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98篇
基础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多环芳烃在珠江口的百年沉积记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伶仃洋西滩为珠江口的重要沉积区之一.本文分析了采自伶仃洋西滩沉积钻孔(Core 25)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和含量特征,结合210Pb定年,重现了该地区近百年来多环芳烃(PAH)的沉积历史.多环芳烃在整个沉积剖面(0~62cm)的含量介于59~330ng·g-1 (干重)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PAH沉积通量逐渐上升,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第一个高峰值.PAH含量在20世纪60~70年代有所降低.20世纪80年代后,PAH含量急剧上升,并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珠江口沉积柱中的多环芳烃主要为热成因来源,其通量变化与周边人类活动(国内生产总值,机动车数量,能源消耗)呈正相关.大气干湿沉降及地表的冲刷作用是PAH进入水体沉积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2.
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是陆地产生的微塑料向海洋传输的重要渠道。珠江微塑料的入海通量排名处于世界前列,其中流经广州市区的虎门入海口的贡献量远高于其他入海口。为探究珠江广州段支流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并厘清其影响因素,文章对珠江广州段(包括支流和入海口)18个典型采样点位的表层水体微塑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微塑料的污染丰度为0.123~25.2个/m3。微塑料的主要类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其占比远高于其他类型微塑料。珠江广州段接收广州市区及周边城市排放的生活、农业和工业废水,其中纤维主要来自纺织品的洗涤,聚乙烯和聚丙烯均为生活中的常用塑料,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多用于生产各类塑料产品(如塑料玩具、泡沫箱等)。在4类监测断面(点)中,入境断面和监控断面的微塑料丰度远高于背景点和入海口。流经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区域的支流微塑料丰度远高于其他支流,入海口微塑料丰度最低。可见,人类活动是影响微塑料在不同河段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利用广州塔的O3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和转动拉曼温廓线激光雷达探测的垂直环境气象等观测资料,结合ERA5的近地面风场,对2017年5月6—7日(Case I)和2019年10月1—2日(CaseⅡ)两个典型个例从垂直混合与水平输送的角度进行特征与成因分析.O3的垂直观测结果表明,夜间残留层可储存日间混合层内的高浓度O3气团.从垂直混合与水平输送的分析结果表明,残留层O3的垂直混合及高浓度O3气团的水平输送是夜间地表O3的重要来源:夜间存在垂直风切变或边界层抬升,均可加强O3的垂直混合;珠三角地区背景风表现为在早上偏北风和晚上转换为偏南风,广州与佛山地表O3浓度上升最显著.此外,夜间O3浓度上升事件可造成夜间及凌晨O3 8 h滑动平均值持续高值,对空气质量和大气氧化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于2024年采集了广州南沙坦头、深圳福田和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表层沉积物,研究了珠江口红树林沉积物中四溴双酚A(TBBPA)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分布、组成及空间特征,并结合历史数据探讨了TBBPA和HBCD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珠江口红树林沉积物中TBBPA含量显著低于HBCD,TBBPA和HBCD的含量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深圳福田红树林沉积物中TBBPA含量较高,广州南沙坦头红树林HBCD含量较高。广州南沙以γ-HBCD为主,深圳福田以α-HBCD为主,珠海淇澳岛α-HBCD和γ-HBCD所占比例相近。与工业品HBCD组成相比,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α-HBCD所占比例明显增加,γ-HBCD所占比例显著减少。珠江口红树林湿地TBBP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TBBPA的使用在减少;红树林湿地HBCD含量仍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Smog chambers are the effective tools for studying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air pollution. Simulations by traditional smog chambers differ to a large extent from real atmospheric conditions, including light,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However, the existing parameters for mechanism interpretation are derived from the traditional smog chambers. To address the ga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laboratory simulations and the photochemistry in the real atmosphere, a vehicle-mounted indoor-outdoor dual-smog chamber (JNU-VMDSC) was developed, which can be quickly transferred to the desired sites to simulate quasi-realistic atmosphere simultaneously in both chambers using “local air”. Multiple key parameters of the smog chamber were characterized in the study, demonstrating that JNU-VMDSC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general atmospheric chemistry simulation studies. Additionally,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for the photochemical simulations of quasi-realistic atmospheres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Nanling Mountains are consistent with literature reports on the photochemistry in this region. JNU-VMDSC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experimental device and means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atmospheric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to obtain near-real results, and will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rol of composite air pollution.  相似文献   
76.
总结排污交易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望"珠三角火力发电厂排污交易试验计划实施方案"实施,粤港区域环境管理将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也是区域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7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污水系统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碧清  高洁  张杰 《四川环境》2004,23(4):68-71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环境现状;阐述了城市污水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的利弊;指出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是形成良性水循环的有效途径,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已建排水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污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认为污水系统规划要改变传统设计方法,应方便再生水回用,由经济、技术、地理等综合因素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厂厂址与数量,选择适合各排水区域水质水量的工艺流程,预留污水厂与再生水回用管线分期发展的空间,应优先选用国产污水处理设备,尽可能维持城市河涌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78.
珠江流域水污染现状与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江流域在云南省境内的主要河流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进行了测算,对污染物的来源构成、空间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地识别,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珠江三角洲降水化学成分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降雨)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该区可能存在二条降水物质通道,一条是从陆到海通道,从肇庆和广州分别至佛山、顺德、江门、台山、中山,至珠海出海,基本与西江和江河谷走向一致,另一条是从海到陆通道,从深圳始,到东莞和惠州,珠江口水面成为此二条通道的天然分隔屏障。地面源污染是造成该区局部降水酸度差异的调节因素,而造成全区降水酸化的根本原因是存在于平流层的区域性酸化大气层。南海海洋对降水  相似文献   
80.
采用WRF-CMAQ模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2015年1月进行数值模拟,结合CMAQ的集成源解析方法ISAM对S、N及其干沉降的来源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S、N干沉降量高值主要分布在广佛交界处以及珠江口附近,其逐日变化趋势主要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但在部分时间段受干沉降速率的影响亦相当显著.珠江三角洲区域内排放源对于S干沉降的平均贡献占比为36.2%,与其质量浓度区域内贡献占比相当,SO2干沉降速率增加以及背景风场变弱会使区域内贡献占比增加;区域内源对于N干沉降的平均贡献占比为32.4%,远小于其质量浓度区域内贡献占比,当NO2质量浓度减少,使得HNO3的质量浓度和干沉降量减少时,区域内贡献占比增加.对于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广州S干沉降的本地贡献为27.7%,N为14.2%;江门S干沉降的本地贡献为9.6%,N为8.8%.2个城市对比而言,广州受本地的影响较江门显著,江门受其上风方向广州和佛山两市输送的影响显著,但当背景风场减弱时,江门本地贡献会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