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及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宋卫国  于彦飞  陈涛 《火灾科学》2003,12(2):100-104
采用社会力模型对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现象进行了模拟,重现了实际疏散中出现的典型现象,着重研究了出口宽度、出口厚度等建筑结构特征以及期望速度等人群特征与疏散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建筑结构特征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存在一个渐近关系;随着人群期望速度的变化,疏散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这些结果可望指导建筑物的疏散设计和建筑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342.
人员疏散时间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由于大量火灾事故的不断发生,火灾防范和安全疏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探讨人员疏散规律,笔者应用排队论知识及结合“社会力”模型,并综合考虑到建筑结构特征、人员密度及个体的作用和差异,建立了人员疏散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确定人员疏散时间,结合实例阐述了出口宽度等建筑结构特征、人员密度与疏散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通过对人员疏散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优化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特别是门宽,疏散通道的个数,从而加快紧急情况时的疏散速度,减少人员的伤亡;还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出正确的管理措施,保证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时的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343.
对粘附于建筑玻璃上的粉尘来源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大气中粉尘的分散度和建筑玻璃的表面特征,根据建筑玻璃的表面特性、粉尘的特性和分子热力表面物理化学理论,阐述了粉尘与建筑玻璃的表面之间的耦合力和建筑玻璃表面利用羟基团来吸附某些粉尘的原理,进而探讨了建筑玻璃的清洁机理.  相似文献   
344.
液化石油气爆炸范围及爆炸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化石油气、瓦斯等可燃气体的爆炸防治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自制可燃气体爆炸箱来模拟可燃气体爆炸,并通过光干涉甲烷测定仪来测定混合气体爆炸时的甲烷百分含量,再推算出液化石油气的爆炸范围和计算爆炸力.  相似文献   
345.
为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回撤,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观测法,研究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回撤通道围岩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提出垛架支撑力控制顶板围岩破坏机制及方法,得到垛架最小支撑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回撤通道围岩集中应力与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逐步叠加,导致剩余煤柱由两侧向中部逐渐破坏,当两侧破坏区连通时,煤柱上方直接顶跨距增加为原来的...  相似文献   
346.
(公安消防部队 昆明指挥学校, 云南 昆明〓650208)  相似文献   
347.
在分析了变形体和模具的接触特点和接触面金属的流动应力与应变特点的基础上,在考虑接触摩擦为最大剪应力K的情况下,绘制出接触面的滑移线场,应用滑移线理论求解出接触金属进入塑性区的极限载荷,并以此为标准来判断接触金属是否进入塑性区。  相似文献   
348.
为了进一步从微观角度上研究不同过滤阶段出水有机物(Ef OM)在纳米Si O2改性超滤膜表面的具体吸附机制,通过调节Si O2添加比例从而获得不同改性程度的实际膜.借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与原子力显微镜(AFM)联用技术分别测定Ef OM在膜表面的吸附情况和Ef OM与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QCM-D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膜表面的亲水性越好,膜表面Ef OM吸附量就越少,以及Ef OM在膜表面的吸附速率明显减缓.实验结果还发现,Ef OM的吸附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初始阶段(15 min内),有机物快速吸附到膜表面并堆积;当Ef OM的吸附频率达到平衡时,耗散却处于非平衡状态,该现象说明虽然Ef OM在膜表面的吸附量达到稳定,但其吸附层的构象却仍在发生变化.AFM测定结果证明,随着亲水性的不断改善,Ef OM-膜、Ef OM-Ef OM之间的作用力均有所减小,该结果揭露了膜面Ef OM吸附量减少吸附速率下降的本质原因.QCM-D与AFM的联用有效地解释了膜改性对Ef OM吸附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9.
本研究利用北京理工大学最新研发的环境经济系统多主体模型,实现了对中国不同部门CO_2排放的中短期高精度模拟,研究在后疫情重建阶段中国财政刺激政策以及行业减排路径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新基建"等疫后重建活动较多针对受疫情直接影响的人类活动高度聚集部门,若财政刺激政策与疫情防控在时间上保持同步,则前者对CO_2排放的增加效果不超过0.4%。各行业减排组合情景下CO_2排放增长率在2021年中位值为4.7%,之后直到"十五五"初期,各情景中位值在1.0%~1.4%。碳排放增长率具体取决于行业的低碳转型速度。相对于"十四五"单位经济产出CO_2排放降低18%的目标,各行业若减碳速度加倍,对降低中国碳排放贡献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钢铁、水泥、交通及石化。仅在电力行业加速减碳的各情景下,中国可以在"十四五"至"十五五"初期将CO_2排放维持在稳定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疫情减弱和经济系统中各主体适应性增强,中国GDP将维持平稳增长。上述结果表明,将疫后经济重建与绿色转型相结合,有望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使碳排放按时甚至提前达峰。  相似文献   
350.
邱榕  范维澄 《火灾科学》2001,10(2):76-79
介绍了文献[1]蛋白质构象模拟计算所用的经验力场和势函数,以及在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为提高积分时间步长而采用的SHAKE方法。经验力场和势函数是进行蛋白质构象计算机模拟的基础,SHAKE方法则是加快计算速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