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51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300篇
基础理论   284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环境科学优化城市公园的设计研究,中国城市公园存在着环境品质不高的状况.为实现公园景观的整体优化,引入环境科学理论,关注环境与人在行为之间的作用.从对城市公园的设计,制定研究框架,并根据研究结果确立景观设计的策略.关于公园的设计表明,基于环境科学的城市公园设计研究是可行的,它从城市公园空间建设的本质入手,抓住提高城市公园环境品质的实质,才能满足城市公园的设计,同时也可以考虑优化城市公园的设计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2.
石灰干化污泥稳定后土壤中Pb、Cd和Zn浸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李翔  宋云  刘永兵 《环境科学》2014,35(5):1946-1954
以人工制备Zn、Pb、Cd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污水处理石灰干化污泥作为稳定剂,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采用TCLP、SPLP、去离子水浸提和优化的BCR连续提取法对稳定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石灰干化污泥,TCLP浸出浓度随着干化污泥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干化污泥的质量分数为40%时,稳定化率最大为Zn-99.54%、Pb-99.60%、Cd-99.85%.SPLP和去离子水浸出评价稳定效果时,Pb和Zn在加入质量分数10%和20%的干化污泥时浸出明显降低,但在加入30%和40%时由于在强碱条件Pb和Zn会再溶出,导致稳定效果变差.为了恢复植物生长功能,经过FeSO4和H3PO4调节pH后,石灰干化污泥稳定过的土壤pH有效降低,同时FeSO4和H3PO4有利于促进Pb和Zn的稳定效果.经稳定化后,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交换态降低,限制了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该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干化污泥可以再利用,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中,并能改善稳定后土壤适宜植物生长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23.
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察体现了环保工作的权威性,监测则保证了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全面论述加强环境监察监测联动的重要意义,从思想和技术方面探讨加强环境监察监测联动的可行方法,对如何建立科学的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联动机制,快速、准确查处环保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基于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本文介绍了碳普惠制的定义、内涵及其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区别,对国内外碳普惠制的探索、实践进行梳理,通过对相关碳普惠平台的分析研究,提出碳普惠平台建设的业务框架设计,对生活服务业场景接入碳普惠平台进行分析和讨论。针对当前我国碳普惠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国内碳普惠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126.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被广泛宣传与应用,但在概念理解、定量判断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等方面存在着认识误区,要改变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困境,发挥其应有作用,笔者认为:应首先对理论研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规范,加强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与行为安全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并将工程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作为事故风险的控制重点;探索符合我国职工特点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增强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安全投入的有效性,将安全融入到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为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实践和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7.
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和铜离子的共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氧化石墨烯(GO)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吸附点位,被认为是去除水体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剂,而其在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中的吸附行为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采用改良Hummers法制备出GO,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衍射(XRD)等物理表征方法对GO的形貌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随后,侧重研究了GO对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单独和共吸附行为,选取亚甲基蓝(MB)与Cu(Ⅱ)作为复合污染水体的特征污染物,探讨了不同浓度Cu(Ⅱ)对MB及不同浓度MB对Cu(Ⅱ)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单独存在时,GO对MB和Cu(Ⅱ)的吸附量分别为29.13和424.16mg·g-1;而当上述两种污染物共存时,GO对MB和Cu(Ⅱ)的吸附性能均明显下降,这说明MB与Cu(Ⅱ)在GO表面的吸附点位存在着竞争吸附关系,并且MB对Cu(Ⅱ)吸附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Cu(Ⅱ)对MB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灾害发生时影响居民心理承受能力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岳丽霞  欧国强 《灾害学》2006,21(1):113-116
目的:探讨影响个体面对自然灾害时心理承受能力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1000余名居民进行测评.结果。①个体面对灾害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因素为。灾害意识、灾时行为、灾害认知、社会支持,②通过相关分析,灾时行为对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9.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日用品、医药等领域.在纳米材料广泛应用的同时,其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环境中(包括水体、空气和土壤),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与常规物质相比,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对生态系统生物种群和个体的潜在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论文对纳米材料在水体、大气和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0.
Organic flammable liquids and their mixtures, which possess high risk of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are widely used as raw materials and solvents in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ower flammability limits (LF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characterize the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hazards of combustible gases and liquid vapors. The LFL of various ternary organic mixtures consist of ketone (acetone and butanone), ester (ethyl acetate) and alcohol (ethanol and isopropanol) were tested at 25 °C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ulted LFL value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always lower than those calculated by volume fraction weighting method 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alcohol was less than 20 vol% but more than 10 vol%. The co-existence of alcohol and ethyl acetate had synergistic effect on reducing the LFL values of ternary organic mixtures and thus increased their explosive risk. The mechanism of synergistic effect was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H· and H· radicals produced by the oxidation decomposition of alcohols and esters accelerated 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ternary organic mixtures, which led to the decrease of experimental LFL values and thus corresponding increased of their explosive risk. This study would be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designing or choosing safer and more suitable ternary organic mixtures prior to their applications for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