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研究滨海地区地表水资源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水环境,利用水化学分析、数理统计和Gibbs水-岩分析模型等方法对东寨港流域内演丰西河和三江河两条河流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演丰西河和三江河河流地表水的水化学组成特征,讨论了该区域地表水的水化学组分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 表明:演丰西河地表水的水化...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钛合金模拟海水管路与船体间在不同电连接方式下的电位以及腐蚀电流密度分布,明确防腐措施.方法 针对钛合金模拟海水管路与船体结构,基于有限元建立仿真模型,开展两者的电偶效应数值仿真计算,重点研究两者电连接状态、接触界面绝缘状态和所有结构体单元绝缘状态的电位和电流密度分布情况.结果 在船体钢与钛合金管路系统电连接时...  相似文献   
93.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南海北部10个代表性海岛,对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岛中特呈岛和内伶仃岛评价等级为中,其余8个海岛均为良;离岸距离、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海水交换能力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今后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基于流域单元思想,提出一种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借助GIS提取模拟河网,识别流域边界,并划分汇水区和子流域,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估算提供基础的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与土地利用专题图叠加,计算各子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构建非点源负荷系统,利用各污染排放系数和入海系数,结合多年的降雨量,并引入坡度因子作为限制条件,估算污染负荷总量.结果显示,南长山岛非点源全氮、全磷年负荷量分别为11539kg和2025kg.氮污染中,各污染源强的贡献率依次为居民生活> 大气沉降> 土地利用> 畜禽养殖;磷污染中,各污染源强的贡献率依次为居民生活> 土地利用> 大气沉降> 畜禽养殖.基于此,探讨海岛地区非点源污染排放特征及对水环境质量影响,可为海岛地区污染物总量调控和环境健康发展提供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5.
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7年5月~2008年10月我国典型海岛潮间带贝类体内重金属检测结果为基础,探讨了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Cu、Pb、Zn、Cd、Cr、Hg)含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海岛潮间带贝类体内以Zn、Cu较高, Pb、Cd和Cr较低, Hg最低;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数据比较,变化不明显.根据《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评价了各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分析表明各种重金属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超标, Zn超标较严重, Cu和Cd次之,其余较轻.原因可能与陆源污染物排放和贝类对不同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6.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海北侧区域海陆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包括上海城郊-崇明岛-启东市区及这三区域之间的北支水道与南支水道.使用当量法表征太阳辐射和长波辐射引起的近地面空气热量变化,模拟结果与ECMWF再分析数据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海风阶段,宽海(南支水道)、窄海(北支水道)区域都能形成海风,前者较后者发生...  相似文献   
97.
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10 年7~9月和2011年7~10月“舟渔1301#” 2个航次的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海上调查资料,利用渔获生产数据?海况天气数据以及同期的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面温度(SST) ?海表盐度(SSS)及叶绿素a (Chl-a)浓度和海流等数据,分析柔鱼的中心渔场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变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整个调查期间渔获频次在SST和Chl-a因子上均呈正态分布,渔场高产的最适SST范围为18~20℃, 最适SSS范围为33.60‰~34.80‰, 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8~0.24mg/m3,其中SST与柔鱼渔场之间有较好的匹配关系,中心渔场通常位于18~20℃的等温线附近,且位置一般出现在冷水团和暖水团交汇区的冷水团一侧;中心渔场位于亲潮和黑潮交汇混合区的向北一侧,离交汇地带的距离较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渔汛期间中心渔场的位置逐步往其向西北方向移动.总体上多个环境因子皆可作为确定潜在中心渔场的指标,但以海表水温为最佳,另外辅助寒?暖流的交汇情况以及Chl-a浓度?天气海况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渔场的中心位置会更准确.  相似文献   
98.
以南极普里兹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生物标志物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对应指示的硅藻、甲藻、颗石藻等浮游植物的生产量和种群结构的历史变化,结合2001—2011年实测和遥感水体ρ(Chla)(Chla为叶绿素a)及SST(海水表层温度)数据,探讨了该湾浮游植物生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过去100多年间南极普里兹湾浮游植物总生产量(212.04~759.10 ng/g)〔以w(菜子甾醇)+w(甲藻甾醇)+w(长链烯酮)计〕和w(硅藻)所占比例(62.28%~87.13%)〔以w(菜子甾醇)所占比例计〕均呈上升趋势,而w(甲藻)所占比例(10.09%~27.98%)〔以w(甲藻甾醇)所占比例计〕和w(颗石藻)所占比例(1.97%~9.74%)〔以w(长链烯酮)所占比例计〕则呈下降趋势. 全球变暖背景下浮游植物种群变动通过改变南大洋对CO2的吸收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 水体ρ(Chla)与沉积生物标志物指示的浮游植物总生产量均具有湾内高、湾外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湾内ρ(Chla)与SST的年际变化趋势相似,二者以2002—2003年和2009—2010年相对较高,SST分别为-0.30和0.01 ℃,ρ(Chla)分别为1.69和2.31 mg/m3;以2001—2002年和2010—2011年相对较低,SST分别为-1.19和-0.95 ℃,ρ(Chla)分别为1.08和0.79 mg/m3,表明该湾SST变化可较明显地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on heavy metal (Fe, Mn, Cr, Ni, Cu, Cd, Pb and Zn) speciation in the coastal sediments of Albania.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Interreg Italia–Albania Project, carried out in the Southern Adriatic Sea in 2000–01. This study shows that Albanian coastal sediments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river input, as the decreasing concentrations from coast to offshore confirm. Pb represents an exception of the general trend; meteoric inputs are prevalent for this metal. Ni, Cr, Fe, Zn and Cu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in the entire area, indicating a common origin for these metals in the analyzed sediments. All metals result mostly associated to the most refractory phases, which constitute up to 80% of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Nevertheless a recent input of Cr, Ni, Cu and Mn can be observed, as the result of mining and industrial activities, in some selected areas, such as the Drin Bay and Durres. Their high concentration in the bioavailable phase can determine toxic effect upon biota.  相似文献   
100.
Benthic communities on soft bottoms off Barcelona, at and around two main pollution sources, the mouth of the Besòs River and the outlet of the submarine pipeline draining wastewater and organic sludges from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Sant Adrià del Besòs, have been studied. Samples were obtained with a Van Veen grab from 36 stations covering a 100 km2 grid, between 10 and 70 m in depth. The effect of both pollution sources is clearly seen both at the species (the following macrofauna groups have been studied: Polychaeta, Mollusca, Echinodermata and Crustacea Decapoda) and community levels.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and individuals numbers, species diversity and a pollution index, and of some selected (indicator) polychaeta species, all clearly define the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the extent of the are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organ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