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588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1067篇
基础理论   140篇
污染及防治   313篇
评价与监测   174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41.
本文报导了唐山市应用微机对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控制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842.
杨斌 《干旱环境监测》1996,10(3):179-181
目前合成氨工业废水中氨氮浓度较高,并间接造成pH较高,构成合成氨企业的主要废水污染物.而国家级环境监测规范,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废水部分)(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却没有规定要开展氮肥工业废水中氨氮等指标的监测和控制。鉴此,有必要根据优先监测原则,增加合成氨工业废水中氨氮、pH等项目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843.
兰州市大气降尘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宁  李春生 《干旱环境监测》1998,12(1):15-19,31
对兰州市区大气自然降尘的粒度分布状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全年中大气降尘量的极大值出现在4月份。降尘沉积物中粒径的质量中值直径为6.39~12.6μm,年平均为8.39μm。几何平均值为1.37~8.21μm,年平均为3.78μm.两者的月、季度变化不十分明显.降尘粒径中有84.55%集中在30~5μm内.并在10μm、5μm和200μm、3μm处前后分别出现一个较大和较小的峰值。  相似文献   
844.
大气二氧化硫采样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气二氧化硫连续自动采样过程中的导气管吸附,样品的放置时间,吸收液的放置时间,采样高度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导气管的吸附是使二氧化硫的监测值较五日采样法明显偏低的主要因素,其余方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45.
为分析运输过程中液氨罐车在隧道内泄漏的危险性,利用Fire Dynamics Simulator(FDS)软件模拟氨气在隧道内的扩散过程,发展了隧道内氨气泄漏扩散体积分数分布特征经验公式。采用大涡模拟处理湍流流动,以便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考虑储罐车发生泄漏后停止不动,液氨在泄漏瞬间转变为气体,模拟在连续点源泄漏情况下的氨气射流及扩散过程。结果表明,高体积分数危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隧道顶棚附近,更高截面的体积分数处于爆炸极限的区域更长。泄漏源与洞口之间的隧道中段区域的体积分数梯度相对两端较小,此中段区域也是人员安全高度截面最高氨气体积分数发生位置。最大泄漏量情况下氨气在沿纵向扩散过程中平均运动速率保持在0.63~1.06 m/s,扩散速率随纵向距离增加而降低。顶棚氨气体积分数升高程度随纵向距离增加呈幂函数降低,体积分数沿纵向衰减规律适用于其他泄漏量的情况。后期工作可考虑开展缩尺试验,并同时考虑通风条件等因素对氨气泄漏扩散的影响研究。发展的氨气在隧道内泄漏扩散的体积分数分布经验公式可为氨气事故后果评价、应急处置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6.
采用Illumina Miseq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农田5种典型农作物种植体系土壤中的氨氧化(amoA)和反硝化基因(nirS/nirK)进行测序,研究参与其氨氧化和反硝化过程的功能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土壤中的氨氧化和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其他4种农田土壤差异显著;土壤电导率、含水率及有效磷是造成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子。另外,对不同作物种植体系中氨氧化和反硝化过程的优势菌研究表明,在大豆和小麦-玉米轮作中,AOB起主要的氨氧化作用,而在水稻土中是AOA;nirS和nirK型反硝化菌在水稻和大豆农田生态系统中起主要的反硝化作用,但是在不同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优势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47.
厌氧消化过程氨抑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消化作为一种可获得能源的可持续生物处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氨抑制被认为是影响其整体效能的重要因素。虽然氮是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元素,但是厌氧消化体系中过高的氨氮往往会抑制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尤其是产甲烷菌。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厌氧消化氨抑制最新的机理研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和消除措施,包括微生物驯化、p H值调节、温度控制及C/N比调节等,为厌氧消化技术工程应用的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48.
Greenhouse gas(GHG) emissions from oil and gas 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HG emission inventory. To assess the carbon emissions from oilfield-produced water unde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correctly, in situ detection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developed to study the natural release of GHG into the atmosphere in the Shengli Oilfield,the second largest oilfield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thane(CH4) and carbon dioxide(CO2) were the primary gases released naturally from the oilfield-produced water.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release tim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CH4 and CO2emissions unde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Higher temperatures enhanced the carbon emissions. The emissions of both CH4 and CO2from oilfield-produced water were highest at 27°C and lowest at 3°C. The bulk of CH4 and CO2was released from the oilfield-produced water during the first release period, 0–2 hr, for each temperature, with a maximum average emission rate of 0.415 g CH4/(m3·hr) and 3.934 g CO2/(m3·hr), respectively. Then the carbon emissions at other time periods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time. The higher solubility of CO2 in water than CH4 results in a higher emission rate of CH4 than CO2over the same release duration. The simulation proved that oilfield-produced water is one of the potential emission sources that should be given great attention in oil and gas systems.  相似文献   
849.
针对海河流域汛期降雨淋溶和冲刷作用使沿岸垃圾中氨氮大量入河现象,选择滏阳河典型河段牛尾河、北澧河作为研究对象,对沿岸垃圾存量及堆放位置、垃圾种类进行实地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厨余垃圾和秸秆垃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降雨实验,研究沿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牛尾河、北澧河沿河垃圾分布与沿河村落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牛尾河郊区段、牛尾河任县段及北澧河段上游,牛尾河郊区段垃圾分布呈现量大且分布集中的特点,占研究区域垃圾总量的60.9%,北澧河段垃圾存量较小且分布松散,占垃圾总量的18.1%,垃圾类型以生活垃圾为主,堆放在沿河两岸;模拟30°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和模拟15°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接近,分别为0.233 mg·mm-1·m-3和0.236 mg·mm-1·m-3,说明河岸角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影响较小.模拟30°河岸厨余垃圾着重夯实土壤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0.196 mg·mm-1·m-3,说明土壤密实度通过影响下渗流量和下渗浓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量有一定影响.模拟30°河岸秸秆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最小,为0.0533 mg·mm-1·m-3,说明秸秆垃圾氨氮入河贡献量小于厨余垃圾.本研究首次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定量分析了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北方河网区域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的精确定量计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50.
氮氧化合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烟气脱硝技术因其脱硝效率高、运行稳定而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当前SCR烟气脱硝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氨气的逃逸率过高,喷氨混合系统的混合强度和均匀度是影响氨气逃逸率的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优化设计了一种SCR脱硝装置喷氨混合系统,采用该种喷氨混合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氨气与烟气在催化剂表面的混合均匀度,使氨气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催化剂表面充分反应,有效降低氨气逃逸率,同时降低SCR脱硝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