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76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477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177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饮用水中高氯酸盐污染现状与去除技术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氯酸盐作为强氧化剂,在广泛的应用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会在人体富集,当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007mg/kg人体体重,相当于饮用水中的浓度为24.5μg/L时,就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尤其会破环甲状腺机能。美国、日本等国已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对高氯酸盐的控制,我国许多水源也受到此污染但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毒理特性,对环境的污染状况以及目前常用的去除技术,其中以生物处理和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92.
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水杨醛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水杨醛生产废水。XF-01树脂和XF-02树脂静态吸附水杨醛生产废水时,COD去除率均在85%以上,挥发酚去除率均高于90%。XF-02树脂对水杨醛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更佳。动态吸附随废水流量增大,吸附出水的COD和挥发酚质量浓度均增加。适宜的废水流量为15BV,树脂的最佳脱附温度为80℃。在连续4批的吸附-脱附实验中,吸附出水的平均COD约为1200mg/L,平均挥发酚质量浓度小于10mg/L。在Fenton试剂氧化中,铁屑和铁粉的催化效果差别很小,都好于FeSO4·7H2O。以铁屑为催化剂、H2O2溶液加入量为1%时,氧化出水的COD小于150mg/L,挥发酚质量浓度小于0.5mg/L。  相似文献   
93.
应用D412螯合树脂治理含镍电镀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D412螯合树脂对Ni(Ⅱ)离子静态和动态的吸收性能,并且研究了使用D412树脂除去和回收电镀废水中镍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4.
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6种阴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F-、Cl-、Br-、NO3-、SO24-、PO34-等6种阴离子,水样经0.22μm滤膜过滤,自动淋洗发生器产生20 mmol/L~40 mmol/L KOH淋洗液梯度洗脱,在流量0.25 mL/min条件下采用IonPac AG19保护柱和IonPac AS19分离柱分离和定量。方法线性良好,6种阴离子的检出限为0.005 mg/L~0.057 m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6次,测定值的RSD在0.5%~2.2%之间,水样加标回收率在83%~106%之间。  相似文献   
95.
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环境监测数据可靠传输交换与集成、信息规范化处理分析、高效共享与决策支持为应用主线,对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主要功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及主要功能,以实现涉水部门水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存储、分析、发布、共享、展现等,为环境管理与决策人员、为公众、为各级(国家级流域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环境监测业务人员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PAN—S浸渍树脂对Co^2+的吸附性能。Co^2+吸附pH值范围为4.7—9.2,最佳pH值为5.4;达到最大吸附容量需25min,树脂对Co^2+平衡吸附容量是98mg/g干树脂,达到最大吸附容量平衡时用0.1mol/L的HNO,洗脱,洗脱率达98%。该方法建立了PAN—S-树脂富集一分离钴离子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阜康冶炼厂无污染新工艺和环境治理的有关情况 ,从理论上阐述了无污染工艺和污水治理的技术原理 ,对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逐步采用湿法精炼清洁工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
工业废水中测定六价铬的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复合絮凝剂与阳离子交换树脂两者在分离与处理技术上所起的不同作用 ,提出了将两法联合用作工业废水中测定Cr6 的预处理技术 ,通过一系列条件试验 ,确定最佳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 ,该法具有去色、去浊率高 ,分离效果佳 ,排除干扰离子能力强 ,分析样品重现性好 ,准确度高 ,操作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
三峡大坝每年周期性“蓄水-放水”,形成水位落差巨大的消落带,库区内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随之发生变化.以冬季淹没期消落带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采集成对大气(n=16)、植物(n=12)和土壤样品(n=1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USEPA 16PAHs浓度水平,解析来源,估算大气地表、大气-植物等多介质交换通量.结果表明:大气、土壤和植物中PAHs浓度为5.65~13.47ng/m3、70.86~13 5.44ng/g和78.23~1084.72ng/g,平均值分别为(8.58±2.78) ng/m3、(90.10±22.18) ng/g和(360.36±309.54) ng/g.大气中PAHs以2~3环为主(62.3%),植物中PAHs以3~4环为主(73.7%),土壤中PAHs以3环和5环为主(52.1%).特征分子比值法揭示煤、生物质燃烧是植物PAHs的主要来源,以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燃烧是大气和土壤PAHs主要来源.“一室模型”表明,植物吸收PAHs的主要途径为植物-气相之间动态平衡限制下的气沉降.“逸度模型”表明,3...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The deposition and chemistry of precipitation were estimated for one year in two forest ecosystems in the South-Central United States.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litter leachate, and soil leachate were analyzed for a small catchment of pine-hardwoods in southeastern Oklahoma and for a catchment of loblolly pines (Pinus taeda L.) in northern Mississippi. In the pine-hardwood forest, 98 percent of the acid deposition was neutralized, 50 percent in the forest canopy, and 48 percent in the forest floor. In the pine forest, 75 percent of the acid deposition was neutralized, all in the forest floor. The pine-hardwood ecosystem accumulated sulfate, nitrate, and ammonia ions, and lost base cations. During seasons of deficient precipitation, dry deposition appeared to enrich the concentrations of hydrogen, nitrate, sulfate, and ammonia ions in throughfall samples at both lo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