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31篇 |
综合类 | 113篇 |
基础理论 | 22篇 |
污染及防治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不同土壤层中4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农田中表层、里层、深层土壤,采用正己烷 ∶ 丙酮=1 ∶ 1(V/V)作为提取剂[1,2],土壤样品于Florisil柱中净化,浓缩定容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用外标法定量。以农田表层土壤测定结果为例,甲氰菊酯的回收率为85.2%~102.7%,RSD为2.27%~5.41%;氯氰菊酯的回收率为80.5%~102.7%,RSD为2.84%~6.70%;氰戊菊酯的回收率为80.2%~103.0%,RSD为2.33%~5.95%;溴氰菊酯的回收率为80.8%~102.7%,RSD为2.45%~6.24%。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一年中水量最大的一次灌溉(秋浇)期间,灌、排水干渠和农田土壤中总磷(TP)、无机磷(IP)以及有机磷(OP)进行分析监测,考察了秋浇对灌区磷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秋浇使灌区土壤水分得到极大地补充,促进了土壤磷元素的溶解.由于灌溉引水中携带了大量泥沙,附着了较高含量的颗粒态磷(PP),并沉积在农田土壤中,使灌区土壤总磷含量略有升高,排水中总磷浓度降低.原有土壤中有机磷在碱性环境中与土壤中钙离子形成难溶性盐类,促进反应平衡向有机磷增加的方向进行,使灌区有机磷含量大幅增加.同时,在周期较长的淹灌期间,土壤潮湿的厌氧环境增强,促进了厌氧微生物对溶解态磷的吸收利用,将其转变成有机态磷,因而在灌区土壤和排水中有机磷含量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3.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GEE和MODIS数据构建了内蒙古2000~2022年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年尺度长时间序列. 结合Theil-sen&Mann-Kendall趋势检验、Hurst和莫兰指数,全面分析内蒙古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从空间分异角度量化RSEI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①23 a间内蒙古生境质量虽有改善但整体较差,生境质量年增长速率为0.000 6 a-1,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0.05),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递减;②过去23 a生境质量改善的区域占62.90%,未来变化趋势将以持续性退化为主,但有9.16%的区域将得到改善;③RSEI的空间分布呈高度正相关,东部主要呈高高聚集,而西部主要呈低低聚集分布;④内蒙古生境质量主要受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高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单一因素具有更强的解释力;⑤各驱动因子对RSEI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因素主导了不同区域RSEI的差异,因此分区管理对于实现生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4.
以资源、能源为依托的工业结构和粗放的增长方式是内蒙古工业的主要特点,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瓶颈。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接续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型产业发展高端和集成产品、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建立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力促内蒙古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5.
136.
为筑牢安全韧性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生态空间自我恢复能力,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研究适宜大尺度空间的生态修复分区方法,针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问题,构建生态系统“受损-恢复力-可修复潜力”评价技术体系,通过生态系统现状及受损评价,摸清生态系统问题及退化区域;根据生态系统特征及支撑能力,开展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和可修复潜力评价;耦合多级评价结果,识别修复特征相同的区域,综合划定生态空间修复分区。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可修复潜力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区域,潜力中等区主要包括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阴山北部荒漠草原、阿拉善荒漠等区域,潜力低区域主要包括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局部草原、荒漠沙地区域等。结合区域特征,综合划定9个生态空间修复分区,从促进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功能保护与修复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提出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修复和生态重塑等生态修复策略,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自我调节。从生态系统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力及可修复潜力3个层面建立生态评价技术体系,划定生态空间修复分区,提出适宜大尺度生态空间治理的方法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137.
本文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列举了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例,对于从事环境研究和环境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内蒙古沿黄地区水资源利用矛盾的主要动因与缓解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于黄河干流径流形势的变化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作为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主要灌区和用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内蒙古沿黄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论文重点讨论了内蒙古黄河沿岸地区引发黄河水资源利用矛盾的主要动因,认为目前该区水资源与生态、经济之间矛盾的主要自然动因是过境水量的大幅减少,由于水资源利用结构、方式的不合理,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地方产业经济效率低、城市综合发展功能薄弱等人为因素,加剧了目前的矛盾。为缓解该区水资源利用矛盾,应从改变灌溉方式、适当调整水价、防治水环境污染入手,积极实施制度建设、科技攻关、城市带动和生态恢复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9.
利用中国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相关性研究成果,研究了内蒙古宫颈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Hg、Pb、Na、K、Mg、Ca、Sr、B、Tm、Th、U、Sn、Hf、Bj、Ta、Te、Mo、Br、I等19个元素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0.
本文通过对蒙古高原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属种的鉴定,探讨硅藻属种的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Gun Nuur湖泊中共鉴定出2纲7科12属21种硅藻,以羽纹纲为主,Cymbella cistula、Amphora ovalis、Amphora baltica、Amphora ovalis var.pediculus等为相对优势种,且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4.4%、23.8%、16.9%、15.6%,其余属种均少于10.0%。优势硅藻种Cymbella cistula表明了Gun Nuur湖泊主要为淡水、偏碱性水体,pH值为8.0左右,距湖岸较近位置有大量的水生生物发育。Anomoeoneis costata和Anomoeoneis sphaerophora var.sphaerophora、Navicula oblonga反映出湖泊由于蒸发作用而导致水体咸化,湖泊矿化度升高,并且湖水属于Na-Ca/Cl-SO4型。在高纬度气候非常寒冷地区的湖泊中,硅藻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作用。偏\"胖\"的特征有利于硅藻浮游以适应水体温度的变化,湖泊边沿结冰后向湖泊中心游动。湖泊在冰封后可以阻止风浪作用,并且在低于水温的季节中,冰封可以使湖泊水体在阳光照射条件下保持高于外部环境的温度而有利于硅藻的生长。广盐性、真静水性硅藻Epithemia intermedia反映了这种湖泊长期冰封下静水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