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408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8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采用电絮凝-膜分离反应器(electrocoagulation membrane reactor,ECMR)对含铬废水进行研究。讨论了电化学参数和水质条件对Cr(Ⅵ)去除的影响,对比了ECMR和EC-UF抑制膜污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J=55 A·m-2、初始浓度C(Cr6+)=40 mg·L-1、初始pH=3、电解时间60 min、水力停留时间20 min条件下,ECMR出水总Cr去除率达到99.2%,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4%。同时发现ECMR膜通量优于EC-UF,通量高出近15%,ECMR装置不但能够充分利用电絮凝中的电场和气浮作用,进一步强化减缓膜污染,而且可以使装置系统更加紧凑,节省占地空间。  相似文献   
632.
膜法染料废水处理及膜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锋  戴海平 《环境技术》2005,23(2):43-45
介绍了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染料行业中的应用现状。膜技术的应用包括印染废水的处理、回用等方面。文章同时介绍了膜的污染及其防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33.
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质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超滤(UF)已逐渐成为替代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的最佳选择之一。本研究中采用相转化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二醇(PEG)和二氧化钛(TiO2)共混制得光催化复合分离膜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相应的表征。比较了有无光照条件下,PVDF-PEG和PVDF-PEG-TiO2膜对腐殖酸(HA)的截留和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复合分离膜能提高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并同时降低膜污染。紫外光照强度越强,PVDF-PEG-TiO2膜的抗污染性能越好。另外,光催化能更有效地减少超滤初始浓度较低的腐殖酸溶液过程中的膜通量衰减。  相似文献   
634.
介绍了某电厂空预器的设计特点,该空预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二次风压与炉膛压力周期性波动、进出口差压偏大的问题.对该空预器实际运行情况的分析研究表明:燃用煤种含硫量超标、吹灰蒸汽带水、冬天暖风器投用不及时以及蓄热元件布置紧密是造成空预器堵灰的关键问题.通过控制入炉煤含硫量、加强吹灰、提高综合冷端温度和蓄热元件改造等措施,保证了空预器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635.
温度对PAC-MBR组合工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冬天的低温条件,考察了15℃、20℃、25℃自然温度对PAC—MBR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污染速率随着温度的下降呈现加剧趋势,15℃与自然温度的TMP之差随膜污染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20℃和25℃与自然温度TMP之差均随着运行时间而增加;加温后的PAC—MBR上清液COD明显高于自然温度下的上清液COD,但是经过膜过滤后,出水COD相差无几,20℃和25℃的上清液氨氮明显低于自然温度,而出水则无明显规律。温度对微生物,特别是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36.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酱油生产废水,探讨了进水COD、溶解氧、色度等工艺参数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膜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为505~1 209 mg/L、色度为180~200、浊度为251~471 NTU时,出水水质稳定,COD去除率平均达到90%,而色度、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79%和98%.在系统正常运行的2个月内,膜污染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637.
赵鹏 《化工环保》2018,38(3):333-337
针对污水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比较了不同清洗剂及清洗顺序对污染膜的清洗效果,考察了超滤运行条件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为超滤膜污染的防控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各种清洗剂对污染超滤膜清洗效果的优劣顺序为盐酸草酸柠檬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碳酸钠;强酸—强碱的清洗效果好于弱酸—弱碱;强酸—强碱顺序清洗的通量恢复率(91.88%)大于强碱—强酸顺序清洗的通量恢复率(90.05%);最优运行工艺为运行压力0.04 MPa,进水pH 8.0,膜面流速1.947 m/s,运行周期2 h。  相似文献   
638.
针对膜蒸馏法处理石化反渗透浓水的膜面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及清洗工艺优化研究。在反渗透浓水温度为73℃、渗透侧真空度为-0.093 MPa的条件下进行膜蒸馏实验,实验后期膜通量衰减迅速,脱盐率基本保持在99.5%以上,产水p H基本稳定在6.5~7.0。膜面污染物的SEM表征结果显示,膜蒸馏的膜面污染主要为碳酸钙、硅酸钙、氢氧化镁结垢污染和氯化钠、氯化钾等盐类结晶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盐酸和去离子水为清洗液静态浸泡清洗污染膜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Na OH溶液次之,草酸最差;分别采用盐酸和去离子水动态清洗污染膜,膜通量和脱盐率均能恢复到初始水平,随运行时间的延长,经去离子水清洗后膜的膜通量出现衰减。  相似文献   
639.
杨琦  黄霞  尚海涛  文湘华  钱易 《环境科学》2006,27(11):2344-2349
通过紊流条件下阻力模型和凝胶极化模型对膜生物反应器的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膜面流速在3~10 m/s,运行时间在5h之内时,阻力模型可以很好地符合凝胶模型.通过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对染料废水超滤膜阻力进行了分析,膜的总阻力随着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加,在所有阻力中,凝胶阻力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640.
选取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两种链长不同的典型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目标去除物,以硫酸钙为典型无机结垢,研究硫酸钙结垢不同阶段中纳滤膜去除PFASs的特征和相关机理,简称硫酸钙试验,同时以相同离子强度的非结垢无机盐溶液开展对比试验考察目标PFASs的截留规律.结果表明,当硫酸钙和目标PFASs共存时,PFOS稳定截留率为硫酸钙试验(97.1%)>对比试验(93.0%),而PFBS稳定截留率为对比试验(46.2%)>硫酸钙试验(38.2%).对于同一PFAS,同一过滤时刻,膜面带电量:硫酸钙试验<对比试验;联合截留率、膜通量和Zeta电位综合分析可知,硫酸钙结垢过程中,PFOS的截留主要由Ca2+与PFOS的络合及架桥作用控制,该作用影响PFOS分离过程中的空间位阻作用强度;PFBS过滤初期的截留中静电排斥起主要作用,结垢层生成后,滤饼层强化的浓差极化作用成为PFBS截留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