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4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505篇
安全科学   499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80篇
综合类   1595篇
基础理论   436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262篇
社会与环境   303篇
灾害及防治   1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91.
为全面、深入认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征、海洋产业结构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条件,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固体废渣排放量、万元GDP能耗、岸线利用率、人均可开发海域面积、人均海岸线长度、海洋初级生产力、污染海域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生物多样性指数、人口密度、人均海洋经济产值、GDP年均增速、科研与开发投入和环境保护支出等压力、状态、响应3类14个指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量化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承载指数和压力指数呈下降趋势,承压比则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优化黄河三角洲产业空间布局、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发展新兴生态产业、保护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环境、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海洋资源进行高效集约利用等提高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2.
分析了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在安全信息管理和安全信息管理水平综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安全管理体系(SMS)中对于安全信息管理的要求,建立了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每个评价指标建立了4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水平综合评价模型.按照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5家航空公司进行了安全信息管理水平评分,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利用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对5家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针对评价结果对各航空公司提高安全信息管理水平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93.
《环境工程》2015,33(1):137-140
通过对《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的仔细解读,将安全预警指标分解成13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对应指标给以相应的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权重。针对这十三个安全预警指标建立了数学量化模型,给出了计算方法和安全预警指数的状态划分。结合GM(1,1)灰色预测理论和等维新息模型,构建适合工贸企业的预测模型,对未来的安全生产预警指数作出预测,帮助工贸企业实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做到科学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294.
济宁市南部区域是著名的国家商品粮、优质大蒜、优质稻米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由于土壤有机碳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土壤改良、作物质量和产量提高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济宁南部煤田地区作为典型区域,以耕作层土壤(0~20cm)为研究对象,采集了79件耕作层土壤样品,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土壤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经统计分析发现,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92~4.83kg/m2之间,有机碳密度的加权平均值为4.03kg/m2,高于中国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平均值2.97kg/m2;通过壤质类型分类而估算的有机碳总储量为4.57×109 kg,通过土壤利用方式分类而估算的有机碳总储量为4.53×109 kg,二者基本吻合;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富集程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耕作层土壤中氮含量与有机碳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24 9;另外,有机碳富集程度与秸秆返田规模也有着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不仅为研究区今后开展耕作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也为区域生态平衡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5.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推荐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和人工干扰指数等3类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及对比,从景观空间结构、异质性、恢复能力等方面,预测建设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工程项目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96.
采集太原市不同区住户的自来水和12种瓶装水,分析了水中无机离子和挥发性有机物( VOCs)成分.结果表明,无机离子和VOCs的总浓度范围分别为1.08~354.18 mg/L和0.43~13.98 μg/L;自来水中的无机离子与VOCs 含量最高,约是瓶装水中浓度的三倍.加热与过滤处理措施均可改善自来水水质,对水中无机离子和VOCs的去除效果均可达19%~100%,其中过滤可能会引发VOCs的二次污染 .根据饮用水标准,使用饮用水水质指数( DWQI)模型对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太原市饮用水水质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297.
199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虽耕地资源秉赋较好,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耕地问题显得十分严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2年相关数据,以市域为单元分析了耕地资源变化和实际利用强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1990~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周期性的下降趋势,以"快-慢-快-慢-慢"的循环模式逐步降低;(2)长三角地区耕地实际利用强度大体呈现"北强南弱"分布规律,在空间表现上,原来集中连片的 "高-高"、"低-低"格局正逐渐破碎化,开始出现斑点镶嵌式格局;(3)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二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均对耕地面积变化起到显著作用,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216、-0.194和-0.203,而人均GDP与耕地面积则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8.
基于百度指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理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运用互联网展开城市网络结构研究逐渐成为经理地理研究的新思路。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11年~2014年百度用户关注度,构建百度指数城市信息流网络,从大城市群视角和所辖三大子城市群视角,分别探讨城市网络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等级日益明晰,差距拉大。三大子城市群表现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并存,区域非均衡性突显;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和改造着城市群,但非完全颠覆传统城市网络格局,地理区位对城市网络格局和城市影响力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99.
基于SPEI的云南中部区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南中部地区1961~2010年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历史旱情资料验证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并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PEI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验证了SPEI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2)SPEI指数与历史旱情资料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地反映云南中部区域的干旱特征;(3)年均SPEI呈波动下降趋势,干季SPEI降低趋势明显。年均SPEI存在着24a的主周期和9a的次周期,并于1977年发生了突变,此后开始降低,在整体上呈现出干旱化的趋势;(4)从SPEI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其在整体上受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而在区域内部则表现出东南-西北(干热河谷)的反向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300.
基于圈层建设用地密度分析,提出了城市扩张核心度指数;通过计算城市扩张核心度指数和城市扩张强度指数,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27个主要城市距城市中心不同距离区域的城市扩张的时空模式。研究发现:(1)1990~2010年,大部分城市核心度指数不断降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国家区域政策密不可分,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1990~2000年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核心度值减少幅度较大,2000~2010年则是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降低明显。总体上看,西部和东北部城市的核心度指数要高于东部和中部的城市,结构更加紧凑。(2)城市扩张最活跃的地方总是出现在核心区边界附近,并不断向外推移。(3)城市的形态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1990~2000年,一线城市扩张的强度和范围远大于其他城市;2000~2010年,二三线城市的扩张强度和范围明显增加。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逐渐由单中心扩展向多中心协同发展转变,而经济相对落后西部城市和东北部城市,城市结构比较紧凑,保持着单中心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