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486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856篇
基础理论   482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黄娟  马华  刘艳  潘雨  黄丽萍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5):1489-1496
碳质纳米材料(Carbon Nanomaterials, CNMs)因具有独特的电学及光学等性质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被大量使用并释放到环境中,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环境及生物化学过程,但目前有关CNMs与环境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文研究了枝孢菌KR14(Cladosporium sp.)与3种CNMs(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石墨烯(Graphene)和氧化石墨烯(GO))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NMs的加入促进了3种非特异性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其中,对锰过氧化物酶(MnP)活性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18 d最高增加26.1%.在3种类型的CNMs中,SWCNTs对MnP活性刺激最佳,GO最弱.木质素降解实验和电化学分析表明,CNMs可作为电子导体提高真菌胞外电子传递效率,进而提高KR14对木质素的降解.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除GO外,SWCNTs和石墨烯的氧碳比(O/C)均上升,二者表面发生变化.拉曼光谱(Raman)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SWCNTs的I_D/I_G显著提高,无序性增加;石墨烯出现2D峰,即与KR14相互作用后有一定程度堆叠;KR14可引起CNMs结构转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评价环境中CNMs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CNMs对真菌降解木质素和环境碳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2.
不同来源胡敏酸化学组成及其结合态磷素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P)是存在于腐殖物质中的主要元素之一,然而不同来源腐殖物质中P素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土壤、泥炭、玉米秸秆、牛粪、猪粪和鸡粪为供试材料,利用酶水解方法比较了不同来源胡敏酸(HA)中P素生物有效性的差异,分析了P素生物有效性与HA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HA中活性无机P占HA全P的19.9%~46.4%,活性有机P占HA全P的23.3%~53.8%,活性P总量占HA全P的43.3%~84.7%;活性有机P中,类植酸态P的比例(9.13%~25.1%)最高,其次为简单单酯P(7.06%~22.3%)和多核苷酸P(4.12%~7.46%);不同来源HA相比,活性无机P的含量以土壤HA最高而鸡粪HA最低,活性有机P的含量以秸秆HA最高而牛粪HA最低,活性P总量的顺序为秸秆HA土壤HA≈猪粪HA泥炭HA牛粪HA鸡粪HA;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指出,活性无机P与Al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活性有机P与Ca、Mg、Zn、碳水化合物和双烷氧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活性P总量与Fe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来源HA结合态P素的生物有效性不同,其中秸秆HA结合态P素的生物有效性最高,其次为土壤HA、猪粪HA、泥炭HA和牛粪HA,而鸡粪HA结合态P素的生物有效性最低;HA中酶可水解的活性有机P含量与其中金属元素和有机碳官能团的组成有关,HA中与Ca、Mg和Zn结合的P是酶可水解的有机P形态,同时HA中活性有机碳官能团含量较高则活性有机P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883.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抗解问题与有限理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被视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基础和约束条件。通过分析和总结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开展的“双评价”工作,发现“双评价”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仍然存在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科学机理认识不足、评价技术方法不完善、应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未来需要面向生态文明理念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需求,完善“双评价”的科学逻辑、技术逻辑和应用逻辑,提升“双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应认识到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个抗解问题,“双评价”只能发挥有限理性作用,应重视通过沟通交流、公众参与等方式应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具体问题,避免陷入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884.
强还原与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设置未修复对照(CK)、土壤强还原处理(RSD)、生物炭修复(BC)以及RSD与生物炭联合修复(RSD+BC),采用培养实验对比研究不同修复处理对设施蔬菜地土壤酶活性和温室气体(CO2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RSD和RSD+BC处理显著提高了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过氧化物酶(PEO)、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酸性磷酸酶(AP)的活性以及酶C:P与酶N:P值(P<0.05),而BC处理对上述5种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同CK相比,RSD、BC和RSD+BC处理的CO2排放量分别提高了10.6、1.1和12.2倍;RSD处理的N2O排放量亦显著增加,但BC和RSD+BC处理的则显著降低(P<0.05).与RSD相比,RSD+BC处理的N2O排放量和综合温室效应(GWP)显著减少了86.9%和37.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βG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对CO2累积排放量具有直接正效应,且βG与CBH通过影响DOC含量间接影响CO2排放;NO3--N和NH4+-N对N2O累积排放量具有直接显著负效应.综合考虑土壤酶活性和温室气体减排,RSD+BC联合修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85.
为探讨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产生肺毒性的分子机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方法测定不同浓度PFOS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并用二代测序方法测定PFOS暴露对A549细胞中miRNAs表达的影响,预测异常表达miRNAs的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断靶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低浓度PFOS(<00μmol/L)促进A549细胞增殖,高浓度PFOS抑制细胞增殖.暴露于300μmol/L PFOS中24h的A549细胞中108个miRNAs表达量显著上调,63个miRNAs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表达miRNAs通过Ras、Rap1、HIF-1、ErbB和VEGF等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代谢和发育等生物学过程.这表明PFOS可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诱发炎症反应对肺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886.
微囊藻水华的常态化暴发致使每年产生大量难处理的高含水率废弃微囊藻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可越过高能耗的脱水工艺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该文聚焦微囊藻生物质作为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原料、在堆积及自然腐解条件下的初始含水率及腐解程度变化,明确生物质原料初始含水率及腐解程度等条件与超临界水气化产物的质量分布规律、产气产氢特性、以及能耗分析的作用关系。70%~96.15%范围内的含水率变化对微囊藻生物质SCWG产氢存在一定影响,在其脱水能耗允许程度内降低含水率能够有效改善处理效率及能源转化效率;微囊藻生物质15 d腐解程度时TOC约降低15%,而该阶段的产氢效率能够稳定维持在3.0 mol/kg左右。研究成果将为今后微囊藻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处理的高能效产业化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887.
利用盐析、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处理囊状青霉发酵液,得到菊粉酶Ⅰ、菊粉酶Ⅱ和菊粉酶Ⅲ。经纯化,菊粉酶Ⅰ纯化倍数达4.47倍,酶比活力179.15U/mg;菊粉酶Ⅱ纯化倍数达9.63倍,酶比活力385.45U/mg;菊粉酶Ⅲ纯化倍数达3.72倍,酶比活力149.10U/mg。纯化后的菊粉酶经SDS-PAGE检测,显示均为单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确定为菊粉酶Ⅰ4.08×104、菊粉酶Ⅱ6.08×104、菊粉酶Ⅲ4.13×104,表明囊状青霉产胞外菊粉酶具有三种同工酶成分。  相似文献   
888.
针对水平向地震力作用下发生裂缝二次开裂问题,提出了平面应变下均质土坡二次开裂坡脚破坏模型和坡底破坏模型。考虑水平向地震力系数、边坡坡度和土体内摩擦角的影响,计算了不同裂缝距坡肩距离和不同已开裂裂缝深度下临界高度和二次开裂深度,绘制了相关的图表。已开裂裂缝深度越大,则临界高度越小,裂缝二次开裂深度越小;具有相同土性参数和边坡坡度但已开裂深度不同的均质土坡,在相同的水平向地震力作用下发生二次开裂,两次开裂的深度之和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889.
890.
董桃杏  张国森  杨劭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604-4611
本文对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过氧化物酶(POD)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分析,并探讨了其对双酚A (BPA)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和AKTA蛋白纯化系统获得纯化的POD,该酶具有较广的温度和pH值适应范围,在温度为70℃,pH值为7,H2O2浓度为5mmol/L时POD酶活力最大.金鱼藻POD可高效降解BPA.当金鱼藻POD活力为10U/mL时,15min内对0.02mmol/L BPA的降解率达到99.67%,活力为25U/mL及以上时,完全降解.降解条件的最适范围分别为H2O2 1~5mmol/L、30~60℃、pH 5~7.其降解动力学米氏Km为0.09m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9.71mmol/(L·h).BPA经金鱼藻POD降解后无雌激素效应.金鱼藻POD高稳定性和高活性的特点以及对BPA的高效降解能力是该水生植物成为水环境BPA污染的理想修复工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