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9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3027篇
安全科学   201篇
废物处理   196篇
环保管理   575篇
综合类   5334篇
基础理论   2388篇
污染及防治   898篇
评价与监测   525篇
社会与环境   318篇
灾害及防治   15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1.
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方法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综述了目前中国现行的土壤环境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和环保、农业、林业等行业标准方法,指出国家标准和环保行业标准方法侧重于土壤污染物的检测,而农业和林业标准方法侧重于土壤营养元素及其有效态、理化指标的检测。针对现行标准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检测的土壤污染物种类少、部分方法先进性不足、土壤环境监测的基础研究薄弱以及方法的标准化尚待完善等),提出加强土壤监测标准方法的顶层设计、合理增加土壤污染物的控制种类,及时更新方法、发展多组分测定方法,加强标准方法研究的系统性、协调性,以及逐步增加原位监测标准方法等建议,为土壤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12.
利用城市污泥堆肥及建筑弃土种植麦冬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污泥堆肥产品分别与建筑弃土按0%、10%、20%、30%、40%和50%(湿重)的比例配制营养土,以麦冬为例进行180 d的栽培实验,分析了营养土对麦冬生长特性、植物体内及栽培土壤中营养学指标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择营养土较佳配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堆肥比例在50%时麦冬生物量增加率、新生芽数及地表部分比重为最大值,在30%时纺锤体肉质数减少率为最大值;随着营养土中堆肥比例增加,麦冬体内养分含量、重金属积累量随之增加,均在50%时达到最大值;栽培土壤养分越多损失量越多,各指残留率越低,同时全磷、全氮及K含量降低率较有效磷、碱解氮小得多,Cr降低率在5.20%~8.34%之间,Zn降低率在3.27%~17.35%之间;堆肥比例在40%以上的营养土对麦冬生长效果好,但较佳配制方案为堆肥产品占20%。  相似文献   
413.
实验采用DMA-80自动测汞仪直接测定土壤中的汞含量,详细介绍了土壤样品中汞分析条件的选择,方法在0.4—400ng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检出限为0.2ug/kg。  相似文献   
414.
介绍了农村小城镇分散型的生活污水处理经验,即采用隔油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的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埋地式土壤覆盖型;最终废水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类标准。  相似文献   
415.
Anthropogenic trace element emissions have declined. However, top soils all over the world remain enriched in trace elements. We investigated Pb and Cd migration in forest soils of a remote monitoring site in the Austrian limestone Alps between 1992 and 2004. Large spatial variability masked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mineral soil of Lithic Leptosols (Skeltic), where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Pb concentrations in their forest floors occurred. Reductions of concentrations in the less heterogeneous Cambisols (Chromic) were significant. In contrast, virtually no migration of Pb and Cd were found in Stagnosols due to their impeded drainage. Very low element concentrations (<1 μg l−1) in field-collected soil solutions using tension lysimeters (0.2 μm nylon filters) imply that migration largely occurred by preferential flow as particulate-bound species during intensive rainfall even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tent of Pb and Cd migration in soils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soil type.  相似文献   
416.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total elemental, organic carbon (OC) and elemental carbon (EC) content and mass of PM2.5 were studied at industrial, urban, suburban and agricultural/rural areas. Continuous (optical Dustscan, standard tapered eleme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 (TEOM), TEOM with filter dynamics measurement system), semi-continuous (Partisol filter-sampling) and non-continuous (Dekati-impactor sampling and gravimetry) methods of PM2.5 mass monitoring were critically evaluated. The average elemental fraction accounted for 2-6% of the PM2.5 mass measured by gravimetry. Metals, like K, Mn, Fe, Cu, Zn and Pb were strongly inter-correlated, also frequently with non-metallic elements (P, S, Cl and/or Br) and EC/OC. A high OC/EC ratio (2-9) was generally observed. The total carbon content of PM2.5 ranged between 3 and 77% (averages: 12-32%), peaking near industrial/heavy trafficked sit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dentified heavy oil burning, ferrous/non-ferrous industry and vehicular emissions as the main sources of meta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417.
珠江三角洲潮土和水稻土对不同种类的酸具有一定的缓冲性,不同种类的酸对不同类型土壤的酸化趋势不同。大旺水稻土对酸的敏感性强于龙山潮土,龙山潮土属于稍易受害的稍敏感土壤,大旺水稻土属于易受害的敏感土壤;同一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比对碱的缓冲能力强;不同种类的酸对土壤的敏感性不同,土壤对硝酸的敏感性强于对硫酸的敏感性;土壤加酸后酸缓冲曲线和土壤中铝释放曲线的交点可以作为衡量土壤对酸敏感性的指标,交点越低,敏感性越强;加酸后土壤中铝的释放可以用模型y=nx+k来预测。  相似文献   
418.
土壤侵蚀是一种危害严重、分布范围广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各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秦皇岛市土壤侵蚀特点、原因,提出综合治理土壤侵蚀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今后该区土壤侵蚀防治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9.
臭味去除技术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味问题作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臭味控制和去除技术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本文先介绍了臭味的成因,然后对当前主流的除臭技术进展(物理除臭,化学除臭,生物除臭)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介绍了生物除臭中的土壤除臭技术。文章最后对各种除臭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除臭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20.
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和砷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方萍 《四川环境》2010,29(6):118-121
砷元素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施磷已成为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过程中必要强化措施之一。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和砷的相互作用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研究表明:磷和砷在土壤中往往是共生的,但又存在竞争吸附关系;磷和砷在不同植物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有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有必要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磷和砷表达基理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对砷具有超积累能力的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