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141篇
基础理论   4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The paper presents a number of ideas on how climate chang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be supported by alternativ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that are based on stakeholder interests and policy priorities including broade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It includes a brief review of current development policies,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promotion efforts, and climate change that demonstrates that mutual policy initiatives undertaken by governments and the private sector actually have major positive impacts on climate change without being initiated by this global policy concern. Furthermore a number of examples are given on how futur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in Brazil, China, and India jointly can support economic and social goals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concerns if these goal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supported b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mechanisms. The paper propos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mechanisms that can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The mechanisms include an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D) and Climate Finance Mechanism (SDCF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programmes,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other measures.
Priyadarshi Shukla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相似文献   
382.
流域容量总量的公平分配方法和排污交易潜力分析是目前流域管理研究的热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基尼系数交互反馈的方法研究了基于人口和经济公平的流域容量总量分配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考虑交易成本时的流域排污交易优化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分析邛海流域TP交易,得到污染控制总成本最小时的TP削减工程方案和排污交易方案.通过对比交易和未交易时的污染治理最小总成本发现,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时,排污交易有节约22.35%总成本的潜力.由于未考虑交易成本,这并不能说明邛海流域排污交易是可行的.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邛海流域排污交易可行的最大交易成本为1.56×109元·a-1.为了增大排污交易的可行性,应减少信息收集、谈判、管理、监测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使其低于这一阈值.提出的排污交易优化模型能够提供交易信息,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潜力.  相似文献   
383.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考虑到碳排放交易体系比碳税更具有政治可行性,不少国家或地区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最低的减排成本来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然而,采用碳排放交易体系,其排放总量是固定的,而减排成本是不确定的,可能会出现由于政策或外部冲击而产生的配额价格异常波动的现象。因此,为确保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成本有效性,政策灵活性十分重要。在理想情况下,碳排放市场具有完全的时间灵活性(包括长期的履约期、自由的配额储存与预借)和空间灵活性(即建立全球碳市场),这将对增强市场流动性、降低减排成本、缓解价格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政策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实际上理想状态很难达到。本文将对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策灵活性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尤其关注履约期的长短、配额的跨期使用、配额的抵消、区域碳市场连接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设计,这对我国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以及今后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