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51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以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内的5A和4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总体分异指数(GDI)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从省级、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对2001—2019年中国高等级旅游景区资源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4A级景区主导了中国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2015年之后增长速度进入相对平缓状态;(2)时序上,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各省份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但增长率较高,而西部省份则均相对较高,东部省份则是数量最多但增长率最低,到2017年西部超过东部,数量最多;城市规模与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呈正比,与增长率呈反比;(3)空间上,中国高等级旅游景区分布密集程度逐年升高,呈现出主要依托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城市群集聚分布的特征,且空间热点、次热点地区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两点集聚—多极多区—集群集聚”的空间演化格局;(4)GDI指数随着研究尺度的缩小而增大,空间尺度越小,高等级旅游景区资源的差异越大;(5)中国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主要受社会、经济、资源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人口规模、旅游经济、人文资源是共同的最为关键的因子。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中国景区资源空间布局以及旅游业高质量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72.
长江水质的区域差异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水质状况受到河流自然属性和流经区域产业特点的综合影响,区域差异十分明显;长江入江污水量的时空分布与沿江各省市产业发展水平及年际变化有密切关系;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应与保护水质相协调,为控制污染,必须实施一整套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73.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曲线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洁  陈勇  陈贺 《中国环境监测》2015,31(2):114-117
采用四极杆质谱和离子阱质谱,分别测定硝基苯类化合物,进行曲线的拟合。对结果详细分析并探讨2种质谱仪在分析硝基苯类化合物时的异同。结果表明,二次曲线比一次曲线更加适用,离子阱质谱的线性全面优于四极杆质谱。  相似文献   
474.
北京地区偏南风和偏东风条件下污染特征差异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尹晓梅  乔林  朱晓婉  郭恒  刘湘雪  熊亚军 《环境科学》2020,41(11):4844-4854
为探究污染的控制风向特征差异及其长期演变趋势,对2014~2019年北京地区逐小时气象要素和PM2.5浓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北京地区67%的污染发生在偏南风和偏东风的控制下,且冬季最易出现污染,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各自对应的冬、春、秋和夏季平均污染概率为45.2%、 34.1%、 32.1%和26.1%及47.0%、 45.8%、 39.7%和29.6%.北京偏南风频率更高,但偏东风下污染概率更大,污染差异在春季最明显11.7%(2.8%~18.6%),冬季最小1.8%(-7.6%~13.9%).过去6 a,偏南风和偏东风下的污染概率分别以每年4.6%~8.0%和5.5%~7.9%的速度降低,很大程度体现在中度及以上程度污染占比的减少.偏南风下污染发生时,能见度和混合层高度偏高、风速偏大、小时风速≥3 m·s-1的时次偏多、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偏低,春季、夏季和秋季的PM2.5平均、峰值和75%百分位浓度显著低于偏东风控制下的污染,而冬季PM2.5浓度则偏高.这表明,污染发生时,偏南风下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