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99篇 |
免费 | 1839篇 |
国内免费 | 99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99篇 |
废物处理 | 79篇 |
环保管理 | 673篇 |
综合类 | 5523篇 |
基础理论 | 684篇 |
污染及防治 | 577篇 |
评价与监测 | 290篇 |
社会与环境 | 981篇 |
灾害及防治 | 7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33篇 |
2023年 | 712篇 |
2022年 | 787篇 |
2021年 | 715篇 |
2020年 | 623篇 |
2019年 | 551篇 |
2018年 | 456篇 |
2017年 | 517篇 |
2016年 | 472篇 |
2015年 | 482篇 |
2014年 | 701篇 |
2013年 | 396篇 |
2012年 | 567篇 |
2011年 | 518篇 |
2010年 | 492篇 |
2009年 | 503篇 |
2008年 | 455篇 |
2007年 | 374篇 |
2006年 | 388篇 |
2005年 | 273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192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The dissipation of chlorpyrifos in pakchoi-vegetated soil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 in a greenhouse and field, respectively. The dissipation of chlorpyrifos in pakchoi-grown soil was comparatively described by fitting the residue data to seven models (lst-order, 1.5th-order, 2nd-order, RF lst-order, RF 1.5th-order, RF 2nd-order, and bi-exponential or two-compartment model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SPSS 11.5 statistical package. The bi-exponential model was selected as the optimal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The dissipation half-lives (DT50) of chlorpyrifos in pakchoi-vegetated soil at the recommended dose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 calculated by the bi-exponential model, were 0.6 and 1.2 d in a greenhouse, 0.4 and 1.0 d in a field,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at double dose were 1.2 and 2.1 d in a greenhouse, 0.5 and 1.3 d in a field, respectively. The kinetic data indicate the dissipation of chlorpyrifos in pakchoi-grown soil in a greenhouse is slower than that in a field, and dissipates slower in the autumn than in the summer. 相似文献
272.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挖掘过程中污染扩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主要受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SVOCs)的污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大,在环境中容易迁移,土壤被挖掘和扰动时,土壤中VOCs很容易形成短时间内的相对较高浓度释放;如果施工人员没有进行适当防护,极易产生健康危害.本研究通过现场快速监测与采样管采样技术相结合,研究污染场地修复开挖过程中气态污染物的分布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在场地开挖的主导风向上,气态污染物浓度分布随距离而下降,并呈现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的特征.监测结果可以用多个高斯烟团的叠加来拟合.本研究结合工业场所职业健康与安全有关限值,推导污染土壤修复开挖现场安全区域划分的方法,并提出相应分区的个人安全防护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273.
274.
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敏感性等级与用MAGIC模型在对应样点计算的临界负荷值相结合,对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1°×1°经纬度网格的临界负荷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硫沉降临界负荷大多在2.3~5.2gm2a之间,在地域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其中临界负荷小于3.0g/m2a的极敏感地区为浙江南部、广东与福建交界地区、贵州西南部和广西中部. 相似文献
275.
276.
概述了动力电池流向、回收管理体系和回收模式等管理现状,总结提出了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第三方综合利用企业和产业联盟为回收主体的四种动力电池回收模式;考虑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收集成本、贮存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税收成本、管理成本等8个构成要素,构建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成本模型;核算了四种回收模式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成本和利润情况.核算数据显示,回收1万t/a的废旧动力电池项目,在年总收益均为8500万元的条件下,四种回收模式的利润区间为-461~401万元.结果与趋势分析表明,我国可优先推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为回收主体的回收模式,便于迅速布局;市场成熟后以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为回收主体的模式将进入市场,专业性和技术性将大幅提升;当市场更加成熟,以产业联盟为主体的回收模式将更具优势,回收成本降到最低.综上,建议从避免重复建设,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探索创新模式,构建绿色供应链以及完善回收法律体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相似文献
277.
合肥城郊典型源头溪流不同渠道形态的氮磷滞留特征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为揭示源头溪流中深潭和曲折沟渠两种典型渠道形态的氮磷养分滞留特征,在合肥城郊二十埠河的某一级支流上,以NH4Cl和KH2PO4为添加营养盐,以NaCl为保守型示踪剂,开展现场示踪实验.在此基础上,利用OTIS模型软件、暂态存储参数和养分螺旋原理,解析深潭和曲折沟渠氮磷滞留特征.结果表明:1深潭的As值较曲折沟渠大,但其α值则较弯曲沟渠小1个数量级,而且As和α值随水文条件变化均不显著;2深潭中主渠道流动水体的NH+4-λ较其暂态存储区的NH+4-λs高2~3个数量级,曲折沟渠的NH+4-λ与NH+4-λs数值较为接近;3深潭中NH+4-Vf较SRP-Vf高1~2个数量级,而在曲折沟渠中,不仅NH+4-Vf与SRP-Vf数值较为相近,NH+4-Sw与SRP-Sw也基本相当;4深潭的NH+4-U较SRP-U高出2~3个数量级,曲折沟渠NH+4-U则较SRP-U高出1~2个数量级;5总的来说,在对NH+4和SRP滞留影响方面,深潭和曲折沟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在深潭中NH+4的滞留效应显著超过SRP. 相似文献
278.
为了提高矿工的安全行为,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领导行为、安全文化与矿工安全行为之间的理论假设模型。依据436份来自矿工的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假设。结果表明:领导行为、安全文化对于安全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力和影响力,领导行为不仅对安全文化有直接影响,也通过安全文化间接影响安全行为;交易型领导对安全行为的整体影响强度高于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对安全文化各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安全文化中除安全规程和安全培训对安全参与行为预测力不足外,其余维度均对安全遵守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79.
基于中巴地球资源1号卫星的太湖表层水体水质遥感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利用CBERS 1的CCD数据和准同步地面监测数据,结合水体组分的光谱特征,建立了太湖表层水体叶绿素a和总氮的遥感信息模型.将模型用于2000 09 16太湖表层水体,所得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叶绿素a和总氮的分布趋势,表明利用CBERS 1的CCD数据进行湖泊表层水体水质指标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由于地面监测站位有限,模型在浅水草型湖泊———东太湖的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说明同步性好、覆盖广的地面监测对于水质遥感信息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80.
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土地整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日益显著,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意义重大。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在界定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内涵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流程逻辑”框架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分析法建立了物元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元评价模型适合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综合评价显示永康市石柱镇项目总体绩效水平为“较差”,绩效值为0.014 4。单指标评价显示:该项目只有4个指标绩效水平达到“良好及以上”,1个指标处于“一般”,其他的都处于“较差”水平;研究项目区的绩效水平主要受耕地面积增加率、土地利用提高率等9个因素影响。永康市在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中应该针对这些绩效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改善项目的整体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