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007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364篇
综合类   1803篇
基础理论   500篇
污染及防治   189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41.
上覆水中磷被结合到底泥中时,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将会改变, 由此导致磷的释放能力和生物有效性被显著改变.以富营养化河道上覆水和底泥为材料,考察了静态条件下,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潜在活性磷(PMP)含量显著增加,NH4Cl-P、BD-P、NaOH-nrP分别增加了297.68%、1O.73%、30.49%.难释放态磷则基本保持不变.潜在活性磷对生物有效磷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4种生物有效磷中的3种(WSP、Olsen-P、AAP)均与其在a<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并且其对AAP形成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推测,静态条件下,当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时,首先会形成潜在活性磷和生物有效磷.  相似文献   
542.
全氟辛烷磺酸盐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贾成霞  潘纲  陈灏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611-1617
通过平衡振荡试验,探讨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总有机碳含量、粒度、阳离子交换容量、比表面积)、离子强度和pH值对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环境中PFOS在水和沉积物中有机质之间的分配作用是影响其吸附行为的重要机制,分配系数Kd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1,n=15).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盯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明显增大,解吸滞后现象更加明显.pH的影响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pH 4~8.5)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酸性条件下随pH值增加,PF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减少;在pH接近中性时达到最小值;在碱性条件下随pH增加,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543.
沉积物捕获器在认识现代沉积过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在海洋和国外一些大湖的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相关的工作在我国湖泊研究中尚未开展。Mark 8-13型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是用来连续收集水体沉降颗粒物的仪器,可以获得沉积物输入通量和季节性变率。本文在介绍了该类型沉积物捕获器的设计、工作原理、投放和回收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阐明了我们选择青海湖作为放置沉积物捕获器的理由和科学意义。在本专题的五篇论文中,我们展示了在青海湖放置的沉积物捕获器于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集的沉积物和湖水样品的研究结果和同步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在青海湖两年多的试验性地放置以及初步的结果,我们建议在我国典型内陆不同位置的湖泊等水体长期地放置这类沉积物捕获器,将为湖泊等水体系统的现代沉积和生物过程的深入理解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44.
长江输送颗粒态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模拟不同采样时间长江输送悬浮态颗粒物实验,通过测定藻类增长潜力来讨论颗粒态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悬浮物中生物可利用磷(SSBAP)含量在不同采样时间(2001年2月、5月、12月和2002年8月)的平均值分别为(288 3±49 4),(228 2±38 2),(251 6±32 9)和(182 0±8 1)mg·kg-1.不同藻种的SSBAP BAP平均值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lnosa)54 2%,斜生栅藻(Scendesmusobliquus)60 3%.在4次采样中,通过大通站的BAP浓度均大于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值(0 02mg·L-1),说明SSBAP对长江流域、河口及近海区营养盐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颗粒态磷是长江河口及近海区富营养化的潜在污染源,它对河口及近海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45.
SMT法插标分析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SMT法是一种较为通用的沉积物磷地球化学形态分析方法,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关键.本研究以我国沉积物标准样品GSD-12为标样,在详细研究该标样的SMT法提取的磷的各个地球化学形态含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插标法控制沉积物中磷地球化学形态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对比了手工分析,Skalar仪器分析及ICP-MS仪器分析的结果之后,针对SMT法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了GSD-12中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盐酸提取磷(HCl-P)和氢氧化钠提取磷(NaOH-P)等含量分别为(156±5),(77±2),(39±3),(41±2),(42±2)mg/kg,并将该标样用于太湖沉积物中磷形态测定的质量控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6.
多环芳烃在珠江口的百年沉积记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伶仃洋西滩为珠江口的重要沉积区之一.本文分析了采自伶仃洋西滩沉积钻孔(Core 25)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和含量特征,结合210Pb定年,重现了该地区近百年来多环芳烃(PAH)的沉积历史.多环芳烃在整个沉积剖面(0~62cm)的含量介于59~330ng·g-1 (干重)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PAH沉积通量逐渐上升,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第一个高峰值.PAH含量在20世纪60~70年代有所降低.20世纪80年代后,PAH含量急剧上升,并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珠江口沉积柱中的多环芳烃主要为热成因来源,其通量变化与周边人类活动(国内生产总值,机动车数量,能源消耗)呈正相关.大气干湿沉降及地表的冲刷作用是PAH进入水体沉积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47.
~(134)Cs在水-萍-底泥系统中的消长遵循指数回归形式;萍能从水体中吸收~(134)Cs,并富集在其体内.萍种间的富集能力有差异,其中,小叶满江红>满江红>蕨状满江红>浮萍>卡州满江红,底泥对水体中的~(134)Cs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从而减少萍对水体中Cs的吸收量;在适当的土水比下,底泥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134)Cs;钾离子能抑制萍对~(134)Cs的吸收.  相似文献   
548.
The effect of sediment size on metals bioleaching from bay sedim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ne (< 45 μm), medium (45-300 μm), and coarse (300-2000 μm) size fractions of a sediment sample contaminated with Cr, Cu, Pb, and Zn. Chemical speciation of the metals in bulk and size fractions of sediment were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bioleaching. Microbial activity was provided with mixed cultures of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nd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in flask experiments for 48 days, by using 5% (W/V) of solid concentration in suspension. Bioleaching was found to be efficient for the removal of selected heavy metals from every size fraction of sediments, where the experiments with the smaller particles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solubilization ratio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Cr, Cu, Pb and Zn were solubilized to the ratios of 68%, 88%, 72%, and 91% from the fine sediment, respectively. Higher removal efficienci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larger surface area provided by the smaller particles. The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forms of metals were determined and most of the metal releases were observed from the reducible and organic fractions independent from grain size. Higher concentrations were monitored in the residual fraction after bioleaching period, suggesting they are trapped in this fraction, and cannot be solubilize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549.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库湾消落带沉积泥沙特征及重金属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支流消落带沉积泥沙的理化特征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化特征,选择9条典型一级支流,共采集54个消落带沉积泥沙样品,测定了粒径分布、容重、有机质(TOC)、总氮(TN)、总磷(TP)、钾(K)等养分元素含量特征以及运用地累积指数评价铬(Cr)、铜(Cu)、镍(Ni)、铅(Pb)、锌(Zn)等重金属.结果表明消落带沉积泥沙粒径分布在空间上(乌江-磨刀溪)中值粒径呈波动变化;支流消落带下部(160~165 m)沉积泥沙相比上部(165~175 m)偏粗,不同高程带砂粒和黏粒体积分数变化属于中等变异,粉粒属于弱变异.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消落带上部和下部之间沉积泥沙特征差异不显著.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支流消落带沉积泥沙只有Zn元素在珍溪河、龙洞河和龙河属于无-中的污染程度,Pb元素在磨刀溪属于无-中的污染程度,其他元素在所选支流消落带均为无污染.  相似文献   
550.
测定了深圳湾海域10个站点表层沉积物中的AVS、TOC和同步浸提重金属(SEM)的含量,对AVS、SEM的平面分布及AVS与SEM和TOC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表层沉积物AVS含量范围为0.06~7.41μmol/g,平均值为2.51μmol/g;SEM含量范围为0.71~5.15μmol/g,平均值为3.06μmol/g;AVS与SEM的平面分布较一致,呈从湾顶到湾中向湾外逐渐递减的明显趋势。调查海域AVS与SEM和TOC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大多数站点∑SEM-AVS的差值均0<(∑SEM-AVS)<5,说明该海域可能存在重金属的中等毒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