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38篇 |
免费 | 4345篇 |
国内免费 | 88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04篇 |
废物处理 | 978篇 |
环保管理 | 1374篇 |
综合类 | 9087篇 |
基础理论 | 1828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787篇 |
评价与监测 | 407篇 |
社会与环境 | 145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6篇 |
2024年 | 325篇 |
2023年 | 353篇 |
2022年 | 384篇 |
2021年 | 480篇 |
2020年 | 434篇 |
2019年 | 488篇 |
2018年 | 514篇 |
2017年 | 562篇 |
2016年 | 651篇 |
2015年 | 625篇 |
2014年 | 756篇 |
2013年 | 830篇 |
2012年 | 973篇 |
2011年 | 950篇 |
2010年 | 761篇 |
2009年 | 882篇 |
2008年 | 637篇 |
2007年 | 884篇 |
2006年 | 1004篇 |
2005年 | 743篇 |
2004年 | 618篇 |
2003年 | 621篇 |
2002年 | 509篇 |
2001年 | 444篇 |
2000年 | 394篇 |
1999年 | 355篇 |
1998年 | 262篇 |
1997年 | 209篇 |
1996年 | 167篇 |
1995年 | 153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3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青海湖东北岸地区草甸化草原生态系统的CO2 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5~9 月),就日变化,08:00~19:00 为CO2 净吸收,20:00~07:00 为CO2 净排放,CO2 通量净吸收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 时,7 月份12:00 时CO2 净吸收峰值为1.41 g·(m2·h)-1;就月变化,7 月是生长季CO2 净吸收最高月份,月CO2 净吸收量达到162.70 g·m-2,整个生长季CO2 净吸收的总量达468.07 g·m-2。非生长季节(1~4 月及10~12 月),CO2 通量日变化振幅极小,最大CO2 净排放通量出现在3 月,为0.29 g·(m2·h)-1,除12 月和1 月各时段CO2 通量接近于零,其余月份各时段CO2 净排放在0.02~0.29 g·(m2·h)-1;3 月是全年CO2 净排放的最高月份,全月CO2 净排放量为72.33 g·m-2,整个非生长季CO2 净排放为319.78 g·m-2。结果表明,无放牧条件下青海湖东北岸地区草甸化草原,全年CO2净吸收量达148.30 g·m-2,是显著的CO2 汇。 相似文献
22.
TSP-PM10-PM2.5-2型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行开发并研制了TSP-PM10-PM2.5-2型中流量TSP、PM10、PM2.5大气颗粒物采集系统,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采集TSP、PM10、PM2.5样品并提供足够的样品量进行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的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集器.该系统精心设计和加工的限流孔可以保持完全固定的流量,保证切割粒径的稳定,减小采样的误差并方便操作.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20多个城市和地区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研究中,为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和来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相似文献
23.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省级能源统计和温室气体核算规则,计算分析了2005~2012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变化,并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计算期的碳排放强度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了各产业(部门)能耗强度、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碳排放系数对广东省碳排放强度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2年,广东省能源消费CO2排放年均增长6.28%,单位GDP碳排放累计下降27%,各产业(部门)能耗强度下降是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净外购电力的碳排放系数下降及用作原材料石油消费比重上升也有利于单位GDP碳排放下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总体上朝着不利于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趋势发展;生活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低于GDP年均增速,有利于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24.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Fe、Mn、Cu及其复合负载的γ-Al2O3纳米颗粒,采用了SEM-EDS、BET以及XRD等方法对制备得到的MnxOy/γ-Al2O3、CuxOy/γ-Al2O3、FexOy/γ-Al2O3以及FexCuyMnzOw/γ-Al2O3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浸渍-煅烧法得到的四种纳米颗粒催化剂均可以和双氧水形成非均相类Fenton反应体系,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从而有效降解PVA大分子,降低废水中的PVA浓度.另外还通过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分析法分别确定了MnxOy/γ-Al2O3、CuxOy/γ-Al2O3、FexOy/γ-Al2O3以及FexCuyMnzOw/γ-Al2O3纳米颗粒催化双氧水降解处理PVA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GPC和GC-MS分析进一步表征PVA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得到的降解产物后,分析结果表明:Fe、Mn、Cu复合负载的FexCuyMnzOw/γ-Al2O3纳米颗粒催化双氧水降解PVA的催化效果相对较好.当PVA初始反应浓度为1%,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1,双氧水投加量为60 mL·L-1时,PVA的浓度下降率可以达到95%以上,降解产物粘均分子量达到1395,分子量下降率达到99%,降解小分子产物主要包括丁酮、苯甲醛、己醛以及乙酸等不饱和小分子.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南疆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MODIS MCD19A2数据集2010—2019年的气溶胶数据,分析南疆地区近10 a来AOD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对AOD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空间分布上,AOD高值区分布在海拔较低的盆地地区,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季节性差异明显,春季高值区域面积最大,夏季高值区则集中在巴州中部(若羌县)与和田地区东南部(民丰县),秋冬季AOD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但值相对春夏季较低.②变化趋势上,10 a间南疆地区AOD年均值为0.278±0.035,总增幅为 -14.85%,呈波动下降趋势.南疆地区季节变化趋势明显,AOD值呈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夏季AOD浮动变化明显,秋冬季相对平缓. 月变化特征呈现为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9月.③RF模型预测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水气压、最小水平能见度对南疆地区AOD都具有一定影响,其中,风速和相对湿度对AOD的影响程度最大.能见度与AOD呈负相关,说明南疆地区气溶胶粒子多分布在低层大气. 相似文献
26.
离岸碳封存选取的深部咸水层储层通常具有高孔高渗特点,离岸咸水层二氧化碳(CO2)封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的关注。研究发现,地震波速度随CO2饱和度变化在超过一定界限时并不显著,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对于CO2封存中羽流运移监测存在挑战,而电阻率在咸水层CO2注入后会表现较明显响应。为了解海洋可控源电磁法(CSEM)对监测咸水层CO2运移情况的响应特征,通过CSEM模拟深部咸水层中不同的CO2封存羽流运移情况(不同注入量或扩散长度、埋深等),考虑使用不同发射频率情况下的电场响应特点。研究CSEM电场在3个不同方向上的幅值和相位随偏移距的变化特点,以及对各模型电阻率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CSEM数据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具有监测深部咸水层CO2羽流运移情况的潜力。离岸咸水层CO2封存的电磁响应特征研究,不仅可以为离岸CO2封存羽流运移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还为CSEM在碳封存监测工作中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以六箱一体化工艺为例,建立了基于ASM 2d(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2d,活性污泥工艺2d)的数学模型,并研究其在脱氮除磷中的应用. 在HRT(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的工况下,利用灵敏度分析挑选了含有7个参数的待优化参数集,通过使用遗传算法优化校正函数的方式进行校正计算,获得了校正后的六箱一体化工艺模型,并在HRT为20和24 h下对该模型做了进一步验证. 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模型对出水水质的预测性较好,在HRT为16 h下,出水ρ(CODCr)、ρ(TN)、ρ(TP)和ρ(NH4+-N)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绝对差值较小,分别为1.96、0.83、0.06和0.24 mg/L. 在校正后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HRT为20 h时各池中ρ(NH4+-N)、ρ(NO3--N)和ρ(PO43--P)在1个周期内的动态变化,指出了影响该工艺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如碳源不足的问题),并与通过试验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8.
Experimental data are presented to test and validate a kinetic model for the oxidation of 2-chlorophenol wastewater by photo-assisted Fenton proces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is process had produced good effects under acidic conductions. Up to 90% 2-chlorophenol was removed after 90-minute reaction time with H2O2 of 25% CODCr. in, while in UV/H2O2 system ordy 16.8% 2-chlorophenol was removed after one hour treatment. The optimal pH in this reaction occurred between pH 3.0 and pH 4.0. The reaction kinetics for photo-assisted Fenton process experimented in this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d. Kinetic models were propo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2-chlorophenol wastewater. The reaction was found to follow the 2nd order. The equations of reaction kinetics are as follows:-d[RH]/dt=KRH[RH][H2O2]0exp(-KH2o2t);-d[CODCr]/dt=KCODCr[CODCr][H2O2]0exp(-K′t).The prediction of the models was found to b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us confimfing the proposed reac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9.
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的催化湿式氧化降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年老”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正己酸、正丁酸、乙酸及氨氮进行催化湿式氧化(CWAO)降解,分析了CWAO降解过程中有机酸之间及氨氮与有机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WAO可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正己酸、正丁酸、乙酸,反应进行120min时TOC去除率均达90%以上.降解乙酸、正丁酸和正己酸混合溶液时,升温过程出现有机酸相互抑制降解现象.氨氮的存在导致正丁酸的降解率下降,而有机酸的存在也抑制了氨氮的降解.Ni2+可使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