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683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17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1.
提出了交联壳聚糖 (CCTS)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样品中微量锰的新方法。研究了富集的最佳条件及洗脱方法 ;考察了共存元素的影响。方法的检出限为 2 .6μg/L ,RSD为 2 .9% ,用于牡蛎和人发标样中微量锰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12.
土壤样品中铅和镉的微波消解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机控制的微波-聚四氟乙烯高压溶出装置,对土壤样品中的铅和镉两种重金属的消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具有较为满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制样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13.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的三丁基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海水甲苯抽提液中的三丁基锡。文中考察了14种基体改进剂对灵敏度的影响,选出了能显著提高测定灵敏度的Ca-Cr基体改进剂,以0.5/0.1mg/ml的浓度比例对8个实样进行了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其特征浓度为7pg,回收率在88% ̄104%之间,成功地应用于近海沉积物对三丁基锡吸附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14.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123个人体发样中微量元素铜、铅、锌、铁、钙进行测定。分析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含量变化情况和原因,对其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对儿童成长过程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15.
硝酸和双氧水进行消解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染料中的铅。  相似文献   
316.
提出一种入侵杂草算法改进的粒子群算法(IWO-PSO)用于支持向量机(SVR)算法来快速实时检测甲烷气体浓度系统,气体红外激光差分吸收法检测系统基于甲烷气体分子在1650nm处泛频光谱吸收带,结合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TDLAS)与波长调制光谱(WMS).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瞬时输出光功率变化范围5.0~10.6mW,瞬时波长变化范围1650~1651nm,瞬时调谐频率范围0.0048~0.0115nm/mA;采集山东淄博某农场2019年3月份全天气体样本,随机抽取15组样本作为训练集,建立以光谱峰面积作为输入值与气体浓度作为输出值的IWO-PSO-SVR、SVR、PSO-SVR和PSO-BP定量分析模型,对测试集4种浓度的甲烷分别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IWO-PSO-SVR定量分析模型效果最佳,4种甲烷浓度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对偏差分别为0.115%、0.109%、0.131%、0.120%,均低于0.0014;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7、0.9966、0.9899、0.9975均高于0.98;预测时间分别为1.35、1.54、1.35和1.33s,模型经过1000次训练对气体的检测精度为10-5,与同类别检测系统相比,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17.
本研究运用最小相关系数法(MRS),使用元素碳(EC)作为示踪物,得到一次排放的质量吸光效率(MAEp),结合黑碳仪(AE33)和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获得实测的质量吸光效率MAEt,进而通过MAEt/MAEp的比值得出吸光增强系数(Eabs).采样站点位于广州市城区暨南大学大气超级监测站,采样时间涵盖了干季(2019年1月26日~3月31日)和湿季(2018年5月1日~7月31日).对广州市城区的黑碳气溶胶及其光学特征进行分析,EC在干季的平均浓度(1.93±1.38)μgC/m3高于湿季(1.46±0.75)μgC/m3,而Eabs520在干季的均值(1.26±0.34)低于湿季(1.63±0.55).Eabs520在干湿季的日变化差异明显,但有机碳(OC)、EC、OC/EC、波长指数(AAE470-660)均为干季高于湿季.分析发现气溶胶负载补偿参数k值与Eabs520在湿季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而在干季相关性较差,可能与生物质燃烧的影响有关;探讨了O3、NO2和SOC/OC对Eabs520的影响,在干季O3Eabs520的相关性较差(R2=0.21),在湿季较好(R2=0.46),SOC/OC却展现出了相反的关系,而NO2在干季和湿季与Eabs520的相关性都较差(R2=0.01),并发现温度对Eabs520存在一定的影响.通过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发现,长距离传输气团的的黑碳Eabs520值较高.  相似文献   
318.
基于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14个环境国控站点的O3历史资料与气象要素,研究O3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结合差分吸收臭氧雷达的垂直臭氧探测资料,分析近地层O3廓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嘉兴地区发生高浓度O3污染的关键气象要素为24~36℃的大气温度和36%~77%的相对湿度,24℃以上的大气温度与77%以下的相对湿度可作为启动预警O3污染的气象指标.差分吸收臭氧雷达监测结果显示,无论O3超标天与清洁天,在垂直方向上其浓度随高度先升后降,在600~800m范围出现峰值;O3污染时段,在中午到午后低空形成持续向下的O3输送带,这种低空O3与地表O3的叠加机制加重地表O3污染程度,导致地表O3超标与低空高浓度相伴出现;其廓线日变化规律表现出800m以下浓度在夜间和凌晨梯度不显著,日出后近地层O3随时间快速增加,中午和午后持续高值,傍晚随时间逐渐下降的特征.后向轨迹分析表明,10,500,1000m高度层的气流后向轨迹聚类有相似性,500m处沿闽浙海岸线的轨迹簇对应O3较10m处来自海上的轨迹簇高,这与500m处前体物输送堆积和紫外线辐射增强有关.污染过程近地层气流来向紧贴地面,但中高层有明显下沉气流使得O3前体物在500m附近堆积,是造成2个典型污染过程中垂直方向上O3高值出现在500m左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19.
为合理安排绿地配置,极大发挥植物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为城市系统绿化的功能化规范化经济化提供更加合理的理论支持,通过获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现有的4种植被的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离地高度的ρ(PM2.5),用统计学的t检验方法研究了ρ(PM2.5)的变化规律.以一天当中不同时间空地的ρ(PM2.5)作为参照,分别对相同时间、不同植被区域、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相同植被区域、相同高度的ρ(PM2.5)作对比.结果表明:①早晨水杉林、松树林、混合林的PM2.5吸附能力相似,与空地的平均差值分别为14.36、12.00和12.79 μg/m3;草地的PM2.5吸附能力较差,与空地的平均差值仅为4.75 μg/m3.中午时,水杉林的PM2.5吸附能力最强,与空地ρ(PM2.5)平均差值为10.87 μg/m3,其次为混合林(8.18 μg/m3),草地ρ(PM2.5)反而比空地高14.90 μg/m3.下午水杉林与混合林的PM2.5吸附能力与中午相比略微减弱.晚上,除混合林外,其他3种绿地均与空地无显著差异.②对比距地面0.1与1.5 m高的空气中ρ(PM2.5)的差异发现,一般情况下树林中0.1 m处ρ(PM2.5)大于1.5 m处,空地0.1 m处ρ(PM2.5)小于1.5 m处.研究显示,大部分植被在早晨吸附能力最强、晚上最弱,不同植被对于PM2.5的吸附能力也有所不同.由此,在所统计的植被中,水杉林对空气中PM2.5的吸附能力最强,在以后的绿地规划中,可考虑多增加水杉林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城市林地面积减少空气中PM2.5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植物自身生理能否带来一些城市负面影响,从面得出最优种植方案.   相似文献   
320.
环胶州湾河流入海口CDOM吸收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倩倩  邹立  于格  李璐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8):1407-1416
为深入认识河流对胶州湾水体有机碳的贡献,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对环胶州湾河流入海口进行双月采样,通过分析水体中DOC(溶解有机碳)和POC(颗粒有机碳)质量浓度及CDOM(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光谱特征,揭示环胶州湾入海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辨析CDOM的组成和来源,探讨其与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环胶州湾河流入海口DOC和POC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98~32.75和0.13~22.40 mg/L,其中李村河口最高,轮渡和大港相对较小.②a(355)(CDOM的吸收系数)变化范围为0.23~16.35 m-1,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盐度成反比,其分布与DOC和POC基本一致.③研究区域水体中,表征CDOM分子组成、来源及芳香化程度的SR[光谱斜率比,Sg(275~295 nm)/Sg(350~400 nm)]和A250 nm/A365 nm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④夏季、秋季CDOM的整体分子量水平高于春季、冬季;轮渡、大港、板桥坊河和娄山河SR相对较高,CDOM组成趋向于蛋白类或富里酸类物质.⑤轮渡、大港和镰湾河A250 nm/A365 nm相对较高,类腐殖质的芳香化程度较低,受海源控制;其他河口A250 nm/A365 nm相对较低,CDOM以陆源输入为主,其类腐殖质的芳香化程度较高,结构相对稳定而不易降解.⑥CCA(Canonical Correspond Analysis,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DOC与CDOM吸收特性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河口CDOM主要来自地表径流,温度和DO是影响CDOM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CDOM的组成、降解的难易程度与来源密切相关,秋季生物量丰富,水体中腐殖酸所占比例增大,CDOM芳香度较高,不容易被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