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4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1689篇
安全科学   519篇
废物处理   150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3737篇
基础理论   501篇
污染及防治   700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在西卅店镇有一位被大家夸为“特别能干事”的人。这人就是现任西卅店镇副镇长的杨兴干同志。  相似文献   
992.
生物膜法A/O系统处理己内酰胺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炜  陈季华 《化工环保》2000,20(3):24-26
采用缺氧-好氧淹没式生物膜系统处理己内酰胺废水,着重探讨了碳源对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池进水中可生物降解COD与NO x-N的质量比必须大于3,好氧池COD负荷应小于0.98kg/(m3.d),系统才能有效地同时脱氮和去除COD.  相似文献   
993.
絮凝-树脂吸附法处理高色度邻硝基苯胺废水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刘俊峰 《化工环保》2000,20(2):20-23
采用絮凝-树脂吸附法处理高色度邻硝基苯胺废水,比较了不同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硫酸铝作絮凝剂,以生石灰作助凝剂,加入少量高分子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处理,然后用CHA-101树脂进行吸附处理,处理后废水色度由≥16000倍降至40倍以下,COD由≥5000mg/L降至≤80mg/L,PH6~7。  相似文献   
994.
贵州省旱田土壤N2O释放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以贵州省的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和休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整个轮作期的土壤N2O释放进行观测,初步研究我国亚热带旱田的N2O释放特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具有相同的规律性日变化形式,秋收作物达通量极大值的时间比越冬作物滞后2h~3h,气温是控制N2O通量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以N2O中的N计)分别在9.81~433.11,4.00~180.41和9.74~282.00μg·m-2·h-1,高于我国水田和北方旱田的N2O释放通量;进一步分析表明,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模式,N2O 释放峰受降雨事件的直接影响,N2O通量与降雨量和土壤湿度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温度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根据DND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贵州省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的N2O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季节变化模式,采用DNDC模型估算了以县为空间分辨尺度的贵州省农业土壤1995 年N2O释放通量和释放量;定量评估了施肥和耕作农业活动对该地区N2O释放量的贡献. 本工作将为准确估算我国农业土壤的N2O释放量和提出科学的减排措施提供研究基础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林地大气氮沉降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以小叶栎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气沉降氮通量及其3种物理形态(气态、颗粒态、雨水)4种氮化物(NH3,NH4+-N,NO3--N,NO2)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大气氮沉降总量为82.8kg/(hm2·a),其中干沉降占67%;NH3-N是氮沉降的主要贡献者,占干沉降的82%,占总氮沉降量的56%;还原态的氮化物(NH3,NH4+-N)占总氮沉降量65%.  相似文献   
997.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基于1988,1995和2000年3期Landsat TM数据,采用遥感,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减少的耕地主要转为草地,增加的耕地也主要源于开垦草地;②耕地转为草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草地转为耕地的区域差异明显;③1988—1995年和1995—2000年2个时段参加变化的土地数量差异显著;④增加的沙地主要源于草地退化;⑤景观异质性上升,结构趋向均衡化,稳定性增强,受人类干扰程度在加大.   相似文献   
998.
氮沉降是当今倍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氮沉降的响应.实验设4组处理(CK、T1、T2、T3),所施氮肥为NH4NO3,在室内培养实验中,4组处理的浓度分别为0、0.08、0.16、0.24mol/L.大田实验中,4组处理的氮施入量分别为0,50,100,150 kg·hm-2·a-1.结果表明:过量氮沉降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抑制了幼苗的生长速度,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并减小了根冠比;随着氮施入量的增加幼苗的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但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99.
隋立华  黄益宗   《生态毒理学报》2011,6(5):507-514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活动导致近地层O3浓度不断提高,O3浓度升高将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采用开顶式气室(OTC)原位实验方法,研究O3浓度升高对不同生长期冬小麦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进而分析O3对植物的伤害机制.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可导致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2001年4月的一次中亚强沙尘暴过程的观测事实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源自中亚的强沙尘暴扬起的粉尘,通过西风急流远程传输到韩国、日本、北太平洋、北美大陆.北太平洋地区的沙尘沉积通量空间分布将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沙尘沉积通量随传输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传输路径上粉尘有较高的沉降通量;沙尘过境时的降水空间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粉尘的沉降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