进土壤呼吸强度的增加 ;利用以 16SrDNA为基础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分析各处理样品间的相似程度 ,发现复合污染明显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 .由相似系数结果表明 :长期未施农药土壤、农药单一与复合污染土壤 3者间存在细菌群落的显著差异 ,并且乙草胺 Cu2 复合污染土壤与长期施用农药土壤具有较高相似性 (相似系数达 74 1% ) .  相似文献   
35.
不同施肥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连续12a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方式下,连年稻一麦轮作的滇中地区紫色冲积性潴育型水稻土土壤肥力及产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厩肥(O)处理与厩肥配合氮磷处理(ONP)12a后土壤肥力明显高于对照和单施化肥的NP、NK、PK、NPK等4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4g/kg以上,高速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14.6%以上,土壤容重下降0.16以上;单施化肥的处理,土壤肥力的变化与对照  相似文献   
36.
不同施肥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 12 a田间小区定位试验 ,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方式下 ,连年稻 -麦轮作的滇中地区紫色冲积性潴育型水稻土土壤肥力及产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厩肥 (O)处理与厩肥配合氮磷处理 (ONP)12 a后土壤肥力明显高于对照和单施化肥的 NP、NK、PK、NPK等 4处理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8.4 g/kg以上 ,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 14.6 %以上 ,土壤容重下降 0 .16以上 ;单施化肥的处理 ,土壤肥力的变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性,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文以宁夏(NX)、河套(HT)、汾河(FG)、关中(GZ)、华北平原(HB)五大引黄灌区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养分含量并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五大灌区土壤pH均高于8.0,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6.43 g?kg?1、0.96 g?kg?1、79.71 mg?kg?1、0.76 g?kg?1、30.60 mg?kg?1、16.85 g?kg?1、228.73 mg?kg?1,对应养分级别为四级、四级、四级、三级、二级、三级、一级;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铁、锰、铜、锌含量均值为6.21 mg?kg?1、5.94 mg?kg?1、1.05 mg?kg?1、5.10 mg?kg?1,对应养分级别为三级、四级、一级、一级。黄河流域五大灌区沿河耕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X>FG>HB>HT>GZ。各灌区应增加农田有机质,调整氮磷钾肥施加比例,重视微量元素供给,从而实现灌区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
不同钝化剂对Cd污染农田土壤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Cd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技术,同时探讨不同钝化剂对土壤生态安全性的影响,选取钙镁磷肥、石灰、牛粪和赤泥4种常用的钝化材料,开展Cd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修复试验.通过浸出试验评估其钝化修复效果,并从农田土壤功能角度出发,探讨不同钝化材料对土壤w(有机质)、w(碱解氮)、w(有效磷)、w(速效钾)和土壤脲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钝化剂处理污染土壤后,Cd的浸出浓度明显下降,钙镁磷肥、石灰、牛粪和赤泥对Cd的钝化率达85.0%以上,钙镁磷肥和石灰在为期1 a的养护时间中持续保持较好的钝化效果.不同钝化处理后,土壤pH均有所增加,增幅在2.36~7.51之间,其中石灰的影响最大.与钝化处理前相比,添加牛粪后土壤w(有机质)增加了71.0%,添加其他钝化剂后w(有机质)无明显变化,另外,添加牛粪后,w(碱解氮)、w(有效磷)、w(速效钾)等肥力指标和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因此,有机材料能显著提升土壤养分指标等级,而无机材料对土壤养分等级影响不大.研究显示,钙镁磷肥、牛粪和赤泥既能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提升了土壤的种植功能,满足了农田土壤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农田土壤修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研究了南方红壤侵蚀区4种主要森林恢复类型下土壤中有机质、微生物结构与功能以及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恢复类型导致了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明显差异.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生物学性状均比长期干扰下CK的高.人工林土壤生物学性状相对比天然次生林土壤差.整合上述指标的土壤生物学肥力指数分别为:天然次生林(0.752)、油茶林(0.611)、杉木林(0.422)、湿地松林(0.439)、对照(0.124).在森林恢复初期,采用自然恢复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生物学肥力.导致天然次生林土壤生物学活性相对较高的主要因素是较高的凋落物产量和质量、较高的根系生物量、较丰富的植物种类组成、较优越的土壤生态条件和快速的植物生长.在反映土壤生物学活性的指标选择方面,培养基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培养基丰富度和培养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反映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大部分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是反映土壤生物学活性的较好指标.图3表6参68  相似文献   
40.
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贾国梅  王刚  陈芳清 《生态环境》2007,16(5):1466-1469
土壤生物学特性在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降解、营养循环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植被的恢复演替显著影响土壤生物学特性,尤其影响土壤酶活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逐渐提高,17 a达到最大值,随后有所降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特性和微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转化酶和脲酶不仅互相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它们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碳氮之间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紧密相关,与微生物的大小紧密相关,所以土壤酶活性可以表征土壤生物学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