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467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88篇
综合类   1070篇
基础理论   249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146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采用Morlet小波分解重构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宜昌、枝城、沙市、监利和城陵矶1997~2014年水位和流量及三峡水库2003~2014年入库、出库流量和库水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各水文站在三峡建坝前后水情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的水位和流量沿程递减,水位的年内波动处同一水平,研究河段内上游河段流量年内和年际变化比下游河段剧烈;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变化的显著周期为6.05、11.78、21.2、30.29和53个月,各水文站水位1 a周期变化幅度均在2 m以上,其他周期上的变化幅度为0.08~0.82 m;三峡水库蓄水活动对下游水文站水位和流量等水情的影响有限,主要反映在对水情趋势项的影响上,三峡大坝蓄水后,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呈波动性递减变化。  相似文献   
82.
河流筑坝拦截的水环境响应——来自地球化学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规模筑坝拦截是当前世界河流普遍面临的共同趋势,"蓄水河流"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层次上区别于天然河流和湖泊,改变了河流水文、河流物质转化和输送通量以及河流生态环境.因此,认识和了解水库建成后河流一水库体系水环境演化的关键过程是评价水坝的水环境影响的基础.广泛综述国内外最近的一些涉及水库效应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对乌江流域梯级水库的初步研究,从蓄水河流水文情势改变、生源要素(磷和硅为例)形态和通量变化、温室气体释放、水生生态系统演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水能开发的巨大经济效益和面临的潜在生态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进一步详尽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3.
以乌江渡水库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大坝拦截条件下的夏季水化学特征: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阳离子以Ca2+,Mg2+为主,其余离子含量低于10%,说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起到了主要控制作用,蒸发盐岩石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影响较小。水库水体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形成了不同层位的水体有着不同的水化学组成,即水化学分层。水化学的分层形成了溶解组分在水库垂直深度上的规律分布,比如受藻类的影响,Si和叶绿素随深度成相反的变化特征;HCO-3受光合作用和有机质降解的影响,30 m 以上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递增,30 m 以下呈现相反趋势;水库泄水方式明显改变了水化学各种参数和离子在水体中的分配。乌江水库两主要支流(息烽河和偏岩河)分别对乌江渡坝前水体中的Ca2+,SO2-4,HCO-3,Mg2+和K+,Na+,Cl-有贡献。网箱养鱼、生活污水、农业施肥、酸性矿山废水以及酸雨沉降都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84.
近50年鄱阳湖五大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基于鄱阳湖流域在江西省内部分对应的79县市气象站1960~2006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五大流域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等3要素的变化趋势,并用Mann法进行了变化趋势的显著性检验,用距平与均方差之比达到15和20作为气候异常检验指标,对各流域的各时间序列进行了异常检验,采用了Mann Kendall法对各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1)各流域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降水量与年暴雨日数密切相关;饶河流域强降水事件较多,降水强度大,赣江中游流域降水时间分布相对较均匀,强降水事件较少;(2)各流域年降水量、暴雨日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雨日数异常偏多的概率最大;(3)年降水日数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之前呈波动上升趋势,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002年至今各流域降雨日数明显偏少;(4)各流域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均未出现趋势性的突变;(5)近50年来鄱阳湖流域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加剧,旱涝灾害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5.
The term “body of groundwater” represents a new administrative tool established by the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FD) in order to manage European groundwaters.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raises some difficulties due to unclear definitions and the large heterogeneity of European aquifers. In this work, a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to carry out the delineation of bodies of groundwat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WFD. This methodology faces up to some of the major difficulties that can arise during the delineation, such as the identification of bodies of groundwater in multilayered aquifers, boundaries between superposed groundwater bodies, and delimita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materials or in dismembered aquifers. In order to show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applied in a pilot Mediterranean river basin located in southern Spain. Results show that previous knowledge of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necessary to enable a correct delineation of groundwater bodies. Finally, alternative procedures are proposed for low permeability and small aquifer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groundwater bodies identified and simplify their overal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86.
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elf-organizing maps (SOM) in order to model, classify and interpret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210Po, 238U and 239+240Pu levels in the Vistula river basin. The data set represents concentration values for 3 alpha emitters (210Po, 238U and 239+240Pu) measured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at 19 different sampling locations (8 in major Vistula stream while 11 in right or left Vistula tributaries) during four seasons (winte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in the framework of a one-year quality monitoring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an SOM algorithm, its classification and visualization ability for environmental data sets, are stressed. The neural-network based classification made it possible to reveal specific patterns related to both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of Vistula catchment as well as in the right-shore tributaries, concentrations of 210Po and 238U during summer and winter are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s of 210Po and 238U increase significantly during spring and autumn in the Vistula river catchment, especially in the delta of Vistula river. High concentration of anthropogenic originated 239+240Pu indicates “site-specific” character of pollution in two large left-shore tributarie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Vistula drainage area. Efficient classification of sampling locations could lead to an optimization of river radiochemical sampling networks and to a better tracing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changes along Vistula river stream.  相似文献   
87.
基于水质的水资源模型与水质经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传统的以水量为核心的水资源模型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分析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社会及自然循环规律,提出城市-流域系统中水资源利用的水质自然与人工再生过程和自然、人工修复的双要素.提出水质再生和水量循环的水资源模型及其假设和约束条件,确定了模型适用的边际条件和范围,据此进一步辨析了城市污水回用与再生水的异同,将再生水置于流域尺度的城市群上下游用户层面,提出污水回用(包括中水利用)是降低需求,再生水是增加总量的基本结论.在以水质为核心的水资源模型基础上,对现有水资源经济学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水质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并讨论了水质经济学指导下的供水服务和价格模型结构,重新定位了再生水的战略并提出以流域水体的净化成本和人工水质改善成本共同形成的全成本高低来表征流域水资源短缺程度的缺水等级划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8.
伊犁河伊宁市段水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伊犁河伊宁市段历年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河段水质的变化规律、污染特征和成因。  相似文献   
89.
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GC-MS对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的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及表层沉积物中均可检出PAHs,水体优控PAHs总量在1061.7~6577.8ng/L之间,沉积物中优控PAHs总量分布在896.1~7248ng/g之间。广州大学城珠江水域的PAHs属混合来源,主要有石油类产品的输入(漏油泄油)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90.
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基本能浓缩中国化工概貌的江苏省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化工企业为背景,依据其形成和发展及基本概况,结合重大化工事故灾难,以安全与环境相耦合,对"四沿"化工安全进行了战略性思考,试图勾画临水化工本质安全的模型,提出在"四沿"地区构建化工本质安全化科技支撑体系的宏观构架,即建设"江苏省四沿区域化工本质安全和化工事故防范及应急系统"的思路、探索与实践。还提出了立法深化研究和技术标准制定、严格区域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监督、强化监管执法力度等急需关注的问题。以江苏省"四沿"区域的化工安全为背景所提出的思路与对策,应该对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临水性化工企业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对我国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有重大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