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8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5 毫秒
61.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s generally assumed to be a prerequisite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a complex social system. Indeed, there is good evidence that highly social species have complex systems of vocal communication with individual recognition by acoustic cues. In this study, we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vocal class and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s present in a non-passerine bird, the spectacled parrotlet (Forpus conspicillatus). Spectacled parrotlets live in a complex system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Soon after fledging, the young establish close sibling relationships which are important for successful socialization, pairing and reproduction. In a series of playback experiments we tested if spectacled parrotlets use contact calls for vocal recogn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tacled parrotlets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contact calls of different social categories. Adult birds preferred to respond to the contact calls of their mates. Subadult individuals recognized the contact calls of their siblings. During the period of pair bond formation, the affiliative contacts to the siblings decrease, but the parrotlets continue to respond to the calls of their siblings. This is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vocal sibling recognition might outlast the period of strong sibling interaction and extends into the period of pair bond formation. In cases of mate loss or divorce, the acoustic contact to their siblings might facilitate the re-establishment of close sibling relationships. Received: 29 October 1997 / Accepted after revision: 5 April 1998  相似文献   
62.
概述了石化行业现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控现状,分析了现场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虑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监控的实际需要,设计了石化行业直接作业现场智能化管控系统,并深入研究作业现场违章行为图像识别的关键技术。现场应用表明,系统充分体现了日常管理、实时监控、智能报警、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各类违章行为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80%以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3.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愈来愈受重视,查明污染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铅、锶等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重点:采用Pb、Sr、Zn等同位素示踪法,结合多元统计及其它元素地球化学信息追踪重金属污染源和评价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64.
本文提出应用隶属函数的条件概率法综合判别雹云。该方法把雹云和非雹云视作参数的模糊集合,因而在综合判别式中,每个参数对雹云和非雹云都有一个隶属度。利用成都市1982~1987年天气雷达回波历史资料,分别建立了全年、4~6月和7~8月的雹云等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判别式,并用建立的模式对成都市1990年4~6月的7个强对流天气个例作试报检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建立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雹云等强对流天气综合判别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5.
为防止煤矿工人吸入过量粉尘而导致职业性尘肺病,基于Keras框架利用YOLOv4 (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算法对井下人员佩戴防尘口罩情况进行高精度且快速的检测与识别,并与MTCNN(Multi-task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和FaceNet构成的人脸识别算法相结合,进行煤矿工人口罩佩戴监测的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井下人员口罩佩戴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识别已佩戴口罩的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平均精度达到92.78%,识别未佩戴防尘口罩检测的平均精度为91.63%,与其他主流算法相比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检测效果。研究结果为预防煤矿工人职业性尘肺病提供1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6.
为了判明大连市东部地区景观空间结构随开发过程所发生的定量变化,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选择大连市东部代表地区庄河市1988年和2002年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对庄河市区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定量分析其土地利用、覆盖等,对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开发建设及布局、土地管理、发展旅游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黄美丽 《福建环境》2003,20(4):62-63
通过对县城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的总结,提出县城环境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8.
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罗盘仪定位测定的方法,对井冈山较大的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的南方红豆杉种群累积曲线呈S型,具有S型曲线的特性,群落内部南方红豆杉的个体分布格局表现出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69.
湘中锡矿山锑矿田是世界闻名的超大型锑矿田。本文系统地叙述了该矿田该中各矿床蚀变硅化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稀土元素所反映的地质意义。研究表明 ,尽管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岩相比有所改变 ,但仍可根据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恢复原岩 ;根据硅化灰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测硅质岩的物质来源于地壳上部 ,结合本区硅化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特点 ,可以推测硅质交代中的硅来源于周围地层 ;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变化特征证明了岩性为石灰岩的层位易于发生硅化 ,从而有利于矿化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0.
本文推导梯度模式,引用大气边界层湍流系数进行实际运算,与现场大气环境监测结果对照;同时与高斯模式计算结果比较,得出该模式在城市复杂流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