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358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401篇
基础理论   13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51.
This paper develop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the fuel and agricultural sectors to analyze the welfar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GHG) effects of the existing Renewable Fuel Standard (RFS), a Low Carbon Fuel Standard (LCFS) and a carbon price policy.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shows that these policies differ in the incentives they create for the consumption and mix of different types of biofuels and in their effects on food and fuel prices and GHG emissions. We also simulate the welfare and GHG effects of these three policies which are normalized to achieve the same level of US GHG emissions. By promoting greater production of food-crop based biofuels, the RFS is found to lead to a larger reduction in fossil fuel use but also a larger increase in food prices and a smaller reduction in global GHG emissions compared to the LCFS and carbon tax. All three policies increase US social welfare compared to a no-biofuel baseline scenario due to improved terms-of-trade, even when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re excluded; global social welfare increases with a carbon tax but decreases with the RFS and LCFS due to the efficiency costs imposed by these policies, even after including the benefits of mitigating GHG emissions.  相似文献   
652.
HFC-2制冷剂泄漏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制冷剂HFC-32具有较低的全球变暖潜值( GWP)、零臭氧消耗潜值( ODP)使其成为较为理想的制冷剂替代物。但是由于HFC-32本身具有弱的可燃性,其一旦泄漏则有可能引起火灾等事故。使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不同的通风条件及HFC-32泄漏速率条件下,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研究发现顶板送风条件下,随着HFC-32泄漏速率的增加室内危险性区域的范围越大;当HFC-32的泄漏速率一定的条件下,送风风速为4m/s时室内的危险性区域的范围最小。  相似文献   
653.
中压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埋地中压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时时的数学模型,将土壤视为各向同性的多孔介质,采用FLUENT对天然气在土壤中的扩散规律及浓度分布进行模拟,分析不同时刻地表的危险区域范围,并对比了不同管道压力、泄漏孔径大小、泄漏位置等工况下危险半径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管道压力越大,泄漏的体积流量越大,同一时间危险范围越大;相同的泄漏压力下,泄漏孔径对危险半径没有很大影响;不同泄漏孔位置,泄漏初期向上开口时危险半径最大,一段时间后向下开口危险半径最大。  相似文献   
654.
为动态模拟有毒气体储罐泄漏扩散事故(toxic gas vessel leakage and dispersion,以下简称为TLD)的扩散过程,基于高斯点源瞬时泄漏模型,添加时间因子,将TLD的泄漏过程转换为一系列瞬时点源泄漏的叠加过程,从而获得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有毒气体浓度分布方程。以某氯气泄漏事故为例,模拟了有毒气体的扩散过程。结果表明,在初始阶段有毒气体储罐泄漏扩散的影响范围是逐步增大的;泄漏持续到一定时间,扩散过程趋于稳定;若假设泄漏条件不变,则此后的扩散过程类似于连续泄漏,影响范围保持不变。经与ALOHA软件的计算结果对比,两者在泄漏5分钟以后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所述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655.
近年来,随着起重机械在电气系统上的长足发展,起重机械电气系统的复杂化给予检验检测人员带来较多困惑,同时起重机械由于漏电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此类事故又多与接地系统缺失或不完备有关。在起重机械电气系统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是起重机械的接地系统,接地系统的安全设置,可以避免因为漏电所连成的操作人员触电事故。本文对起重机械接地系统进行完整分析,并对检验人员现场检验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56.
为研究燃气管线泄漏事故人员疏散能力,统计分析近年国内燃气泄漏典型事故,得出第三方违章作业施工为燃气泄漏事故比例最高的直接原因及燃气泄漏事故伤亡人数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入粒子群PSO算法,以某施工引起的燃气管线泄漏事故为实例,研究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对员工之间信息交流及人员应急疏散能力的影响。分析实例显示现场领导者学习因子偏低,指挥能力差,直接影响事故现场的应急疏散自救行为,甚至改变疏散路径。并进一步分析模拟得出,学习因子提高后,现场领导者和员工的信息更新与交换效率大幅提升,应急疏散能力随之提高,进而提出实用性对策措施和建议,为提升燃气管线泄漏事故应急疏散能力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57.
为了评估埋地原油管道泄漏的危害范围,以原油管道泄漏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等理论知识,建立了埋地输油管道三维泄漏扩散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确定了泄漏前稳态的初始条件和泄漏后非稳态的边界条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出了不同时刻油品在土壤中的扩散范围。计算结果表明,管道泄漏后原油扩散范围与泄漏时间保持一定变化规律,在无法检测扩散深度的情况下可根据扩散宽度进行粗略估算,大体确定事故泄漏扩散范围,可以为事故处置提供参考,提高事故的应急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58.
为了研究液化气体泄漏冷冻堵漏的堵漏机制,运用流体力学、传热学等知识对液化石油气(LPG)储罐(槽罐)泄漏时泄漏口处产生局部低温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LPG液相泄漏和气相泄漏2种不同泄漏形式的低温效应。结果表明:液相泄漏时,泄漏口处温度下降程度与泄漏口面积成正比,且随着罐体内部压力的减小而减弱,推导出喷水冷冻堵漏的成冰时间公式;气相泄漏时,对罐内压力与温度的平衡关系进行模拟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发现由于LPG气、液相之间对流换热和汽化吸热效应的差异,导致液相与气相之间的温度差,此温度差是罐体外壁产生结霜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9.
为了将模式识别技术应用于环状燃气管网泄漏检测并找到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以天津城建大学实验室环状燃气管网泄漏为例,将实验的28种工况作为测试样本,与之对应的模拟工况作为训练样本,采用提取压力图像特征向量法和节点压力矩阵法分别进行环状燃气管网的泄漏检测,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将2种方法获得的特征向量进行训练与分类检验,进而将其分类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2种方法均可用于环状燃气管网泄漏检测,提取压力图像特征向量法因有效地降低了特征向量的维度和数据波动的干扰,其结果更优。结合SCADA和GIS系统,可将该法应用于实际水、气、油管网泄漏检测和定位,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60.
为了控制海底管道泄漏连锁风险,基于复杂网络,提出针对管道系统泄漏演化的半定量风险演化评价方法,将复杂的事故风险发展过程转化为简洁的网络分析计算。首先,构建包含30个风险节点与54条连接边的海底管道泄漏演化复杂网络模型;其次,采用无权有向网络中的节点出入度和聚类系数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影响管道泄漏的关键节点,提出断链控制方案;最后,将演化模型转化为带权的有向网络,采用Dijkstra算法计算各初始事件导致泄漏事故的最短路径。结果表明:海底管道系统泄漏网络的聚类系数为0.13,网络聚集程度偏低而演化性较强;各初始事件的最短路径均不超过10,表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征,初始事件的风险经少数几步传递即可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海底管道泄漏风险演化规律的研究可为抑制初始事件、控制传递事件和减轻后果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对预防海底管道泄漏事故发生、保障管道持续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