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49篇
基础理论   166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有关对稀土多元复合肥(RE-MECF)的卫生毒理研究较多,但对其遗传毒理研究报道较少.在此,采用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知RE-MECF对玉米细胞DNA是否会产生损伤,以期引起注意.用不同梯度浓度的RE-MECF对农作物玉米进行染毒6 h后,将玉米根尖细胞制备成原生质体,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确定对DNA损伤并探讨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0 mg·L-1剂量组与阴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质量浓度在102~103 mg·L-1剂量范围内彗星细胞的头长随着剂量的增加而缩短,而尾长随着剂量的递增而增长.与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DNA拖尾率、损伤率随着剂量的增加相应升高;质量浓度在104mg·L-1剂量组彗星的头长和尾长与阴性组相比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RE-MECF对玉米根尖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52.
人造板材释放的甲醛所致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行了两方面的DNA损伤实验:(1)采用SCGE技术进行体外实验,观察甲醛对大鼠肝细胞和人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2)采用微核技术进行体内实验,观察甲醛对活体小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24mg/m^3、3.71mg/m^3时,不论是体内还是体外实验,甲醛对细胞DNA都有明显的损伤作用.SCGE实验结果还表明,高浓度的甲醛可能引起DNA交联.  相似文献   
653.
60Coγ-射线诱变活性污泥辅助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活性污泥,分析测定了辐照处理前后活性污泥的性质参数、废水的氨氮、COD去除率,并研究了活性污泥总DNA含量变化,通过电泳检测DNA主带差异来比较生物群落的变化,并结合ERIC—PCR群落指纹图谱监测分析了辐照处理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50~3000C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活性污泥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的活性污泥SV30、SVI、MLSS、污泥增长率均低于对照,特别是污泥增长率,当辐照剂量为500Gy以上时呈直线下降;辐照处理活性污泥的污水COD去除率也低于对照,氨氮去除率在低剂量(50Gy、100Gy)时分别为92.95%和94.11%,处理效率优于对照,但随着剂量加大处理效果变差;活性污泥经一定的^60Coγ-射线照射后生物相发生了变化,其总DNA的含量,电泳图谱与PCR结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当辐射剂量为3000Gy时对微生物杀伤较强,造成活性污泥基因组损害较大,其总DNA的PCR结果出现多态性,即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54.
鲤鱼肝胰脏线粒体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叙龙  张清敏 《环境化学》1994,13(3):283-285
取活鲤鱼肝胰脏,经冲洗后,立即投入液氮中,然后制成匀浆,先在4℃下600g离心,保留上层液,再900g离心,保留沉淀物并用不同游泳重复悬浮洗涤离心,可得互比较纯的线粒体。将上述粒体在含1%SDS的Saline-Na2EDTA溶液中悬浮,于37℃反应15min,然后在室温用混合溶剂萃到,先后用乙醇洗涤700g,1200g离心,待用电泳检查RNA除净后,加少量蛋白醇-K除去其余蛋白质,最终获得比较的D  相似文献   
655.
采用研磨/冻融和SDV蛋白酶K热处理以及CTAB处理等理化方法,直接从太湖流域土壤样品中抽提得到微生物总基因组DNA,所得粗DNA用透析袋法以及Nucleaotrap suspension DNA纯化试剂盒进行了纯化,纯化过的DNA能够满是常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和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的要求,将所得纯品DNA经过EcoRI部分酶切之后与酶切并脱磷酸的pSK^ 空载体连接,再以大肠杆菌JM109为宿主细胞初步构建了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文库,图6参7  相似文献   
656.
铈对马尾松离体胚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30mgL^-1CeCl3的培养瘁培养马尾松离体胚,采用^3H-T、^3H-U和^3H-Leu标记技术测定:结果表明,CeCl3明显提高马尾松离体胚在培养过程中对DNA、RNA和蛋白质前体的吸收,以及合成这些生物大分子的能力。CeCl3处理在15h开始迅速吸收DNA前体和合成DNA,比CK提前5h。CeCl3处理在10h开始迅速吸收RNA前体和合成RNA,比CK提前5h,CeCl3处理5h,蛋白质合成前体的吸收量和蛋白质合成量明显高于CK。图6参19  相似文献   
657.
大气混杂污染物诱导8—羟基脱氧鸟苷的形成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法对大气混杂污染物染毒后的DNA中8-OHdG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有机成分分析和原子吸收法(AAS)对其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并从大混杂污染物化学组成成分的角度推理并证实了其造成DNA损伤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658.
为了探讨低浓度SO2长期暴露对哺乳动物肺细胞DNA的影响,采用动式吸入法(SO2浓度为28mg/m3)对Wistar大鼠染毒30d,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研究了SO2亚慢性染毒对大鼠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SO2可引起雌、雄性大鼠肺细胞核DNA迁移长度显著增加(P<0.01),且SO2对雄性小鼠肺细胞DNA损伤比雌性小鼠严重;经染毒后,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体重减轻,肺体比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SO2也具有引起哺乳动物肺细胞DNA突变的潜在危险.表3参15  相似文献   
659.
以1号冷冻保存(-20℃)的齿突蟾标本为材料,建立一种动物肌肉线粒体DNA的快捷提取方法.取10 g冷冻保存的肌肉组织,在研钵中剪碎,液氮研磨成粉;然后加SE缓冲液混匀,转入10 mL离心管静置10 min;上清液转入2 mL的Eppendorf管,1 000×g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再12 000×g离心15 min,沉淀即为线粒体;最后用SDS碱裂解法分离得到mtDNA.图1参3  相似文献   
660.
DNA加合物8-氢基脱氧鸟苷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特性研究,对稳定、灵敏、准确地定量8-OH-dG,进而研究有毒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内的氧化损伤很重要,该文研究了氧化损伤DNA中8-OH-dG的分析、水解、储存、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采用Fenton型产羟自由基系统如螯合剂Fe^2 -H2O2为氧化源,与脱氧鸟苷和小牛胸腺DNA反应,生成的8-OH-dG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并对8-OH-dG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该法最低检出限为32fmol,比光学吸收法高2~3个数量级,线性范围可高达4个数量级,从0.32pmol到3.2nmol,相关系数0.9996。并对酶水解DNA的条件、储存酸度、中性偏酸的缓冲液中损失较少,其形成与所处介质环境有关,在氧化源存在或有氧环境中一定时间内有积累作用,添加抗氧化剂等干预措施后,能灵敏而稳定地对DNA中的8-OH-dG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