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64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530篇
基础理论   223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test the usefulness of the common definitions for maternal cell contamination, true mosaicism, and pseudomosaicism for amniotic fluid specimens processed by in situ culture and robotic harvesting. We prospectively studied 4309 consecutive amniotic fluid specimens processed with these methods and found that 0.84 per cent had maternal cell contamination, 0.28 per cent had true mosaicism, and 5.4 per cent had pseudomosaicism. Although the frequencies of maternal cell contamination and true mosaicism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in similar published studies, the frequency of pseudomosaicism was more than twice as high as that in previous reports. This finding is most likely not due to the method, but rather to a more accurate estimate of the actual frequency of pseudomosaicism in amniotic fluid cultures than reported heretofore. Follow-up clinical information was available on 72 per cent of the cases. In three cases of true mosaicism involving structural anomalies, the results of cytogenetic follow-up studies on the neonates were normal. None of the pseudomosaic cases involving trisomy 8, 13, 18, or 21; triple X; or monosomy X were associated with newborns who had birth defects.  相似文献   
212.
固定化 (主要为固定化细胞 )技术 ,由于降解效率高 ,抗逆性强等优点 ,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13.
对某潮汐河流从下游至上游共设A、B、C、D、E五个采样点,用Ames试验、双微核试验及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检测涨潮和落潮时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Ames试验各采样点样品都有致突变性,且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强;对TA98加S9致突变性增加;双微核试验、彗星试验检测出染色体及DNA损伤剂,并以A点作用最强.涨潮时各点致突变强度较落潮时强.  相似文献   
214.
铁氧电池法处理孔雀石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铁氧电池法处理孔雀石绿模拟染料废水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时间、pH值、废水体积以及曝气时间与pH值的交互作用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40min,pH=9,废水体积120mL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76.5%和96.5%以上,该方法比传统的铁屑法效果大大提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15.
提出了铁氧电池法处理孔雀石绿模拟染料废水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时间、pH值、废水体积以及曝气时间与pH值的交互作用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40 min,pH=9,废水体积120 mL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76 5%和96.5%以上,该方法比传统的铁屑法效果大大提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16.
本文作者从成功运用"优势菌处理工业废水技术”的某织染公司水解池中取得10株纯菌.为了解该系统保持稳定脱色效果的原因,对分离到的10株纯菌进行进一步的脱色研究.分别对10株纯菌的完整细胞及其细胞破碎液进行活性染料的脱色实验,结果发现这10株菌均具有较高脱色率,且其混合菌群完整细胞的脱色效果优于各单株菌.混合菌群及各单株菌破碎细胞脱色实验结果与完整细胞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17.
铝对豌豆根边缘细胞存活率和粘胶层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是从根冠游离并聚集在根尖周围的一群特殊细胞,铝毒的作用部位正是根尖,因此推测边缘细胞在铝毒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研究了不同铝浓度(0、50、100、250、500μmol/L AlCl3(含0.1mmol/L CaCl2,pH4.5)与离体豌豆(Pisum Sativum)根边缘细胞共培养1h、2h、4h、6h、8h、24h后根边缘细胞存活率、粘胶层厚度及细胞数量的变化,以揭示铝毒胁迫边缘细胞的响应。结果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边缘细胞的存活率明艰下降;在0~100μmol/L铝浓度范围,边缘细胞存活率有随铝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8h及24h边缘细胞存活率为铝浓度500μmol/L时显著高于0、50、100和250μmol/L时,6h边缘细胞存活率为250和500μmol/L铝浓度时显著高于0、50、100μmol/L AlCl3时。随处理时间延长,边缘细胞数量降低,铝浓度100,250和500μmol/L时边缘细胞数量低于0和50μmol/L时,且铝浓度越高,细胞数量越少;随处卵时间延长和铝浓度升高,粘胶层相对面积增加,铝浓度500和250μmol/L时粘胶层相对面积增加尤为明湿。通过与pH7.01水溶液及pH4.50水溶液中粘胶层变化的比较,发现粘胶层在铝处理8h后出现一个峰值,可能是粘胶物质的诱导合成和分泌。研究结果表明,铝毒对根边缘细胞具有致死效应,这种致死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符合剂量依数性关系,高浓度时则边缘细胞存活率反而升高,这与根边缘细胞对铝毒作出的适应性响应——粘胶层的增厚和细胞降解增强有关。粘胶层起着保护和减轻边缘细胞铝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8.
运用化学试剂处理水稻悬浮细胞诱导生成植保素Sakuranetin(SA)和Mom ilactone A(MA).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液中添加1.5 mmol/L的金属阳离子Ag 、Ca2 、Zn2 、Mg2 和Cu2 ,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悬浮细胞产生SA或MA,其中以K 处理效果最好;添加1.5 mmol/L的NH4 也可诱导产生MA;MA的产生量显著高于SA,每20 mL悬浮液中的产量可以分别高达158.9~1337.9μg和0.16~7.6μg,说明水稻悬浮细胞中存在这些阳离子的高效防御识别系统,从而开发新型绿色环保农药是可行的.图1表1参9  相似文献   
219.
1 IntroductionMiniaturizationofanalyticalsystemhasbeenpaidmuchattentiontointherecentyearsforitsobviousadvantages:fastanalysis,portability,reducedconsumptionofreagentsandimprovingper formance .Suchdeviceisso calledaslaboratory on a chip[1 ],whichistheinte…  相似文献   
220.
用平板双分子层脂膜模拟研究锌离子跨细胞膜的传递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宪  叶宇慧  孙当如 《环境化学》2005,24(5):558-561
制备了氧化胆固醇-卵磷脂(脑磷脂)平板双分子层脂膜,研究了膜配方对双分子层脂膜的稳定性和离子传递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制膜工艺,并建立了锌离子跨卵(脑)磷脂膜的吸附-扩散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