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079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364篇
综合类   1847篇
基础理论   500篇
污染及防治   259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和空间内插值方法分析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为优化香港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网络和控制香港地区重金属污染提供支持. 结果表明:①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在Dlink/Dmax<0.36处明显分为3类, 大致可分别代表轻度、中度、重度污染3种类型;②后退式判别分析具有良好的指标降维能力, 仅需6个显著性重金属指标(Zn, Pb, Cu, Cd, Fe和V)即可反映整个区域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性, 且具有84.50%的正确判别率;③基于GIS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得到的显著性重金属指标的空间连续分布显示,V和Fe为B组采样点区域的特征元素, Zn, Pb, Cu和Cd在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地区富集;④显著性指标富集因子的区域多项式内插模拟(LPI)显示,人类活动对Zn, Pb, Cu和Cd分布的强烈影响, 形成以长洲(SS7)、维多利亚湾、吐露港和后海湾为热点逐渐扩散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32.
巢湖周围池塘氮、磷和有机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巢湖周围池塘众多,根据池塘位置和地表径流补给差异,池塘可以分为村庄内池塘、毗邻村庄池塘和农田区域池塘(远离村庄的池塘).本研究采集了巢湖周围136口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样品,调查巢湖周围池塘中氮、磷以及有机质污染现状.结果表明,池塘上覆水中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溶解态磷和COD平均含量分别为2.53、0.65、0.18、0.02、0.97、0.38和51.58mg·L-1;池塘沉积物中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烧失量平均含量分别为1575.36、35.73、13.30、2.88、933.19、490.14、414.75mg·kg-1和5.44%;90%以上的池塘总氮、总磷含量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水平.位于村庄内的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总氮和氨氮的含量显著高于位于农田区域的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无机氮表现为: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有机质与总氮、总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池塘中氮、磷和有机物质主要为陆源性输入,池塘位置和径流补给方式明显影响其中的氮、磷和有机质含量.通过截留径流中的氮、磷和有机质,池塘能够有效减少进入巢湖的营养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3.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化纤厂浆粕综合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化纤厂浆粕综合废水的水质特点 ,选择采用中和曝气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絮凝沉降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当浆粕综合废水进水CODCr浓度 310 0~ 34 6 0mg/L ,BOD5浓度 10 2 0~ 142 0mg/L范围内时 ,处理后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中化纤浆粕工业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4.
小东江底泥中挥发酚的垂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沿小东江流域布点采集到的底泥样,根据其理化性质,从上到下分为A(0~10cm)、B(10~20cm)、C(20~35cm)、D(35~65cm)层,分析发现:挥发酚含量B>A>C>D层;A~D层挥发酚含量最高点分别对应的是细砂土、面砂土、砂粘土和面砂土.   相似文献   
135.
5种天然矿物修复铅污染沉积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金属离子Pb2+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沸石、方解石、钾长石、钙基和钠基膨润土等5种天然矿物材料对水体中Pb2+的吸附固定效果,它们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试验所用方解石对Pb2+的饱和吸附量约为185mg/g,是其他几种材料的2~3倍,而且方解石对Pb2+具有明显的不可逆吸附现象,使得吸附后的Pb很难解析下来,说明方解石对水溶液中Pb2+的固定能力非常强。利用模拟自然水体性质的电解液对方解石吸附后Pb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被方解石固定后Pb的生物有效性非常低。最后结合方解石作为原位活性覆盖材料的经济可行性和生态风险性分析,说明方解石作为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修复的原位活性覆盖材料具有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为后继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的原位活性覆盖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6.
Nahanni National Park Reserve is located at southwestern NWT-Yukon border. One of the first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Nahanni lies within Taiga Cordillera and Taiga Shield Ecozones. Base and precious metal mining occurred upstream of Nahanni prior to park establishment. Nahanni waters, sediments, fish, and caribou have naturally elevated metals levels. Baseline water, sediment and fish tissue quality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roughout Nahanni during 1988–91 and 1992–97. These two programs characterized how aquatic quality variables are naturally varying in space and time, affected by geology, stream flow, seasonality, and extreme meteorological and geological events. Possible anthropogenic causes of aquatic quality change were examined. Measured values were compared to existing Guidelines and site-specific objectives wer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37.
The Chesapeake Bay 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benthic communi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esapeake Bay. The B-IBI provides Chesapeake Bay monitoring programs with a uniform tool with which to characterize bay-wide benthic community condition and assess the health of the Bay. A probability-based design permits unbiased annual estimates of areal degradation within the Chesapeake Bay and its tributaries with quantifiable precision. However, of greatest interest to managers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blem areas most in need of restoration. Here we apply the B-IBI to benthic data collected in the Bay since 1994 to assess benthic community degradation by Chesapeake Bay Program segment and water depth. We used a new B-IBI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at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stimates of degradation. Estimates were produced for 67 Chesapeake Bay Program segments. Greatest degradation was found in areas that are known to experience hypoxia or show toxic contamination, such as the mesohaline portion of the Potomac River, the Patapsco River, and the Maryland mainstem.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revealed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degraded benthos with depth for the lower Potomac River, Patapsco River, Nanticoke River, lower York River, and the Maryland mainstem. Our assessment of degradation by segment and water depth provided greater resolution of relative condition than previously available, and helped define the extent of degradation in Chesapeake Bay.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南宁市7条城市内河表层沉积物中的6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了分析测定,定量检出12种SVOCs,包括7种多环芳烃类(PAHs)、1种酚类和4种酯类,其中属于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8种,属于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11种。南宁市城市内河沉积物中的SVOCs总量范围为6.75~34.45 μg/g(以干质量计),均值为15.85 μg/g(以干质量计),以竹排冲的含量最高,污染程度与工业污染源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征污染物为酞酸酯,在各测点的比重均占检出总含量的83%以上。除相思湖外的6条城市内河的沉积物均检出PAHs,区域内的工业生产活动对城市内河沉积物的PAHs有重要贡献。应用效应区间低值(ERL)和效应区间中值(ERM)指标对沉积物进行的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南宁市城市内河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39.
不同分析方法测定结果间的比较,或者说如何判断两种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是检测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其应用场景包括方法标准验证实验、新方法与经典方法间的比对,特别是在缺少标准样品、测试数据不满足t值检验的条件下,选用合适的判据尤其重要。以采用单波长激发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中Cd、As、Pb、Cu、Zn、Ni、Cr、Co、V、Mn、Mo、Sb等重金属含量所得数据为例,探讨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68—2020)附录B中规定的"数据对t值检验法"的不足及改进办法,即用数据对相对偏差和再现性限合格率作为判据,判断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对一组验证样品分别用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测定,在数据对t值检验的基础上,取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与相关限值进行比较,或者取两者的差值与基准分析方法标准规定的再现性限进行比较,利用合格率大小协助判断了两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符合日常质控技术规范中关于精密度的规定,实用性强,是一条将数理统计原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合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0.
用生物促生剂修复受污染底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49-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