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7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050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236篇
综合类   2503篇
基础理论   34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39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钛改性锰矿的除砷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锰矿是一种廉价、易得的除砷矿物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然锰矿的除砷效果和吸附容量,采用TiCl4对广西桂林天然锰矿进行改性,并对其改性的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条件为:TiCl4浓度为10 mg/L,浸泡时间为18 h,pH=3.05,振荡吸附时间为1 h。与天然锰矿的去除效率(82.95%和77.93%)相比,改性锰矿对As(Ⅲ)和As(Ⅴ)去除率分别可达94.87%和99.31%,相应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48 mg/g和3.27 mg/g,较天然锰矿各自提高了1.25 mg/g和1.21 mg/g。改性锰矿对As(Ⅲ)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As(Ⅴ)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72.
城市污水除磷脱氮MSBR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SBR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它介于连续流和序批操作之间。采用容积 2 6m3 的MSBR系统中进行了 3个工况的水力负荷试验 ,研究了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由于系统的特点 ,当进水碳磷比较低时 ,系统仍有良好的除磷效果。但遇持续降雨时 ,大量雨水进入合流污水 ,进水中有机物浓度急剧下降会导致除磷效果恶化。由于采用后置反硝化形式 ,MSBR系统的反硝化阶段无法得到充足的外碳源 ,脱氮率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73.
固定化藻菌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藻菌混合包埋(MI)和藻菌分层包埋SI1(藻外菌内)、SI2(藻内菌外)固定化藻菌对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温度对3种处理脱氮去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处理72 h MI与SI2对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20%和90.77%,显著高于SI1。MI与SI1的去磷效果显著强于SI2,处理72 h后2者对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0.31%和84.78%,SI2仅为32.09%。当[光]照度6 000 lx时,SI2氮去除率在88%以上,显著高于MI与SI1;[光]照度6 000 lx时,SI2与MI对氮的去除率均高于89%,显著高于SI1。MI与SI1对磷的去除率在85%以上,显著高于SI2。MI、SI1、SI2去除氮、磷的最佳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874.
研究了未处理的腐殖酸(HA)和不溶性腐殖酸(IHA)对Cr(Ⅵ)的吸附作用.进行了反应时间、pH值、IHA投加量、温度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确定了两种吸附剂最佳反应条件,并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两种吸附剂吸附Cr(Ⅵ)的特点.实验表明,HA达到最大吸附量时所需要的反应时间(180 min左右)远远高于IHiA的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875.
Human-caused mortality of wildlife is a pervasive threat to biodiversity. Assessing the population-level impact of fisheries bycatch and other human-caused mortality of wildlife has typically relied upon deterministic methods. However, population declines are often accelerated by stochastic factors that are not accounted for in such conventional methods. Building on the widely applied potential biological removal (PBR) equation, we devised a new population modeling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sustainable limits to human-caused mortality and applied it in a case study of bottlenose dolphins affected by capture in an Australian demersal otter trawl fishery. Our approach, termed sustainable anthropogenic mortality in stochastic environments (SAMSE), incorporates environmental and demographic stochasticity, including the dependency of offspring on their mothers. The SAMSE limi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individuals that can be removed without causing negative stochastic population growth. We calculated a PBR of 16.2 dolphins per year based on the best abundance estimate available. In contrast, the SAMSE model indicated that only 2.3–8.0 dolphins could be removed annually without causing a population decline in a stochastic environm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ported bycatch rates are unsustainable in the long term, unless reproductive rates are consistently higher than averag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terministic PBR calculation and the SAMSE limits showed that deterministic approaches may underestimate the true impact of human-caused mortality of wildlife. Thi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stochasticity when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bycatch or other human-caused mortality on wildlife, such as hunting, lethal control measures, and wind turbine collisions. Although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PVA) has been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uman-caused mortality, SAMSE represents a novel PVA framework that incorporates stochasticity for estimating acceptable levels of human-caused mortality. It offers a broadly applicable, stochastic addition to the demographic toolbox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uman-caused mortality on wildlife.  相似文献   
876.
通过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厂约翰内斯堡工艺脱氮除磷各处理单元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该工艺实际运行效果,探讨该工艺中溶解氧(DO)、污泥龄(SRT)、碳源等因素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7.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复合高岭士与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对去除水中颤藻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在试验水质条件下,颤藻去除最佳条件为: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mg·l~(-1),预氧化时间为15min,PAc投加量为2.5mg·l~(-1),粒径为160目的高岭土投加量为50mg·l~(-1).在此条件下,高锰酸钾可氧化颤藻失活但并没有破坏藻细胞壁,防止了藻毒素的释放.预氧化产生的水合二氧化锰作为凝结核促进了絮体的形成,并使之更加密实、易沉降,且沉降后藻絮体不再上浮,提高了处理后的水质.  相似文献   
878.
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微滤组合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革废水经预处理后用硫酸亚铁酸洗废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经此工艺处理后,COD、BOD5、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0.4%、87.2%、88.6%和91.7%,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回用于生产.在较低温度下,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凝沉淀,验证了硫酸亚铁的低温混凝效果.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879.
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泥膨胀是运行管理的难题。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丝状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数据表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丝状菌主要是微丝菌,其次是0675型和0914型菌。经分析认为,污泥龄的增加会促进丝状菌长度的明显增长并导致污泥膨胀,生物残渣的浓度是造成长泥龄污泥膨胀的原因之一。厌氧阶段有分解生物残渣的功能,可改善菌胶团菌的微环境,从而抑制丝状菌的过剩生长,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880.
应用臭氧氧化技术深度处理油船含油压载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船含油压载水大量排放入海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在研究中,通过强电离放电技术制取高浓度臭氧,应用臭氧氧化方法来深度处理含油压载水,模拟实验表明在臭氧投加浓度达到120mg/L,在较短的接触时间(2min)内,臭氧对不同浓度的含油压载水中的油去除率可达到50%以上,同时使芳香族类物质显著减少,降低含油污水的生物毒性,处理方法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