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6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352篇
废物处理   132篇
环保管理   434篇
综合类   1376篇
基础理论   29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43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49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聚乙烯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文章以我国东北某大型石化企业为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聚乙烯生产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污染物产生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量化估算。评价结果表明:生产1t聚乙烯能源消耗为32.3×106kJ,环境影响负荷为701.9标准人当量。其中,轻烃、石脑油裂解及裂解气分离工序是释放污染物的最主要工序,光化学烟雾是最大的环境潜在影响,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聚乙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992.
固定化微生物絮凝菌在废水脱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萍 《环境工程》2009,27(2):65-68
从筛选到的微生物絮凝菌中构建出比单一菌群产生更高絮凝活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并对其进行固定化,将固定化后的细胞应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研究发现,利用海藻酸钙包埋絮凝菌能较长时间保持细胞高的活性,且固定化菌群对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连续生产絮凝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转变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资源承载力,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及国际政治和国际贸易等方面,论述了维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加速传统工业发展战略转移,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道路。提出了经济增长与工业化战略及环保政策的思考和建议: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技术改造,大幅度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物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加速技术改造,推行工业清洁生产;增加环保投入,开辟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皮革项目清洁生产评价实例分析,阐述了皮革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的编写内容.以期为同类项目的清洁生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于洪锋 《环境科技》2007,20(A01):29-30
介绍了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染料生产废水。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当染料生产废水的COD质量浓度〈2000mg.L^-1时,在水解反应器、酸化反应器和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D分别为7.0,7.0和6.0h的条件下,出水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水解-酸化过程提高了染料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Bioreactor landfills allow a more active landfill management that recognizes the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a landfill environment. The laboratory-scale simulators of landfill reactors treat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s we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olid waste size, leachate recirculation, nutrient balance, pH value,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biodegradation were determined, and it indicated the optimum pH value,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decomposing MSW. The results of waste biodegrad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leachate-recirculated landfill simulator and conservative sanitary landfill simulator. In the control experiment the antitheses of a decreasing trend of the organic load, measured as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was shown. An obvious enhancement of effective disposal from conservative sanitary landfill (CSL) simulator, to the leachate-recirculated landfill (LRL) simulator and to the conditioned bioreactor landfill(CBL) simulator would be noted, through displaying the compared results of solid waste settlement,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in leachate, methane production rate, biogas composition, BOD and COD as well as their ratio.  相似文献   
997.
从综合预防的角度出发,探讨环境保护的战略决策清洁生产的内涵,清洁生产审计以及建立清洁生产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998.
二价铁离子对UASB反应器厌氧发酵产氢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属离子Fe2+在生物产氢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红糖为底物,研究了Fe2+在0~1 650 mg·L-1范围内对UASB发酵产氢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二价铁离子对产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Fe2+浓度为0~450 mg·L-1时,发酵产气量及其氢气含量都随着Fe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当Fe2+浓度为450 mg·L-1时,获得最大生物气体积为17.72 L,较空白组提高了40.75%,此时氢气含量60.01%.而当外加的Fe2+浓度大于450 mg·L-1时,则开始呈下降趋势.因此,Fe2+可以成为调控发酵制氢的工程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99.
文章总结了固体废物厌氧发酵生物产氢技术进展,包括产氢废物种类、暗发酵生物制氢方向、微生物培养、生物工艺条件以及一些新近研究成果。暗发酵产氢速率快。联合式暗发酵—光发酵是生物产氢工艺中较有前途的方法。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有机废物,诸如纤维素与淀粉含量高的农业与食品垃圾以及食品废水,例如奶酪乳与橄榄加工厂以及面包发酵废水等,都可以采用合适的生物工艺技术产氢。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城镇化的推进,促进了居民肉类消费增加。厘清肉类生产格局的变化对肉类可持续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县域视角,以2000—2016年的肉类产量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我国肉类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6年的全国肉类产量呈增加态势,增幅为43.5%,不同区域肉类产量差异较大。(2)全国肉类高产县数量增加显著,范围扩大,空间上呈条带状集聚特点,重心整体北移;其生产的集聚特征显著且相对稳定,但局部表现出一定差异。(3)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及农业技术在不同阶段都影响肉类生产空间格局的演变。粮食产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是主要因素,农业机械总动力影响逐年增大,不同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会强化肉类生产空间分异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