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95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厌氧发酵过程pH对微生物多样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蔬菜类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发酵产物分布的关系.Shannon指数分析表明,pH=7和pH=8时的微生物多样性较高,随时间变化规律相似,而pH=5时的微生物多样性较低.UPGMA聚类分析和PCA分析结果也表明,pH=7和pH=8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pH=5与之显著不同.在不同pH条件下的优势菌属都是乳酸细菌和梭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发酵产物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pH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发酵产物的分布.图4表2参27  相似文献   
72.
农业产品因投入劳动和消耗自然界的资源形成价值。农业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伴随其本身的价值,还会产生其经济效益。利用生态循环中可以再生的资源,可产生生态经济效益,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产生技术经济效益,流通领域中的供求优势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3.
油品储运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品在储运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损耗,造成对大气环境污染,从而影响人类健康,着重分析装油、卸油等过程中的损耗,并且给出了常压油罐油品储存、液体石化产品装车挥发损耗量,还提出了科学的油品储存管理,改进储运操作;将拱顶罐改造成内浮顶式油储罐和采用密闭化装车等防治污染措施,以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4.
BACKGROUND, AIM AND SCOPE: With respect to the enormous increase of chemical production in the last decades and the tens of thousands of individual chemicals on the market, the permanent improvement of chemical management is a permanent target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set by the WSSD in Johannesburg 2002. MAIN FEATURES: Several approaches exist to describe sustainability of chemistry. However, commonly agreed criteria are still missing. There is no doubt that products of modern chemistry help to achieve important goals of sustainability and tha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have occurred regarding direct releases from production sites, but several facts demonstrate that chemistry is far from being sustainable. Still too many chemicals exhibit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and pose a risk to health and environment. Too many resources are needed to produce chemicals and finished product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refore,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ility of chemistry should be develope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main elements: 1. Sustainable chemicals: sustainable chemical management includes a regulatory framework which makes no difference between new and existing chemicals, contains efficient information flow through the supply chain which allows users to handle chemicals safely and offers an authorisation procedure and/or an efficient restriction procedure for substances of high concern. This regulatory scheme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herently safe chemicals. 2. Sustainable chemical production: Sustainable chemical production need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merging alternative techniques like selective catalysis, biotechnology in order to release less CO2 and less toxic by-products, to save energy and to achieve higher yields. Information exchange on 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 (BAT) and best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BEP) may help to promote changes towards more sustainability. 3. Sustainable products: An integrated product policy which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with a long-term use phase, low resource demand in production and use, low emiss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properties suitable for reuse and recycling. This may be promoted by eco-labelling, chemical leasing concepts and extended information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demand of consumers and various actors in the supply chai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COMMENDATION AND PERSPECTIVE: Important tools for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chemistry are the abolition of barriers for innovation in legislation and with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more transparency for all users of chemical products, a new focus on sustainability i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a new way of thinking in terms of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75.
水足迹方法试图量化评价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可得性的影响,从而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水足迹的评价方法尚未统一,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是WFN(water footprint network,水足迹协作网络)水足迹计算方法.基于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本框架,围绕水资源可得性的水量、水质和空间分布3个因素,在分析现有水足迹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指出了WFN水足迹计算方法的不足.根据国际水足迹标准(ISO 14046)的原则和要求,改进了WFN的水足迹计算公式,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WAF(water availability footprint,可得性水足迹)定义和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单元过程数据计算、背景过程数据处理和生命周期汇总.通过方法对比和案例研究得到:WAF方法统一了水消耗量与水污染量定义中的水质基准,可以明确区分水污染和水净化两类过程,还可以反映区域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影响;采用WAF方法,在现有LCA数据库和软件的支持下可以更为规范地完成生命周期水足迹建模与计算但目前单元过程数据计算中各种污染物的基准浓度选取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将直接影响到水足迹计算结果及其客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6.
利用三段A/O工艺作为发制品产业集聚区综合废水生物处理单元,探讨了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和污泥回流比下COD、TN、PO43--P的去除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分配比60%:25%:15%、污泥回流比75%、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1:1、SRT 20d、HRT 16h条件下,三段A/O工艺处理综合废水后出水TN平均浓度14.85mg/L,COD浓度低于40m/L;此时PO43--P去除率达到最大值,为56.21%.参与处理综合废水的主要门水平微生物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是45.63%~60.13%和16.65%~30.55%.Denitratisoma、Thauera、uncultured-f-Saprospiraceae和Sulfuritalea等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的增加,是三段A/O工艺TN去除率随第一分段进水流量分配比增大或污泥回流比降低而提高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77.
航空产品腐蚀损伤当量折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阐述了航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腐蚀损伤的一般规律,综述了腐蚀损伤当量化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了航空金属材料、工艺和结构件腐蚀损伤当量折算方法,并提出了腐蚀损伤当量折算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目前对食品加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分析和评价的内容集中在项目自身的排污治理措施分析。而往往忽视了外界潜在污染源对食品厂区的环境空气影响,文章探讨了外界潜在污染源对食品厂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方法,分别从评价因子选取、标准值确定、模式选取、预测结果分析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以乳制品厂为实例进行说明,通过分析预测结果判断外界潜在污染源与乳制品厂之间距离是否合理,并且判断外界潜在污染源是否对乳制品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79.
刘一  王震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2):710-716
产品碳足迹及其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进口模式对碳足迹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橱柜的国内加工阶段的碳排放、国外不同原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分别进行计算,并分析不同进口模式情景下上游原材料对橱柜整体碳足迹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进口模式原材料碳排放差异较大:北欧的原材料碳排放高于中欧和美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材料为胶合板.2全球的原材料碳排放波动最大,最大原材料碳排放是最小原材料碳排放的7.26倍;美国的原材料碳排放波动最小;3不同进口模式对我国产品碳足迹的影响不同,从贡献结构上看,除了北欧最大碳排放进口模式和全球最大碳排放进口模式是外源型以外,其余模式的产品碳足迹来源皆为内源型,即主要贡献仍为国内加工阶段.4从减排潜力看贸易策略,减排潜力最大的是全球进口模式,为30%~52%,并建议转变北欧为其它进口模式,以寻求更大的减排空间.本文结论可服务于企业绿色采购策略中原材料减排潜力的发掘,以及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索绿色、高效、环保的修复PBDEs污染土壤的技术,在热脱附技术基础上将木炭同时作为尾气吸附剂和燃烧热源,处理不同十溴联苯醚污染水平的PBDEs(多溴联苯醚)污染土壤,通过14种不同溴代PBDEs同系物分析十溴联苯醚的降解产物组分并计算其去除率. 结果表明:在热脱附技术处理后,十溴联苯醚初始污染水平分别为500、800和1 000 μg/kg,污染土壤中PBDEs的去除率分别为63%、81%、94%. 14种不同溴代PBDEs同系物在热脱附反应后的残留产物中均有检出,其中热脱附处理后的土壤中以三溴和四溴PBDEs产物占优势,而尾气中则以四溴和五溴PBDEs产物为主. 根据热脱附试验前后土壤中PBDEs的结构组成对比及分析可知,降解和脱溴反应在整个热脱附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XAD树脂吸附柱中虽有少量的氯代和溴代二英类物质(PCDD/Fs和PBDD/Fs)被检出,但其毒性当量浓度均小于0.1 ng/m3,符合欧盟、日本及我国所规定的二英物质排放标准. 研究显示,在利用优化的热脱附技术修复十溴联苯醚污染土壤过程中,PBDEs的去除率与污染土壤中其污染水平相关,并且热脱附过程以降解及逐级脱溴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