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04篇 |
免费 | 1834篇 |
国内免费 | 99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99篇 |
废物处理 | 79篇 |
环保管理 | 673篇 |
综合类 | 5523篇 |
基础理论 | 684篇 |
污染及防治 | 577篇 |
评价与监测 | 290篇 |
社会与环境 | 981篇 |
灾害及防治 | 7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33篇 |
2023年 | 712篇 |
2022年 | 787篇 |
2021年 | 715篇 |
2020年 | 623篇 |
2019年 | 551篇 |
2018年 | 456篇 |
2017年 | 517篇 |
2016年 | 472篇 |
2015年 | 482篇 |
2014年 | 701篇 |
2013年 | 396篇 |
2012年 | 567篇 |
2011年 | 518篇 |
2010年 | 492篇 |
2009年 | 503篇 |
2008年 | 455篇 |
2007年 | 374篇 |
2006年 | 388篇 |
2005年 | 273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192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的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湖泊的富营养化模型是防治、修复和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决策工具.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湖泊富营养化模型分为简单回归模型、水质模型、生态模型和生态-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分别回顾了四类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发展趋势,强调不确定理论、3S技术、耦合模型是今后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研究的重点,应在此基础上建立通用的模拟、预测、评价和优化模型,为湖泊富营养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2.
以实验室制备的Fe3O4-TiO2·nH2O·Al吸附剂处理模拟和实际含氟废水,探讨了吸附剂用量、体系pH、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F-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F-浓度16.1 mg/L,起始pH 8.0,吸附剂投加量5 g/L,室温(约25 ℃)下吸附15 min时,模拟和实际废水的出水F-均可达到3O4-TiO2·nH2O·Al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含氟水溶液初始pH对Fe3O4-TiO2·nH2O·Al吸附F-性能影响较大。在pH 介于3.0~5.0 时,吸附容量较大,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吸附容量降低。Fe3O4-TiO2·nH2O·Al吸附F-的过程为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F-的吸附。该吸附剂吸附F- 的过程为化学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拟合接近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283.
凝聚/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通常具有分形几何结构,导致絮体的密度、渗透性发生了变化,从而对于固液分离过程(沉淀、气浮和过滤)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前人对于絮体分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絮体与微气泡之间接触碰撞的动力学方程、絮体/微气泡聚集体在水中上升的分形速率方程。絮体与微气泡间的相对尺度和流态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碰撞机制,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与絮体的分形维数也有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4.
退化草原碱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东北退化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生态因子的季节变化以及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综合作用规律,微生物生物量W和呼吸速率W1的季节动态呈单峰上凸式曲线变化,8月份的有明显的高峰值出现,其值为:w/mg g^-1=4.9,w1/mg g^-1d^-1=28.1,同时利用IRM模型研究了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综合作用规律;Mt △Mto[1 (0.21rn-w1)△t],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的综合作用指数rn在整个生长季节的变化范围为:0.0273-0.7264,其中7-8月份rn较大,对微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较小,微生物生长较快,5月、6月、9月和10月rn较小,对微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较大,微生物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285.
286.
Jian XU Yan HE Yuan ZHANG Changsheng GUO Lei LI Yuqiu W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13,7(6):836-843
The adsorption of sulfadiazine onto kaolinite clay as an alternative adsorbent was examined in aqueous solution, hnpacts of the contact time, pH, temperature, ionic strength and coexistent surfactants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ere evaluated. The p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ith adsorption being promoted at lower pH due to the cation exchange mechanism. Decreasing ionic strength in the solution was favorable for adsorp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ulfadiazine on kaolinite. Kinetic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follow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was well described by both Freundlich and Dubinin-Radushkevich (DR)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DR model,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determined by cationic exchange and weak physical forces. The thermodynamic study showed that sulfadiazine adsorption onto kaolinite was a sponta- neous and endothermic reaction. 相似文献
287.
288.
289.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