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446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Whether the multiple biological toxicities from nickel exposure could be transferred to progeny has not been clarified. In this report, we explored th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o analyze the multiple toxicities of nickel and their possibly transferable properties. The nickel toxicity caused multiple biological defect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Moreover, most of these toxicities could be transferred and could be only partially rescued in progeny. Some specific phenotypes in progeny were also found to exhibit no obvious rescue phenotypes or to show even more severe defects than their parents. The defects caused by nickel exposure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transferring properties. That is, the defects caused by nickel exposure could be largely, or partially, or unable to be rescued, or became even more severe in progeny animals. Therefore, most of the nickel exposure-caused defects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parents to their progeny to different degrees in C. elegans.  相似文献   
752.
厌氧消化处理城市垃圾多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城市垃圾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反应复杂、影响因素多的特点 ,利用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罐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以产气量为观察值 ,分析固含量 (TS)、消化温度和C/N比为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并分析了在不同固含量 (TS)下消化过程中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 (VFA)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温度对厌氧消化过程影响最大 ,固含量 (TS)次之 ,C/N比影响最小 ,在相同条件下 ,高进料浓度(TS)产气量大 ,但同时反应过程中 pH值较低 ,挥发性脂肪酸 (VFA)浓度过高 ,容易抑制消化过程。  相似文献   
753.
亚铁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铁离子可以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硝化作用,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氧化亚铁离子还原硝酸盐,从而去除污水中的硝态氮.本研究通过在潜流人工湿地中添加Fe2+,分析不同初始Fe2+浓度对反硝化过程的强化效果及不同C/N对Fe2+参与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e2+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人工湿地反硝化能力,进水NO-3-N为30 mg·L-1、C/N为2、水力停留时间为1 d,添加45 mg·L-1Fe2+的人工湿地中硝氮去除率可以提高24%;硝氮去除率随初始Fe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N与初始Fe2+浓度对反硝化作用都具有显著影响且两者具有交互作用,碳源的存在可以促进Fe2+参与的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754.
基于MATLABR的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ATLAB可靠的数值计算、强大的绘图功能和简单易学的语言体系,利用MATLAB对河流水质模型的参数进行最优化估值,同时确定模型中的各个参数.指出MATLAB在运用最优化方法于水质模型多参数求解中的作用.提出了以C语言为基础的算法思想.  相似文献   
755.
温度和C/N比对生物膜反硝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和C/N比是影响生物反硝化速率的2个重要参数,以反硝化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温度和C/N比对生物膜反硝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在25 ℃下的反硝化速率要比13 ℃下的大;C/N比越高生物膜反硝化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756.
陕西五曲湾滑坡发育特征和~(14)C测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省凤翔县五曲湾滑坡的滑带土中发现一段树根,表面被炭化,并且发生了强烈的剪切变形,分析认为此乃滑坡滑动所致。经过14C测龄,年龄为462±45年B.P,这一年龄与地质分析获取的认识基本吻合,与1556年"华县大地震"发生的年份非常接近,从而为研究五曲湾滑坡的触发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后提出,如果在滑带土中发现可用于定年的样品,采用14C法测定滑坡年龄,是对滑坡进行定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57.
研制了一套与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联机在线分析大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制样技术,该方法具有精度较高(±0.4×10-3)、用样量少(200mL)、耗时短(45min)和操作相对较为简便的优点.利用该系统对新疆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凝析气田上方大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做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其大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平均值为-45.0×10-3,相对全球大气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明显偏重1.2×10-3~2.0×10-3,显示了其甲烷主要来源为深部凝析气藏中的甲烷等气体的渗漏和扩散.并且由于白天日照强,温度高,气田渗漏和扩散到地表的甲烷部分被氧化,因此白天大气甲烷的浓度略低于夜晚,且13CCH4较夜晚偏轻.  相似文献   
758.
观察香烟水溶性提取物(CSE)和尼古丁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的损伤作用.大鼠心肌线粒体分别与CSE或尼古丁于37℃温孵60min,结果表明,CSE明显降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但是ATPase活性不受影响.在线粒体呼吸活性受到抑制的同时,过氧化指标无明显变化.CSE对6.5mmol/L钙离子引起的线粒体肿胀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但可加剧250mmol/L钙离子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反应.维生素CCSE造成的线粒体损伤无保护作用.未见尼古丁对体外大鼠心肌线粒体有毒性.CSE对心肌线粒体的损伤可能是由于它对呼吸酶活性的直接抑制作用而与氧自由基机制无关.尼古丁可能不是CSE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的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759.
MBR中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生态因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研究了DO、C/N、pH等生态因子对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各生态因子保持得当的条件下,同步硝化反硝化才能顺利地进行.DO为1mg/L左右、C/N比为30左右、进水pH值约7.2左右时COD、NH4+、TN的去除率分别为96%、95%和92%.  相似文献   
760.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role of gold as a hedge or safe haven against oil price movements. We use an approach based on copulas to analyse the dependence structure between these two market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weekly data from January 2000 to September 2011 revealed the following: (a) there i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average dependence between gold and oil, which would indicate that gold cannot hedge against oil price movements; and (b) there is tail independence between the two markets, indicating that gold can act as an effective safe haven against extreme oil price movements. Thes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both portfolio risk managers and designers of policies aimed at using gold to preserve or stabilise oil exporter purchasing po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