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后,线控管理模式将取代先前以量控为主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本文以涞水县为例,通过分析涞水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线”)划定中的现实问题,剖析我国当前“三线”划定和实施线控的困境,从探索“三线”划定方法出发建立线控机制,包括“三线”优序管理、线数统管、两级分管和政策保障等内容;通过典型试点、用途管制与用态管治统筹推进线控实践;提出遗留问题处理、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立法、顶层设计等当前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02.
基于单元分析的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难以监测控制的具体特点,基于单元分析的观点,提出了负荷贡献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以青铜峡灌区为例,利用2005-2006年灌溉周期灌排水质监测试验资料对灌区年农业非点源污染矿化度、铵氮、总氮和总磷负荷进行了估算,并与平均浓度法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年输出盐分283万t,铵氮0.55万t,总氮4.11万t,总磷123 t;结合黄河干流控制断面水质资料比较分析,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中盐分输出占干流区间增量的70%,铵氮和总氮分别是区间点源污染负荷的0.28倍和1.52倍,对黄河干流水质影响很大;而总磷由于输出量较小,对干流水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03.
目的 针对空间同位素热源异常事故场景入水过程的热冲击安全性问题,研究热冲击入水试验方法.方法 通过对同位素热源入水事故场景分析,基于热边界等效、热量等效原则,研究空间同位素热源热冲击入水的试验条件和方法,明确试验样品的加载温度、人工海水体积、浓度、温度以及试验转移时间等,提出热冲击入水试验流程和试验装置要求.结果 样品的加载温度为空间同位素热源的运行温度,人工海水需要完全淹没样品,且体积在样品的20倍以上,人工海水的温度以10~30℃为宜,热冲击入水试验样品转移时间小于1 min.结论 建立的热冲击入水方法可对同位素热源的安全性评估提供支撑,也可供其他产品的热冲击入水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4.
环境统计面临依据排污许可数据估算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挑战.以某市4个行业6类污染物的排放数据为案例,讨论了在非重点源污染排放量估算问题上衔接排污许可和环境统计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与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存在显著差异,不能采用比率估算方法估算工业非重点源排污量;排污许可简化和登记管理单位排...  相似文献   
405.
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重点介绍了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及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几种油气回收技术和方法,并对油气回收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油气回收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和选型时,应该注意油气收集系统和油气回收装置的同等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