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陈安世  祖静 《环境工程》1998,16(4):40-42
新研制一种粉尘发生装置,它能在一般风洞内产生已知流速速和含尘浓度的混浊气体,且浓度和流速连续可调,亲可以通过提高小风洞内的粉尘浓度代替实现大烟道进行实验。该装置的特点是体积小,成本低,无污染,适于室内使用。  相似文献   
152.
运用气、液、固三相流运动力学原理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分析,得出:①反应器内错流流速与曝气量、反应器设计高度、主副腔的过流面积的关系.曝气量越大、反应器主腔高度越高、主腔的过流面积越小、副腔过流面积越大,反应器内错流流速越大;②膜抽吸压力与反应器内膜污染错流临界流速及主腔宽度的关系.减小管膜的抽吸压力,减小主腔的宽度,可减小膜面不淤临界流速;③膜管内污染的临界速度与膜管径、污染物与膜壁吸引力关系,消除膜污染的运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53.
自1980年Alvarez等[1]提出地外物体撞击地球造成白垩系/第三系(K/T)边界生物绝灭的理论以来,各国科学家对世界各地80多个K/T边界剖面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程度不同的铱异常。但是,对同属铂族元素的钱、钌研究甚少[2,3,4]。本课题用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法及激光共振电高质谱法研究了边界层中锇、钌的丰度及其与铱的相关性,发现了K/T边界层中Os/Ir、Ru/Ir与地外物质的接近,与地内物质的相差甚远,为K/T边界事件的地外成因提供了新的判据。  相似文献   
154.
焙烧态镁铝水滑石处理阴离子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传统过饱和双滴法合成出Mg/Al为3的碳酸根型水滑石(LDH),经500℃高温煅烧制备出焙烧产物(CLDH),用x-射线、红外光谱和电镜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分别考察了焙烧温度、反应时间、pH、投加量、反应温度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焙烧态水滑石吸附酸性铬蓝K模拟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00mg/L的铬蓝K溶液,500℃焙烧态水滑石,投加量为0.06g,在pH=3.5左右,室温下反应1h,去除率最高可达98%以上。四次回收重复利用的CLDH对铬蓝K的去除率仍为90%以上,CLDH是一种良好的环保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55.
柴建峰  朱时杰 《地球与环境》2005,33(Z1):435-439
本文对贵州省洪家渡电站K40溶洞封堵处理设计与施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岩溶地区复杂地质条件的处理方法。即在查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分区处理,多种工程手段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6.
膜—生物反应器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外压管式膜组件与曝气池构成的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分别考究膜组件的操作压力,膜面流速以及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溶解性有机特的含量和温度等对膜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7.
研究了酿酒酵母无缓冲溶液体系吸附Zn(Ⅱ)的过程中各种阳离子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Zn(Ⅱ)的初始浓度是0.08~0.8 mmol·L-1,酵母浓度约1 g·L-1,初始pH为5.65,反应38h内,酵母的Zn(Ⅱ)吸附量为74.8~654.8μmol·g-1,去除率达到76.4%~92.8%,pH值升高0.55~1.28.吸附过程中酵母首先快速释放大量K ,其次是Mg2 和Na ,Ca2 的释放量较少,数量级一般可分别达到几百、几十和几个μmol·g-1.以离子交换为基础计算的各阳离子释放量总和一般超过Zn(Ⅱ)的吸附量,证明酵母吸附Zn(Ⅱ)的机理之一是离子交换,但不唯一.无缓冲溶液体系酵母吸附Zn(Ⅱ)的过程中溶液pH值升高,H 被吸收,K 等阳离子释放,是生物体细胞的本质属性,与Zn(Ⅱ)是否存在无关,但是Zn(Ⅱ)可以促进阳离子的释放以及降低酵母对H 的吸收,也反映出Zn(Ⅱ)与H 之间可以竞争细胞表面吸附位.死酵母的吸附量低于未处理酵母,与阳离子交换能力关系不大,可能与细胞表面变形导致Zn(Ⅱ)吸附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58.
针对目前S700K转辙机故障诊断效率低、准确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灰色关联分析与理想排序法相结合的转辙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以微机监测系统(Maintenance and Monitor System,MMS)存储的常见转辙机故障功率曲线数据作为数据源,提取功率曲线在各工作区段的特征参数,构建故障特征集.然后针对冗余特征,采用粗糙集理论中的约简算法以属性重要度为选择标准,对特征集进行约简,降低特征集的维度.最后将灰色关联分析和逼近理想排序法相结合,计算待检样本与各故障类型间的曲线贴合度,判断待检样本与各故障类型间的紧密程度,将最大曲线贴合度对应的故障类型作为待检样本的诊断结果.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诊断出转辙机故障且诊断效率和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铁路现场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9.
K+对Fe(Ⅵ)生成的稳定促进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生成高铁酸盐反应过程中K 对Fe(Ⅵ)的稳定促进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大于50℃时.K 比Na 更有利于高铁酸盐的生成.K 促进高铁酸盐溶液生成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5℃.在生成高铁酸盐反应过程中,增加K 浓度能提高高铁酸盐的产率,并且随着硝酸铁投加量的增加,K 影响显著.在硝酸铁投加量为85 g/L时,采用4.4 mol/L KOH制备的Fe(Ⅵ)浓度为0.05 mol/L;加入2 mol/L K 后,Fe(Ⅵ)浓度增加到0.15 mol/L.K 对高铁酸盐溶液生成浓度的影响在硝酸铁投加量大于75 g/L,反应温度低于55℃,CIO-浓度低于1.16 mol/L时较为显著.K 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部分碱度,降低OH-用量.在反应过程中K 能包裹在FeO24-周围,减少Fe3 与FeO24- 接触,从而减缓Fe3 对FeO24-的催化分解作用;同时K 能与FeO24-生成K2 FeO4)晶体沉淀析出,降低溶液中FeO24-浓度,Fe(Ⅵ)分解速率减缓,稳定性增加,Fe(Ⅵ)生成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0.
以巢湖南淝河口湖湾区的黑臭水体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黑臭水体中不同浓度Fe2+、S2-与DO及流速的定量关系.比较发现:分位数回归方法能够定量分析流速和DO对不同浓度Fe2+、S2-的作用;而普通线性回归则无法给出它们彼此在不同浓度情况下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水体流动主要通过分散作用降低黑臭水体中Fe2+及S2-的浓度;增加流速对降低南淝河口及黑臭水体边缘等Fe2+、S2-浓度梯度较大区域的污染效果显著;但对黑臭水体中间位置Fe2+、S2-浓度梯度较小区域污染没有显著影响.增加DO对减少S2-浓度达到0.043mg/L以上或Fe2+浓度达到0.80mg/L以上黑臭水体区域污染的效果明显;但对低浓度Fe2+、S2-污染的处理效果不佳.这些结果为治理浅水湖泊中的黑臭水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