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205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1.
为完善事故致因建模的基础理论体系,从微观、中观与宏观3个层面归纳国内外现有的50余种事故致因模型,并以“点-线-面-体”为主线论述事故致因模型的立体网状结构体系。基于此,从方法学的视角论述事故致因建模的理论基础,并提炼相似比较法、概率统计法等5种一般建模方法。最后分析新形势下事故致因模型及其建模方法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系统的梳理与归纳了现有事故致因模型及其结构体系,完善了事故致因建模的方法论,可为事故致因建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12.
为了从信息发展和安全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安全信息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对安全信息学的定义、安全信息学与安全信息方法论之间的5条主要联系进行阐述,提出了安全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及其23个主要分支学科。其次,基于信息学方法论原则和安全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探讨出安全信息学的5条方法论原则。此外,从信息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分析过程提出安全信息学具体方法,分析安全信息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搜集法、概括法、统计法9种基本方法。最后,建立了安全信息学的一般程序,包括5个主要步骤,为安全信息学的构建提供方法论支持。研究表明:安全信息学有其独特的方法论,其方法论的研究能为安全信息学建立及开展提供方法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13.
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冬小麦系统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CO2排放通量,研究臭氧(O3)浓度升高对土壤-冬小麦系统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对CO2排放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在返青期和拔节孕穗期,O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的CO2排放通量;在抽穗成熟期,O3浓度100 nL·L-1处理对CO2排放通量没有...  相似文献   
714.
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估标准、方法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生态风险评估的定义,国外在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相关土壤标准、标准设置情况及其内容,生态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土壤-有机污染物变化及迁移暴露模型、农药根区模型、土壤模型、土壤迁移及变化数据库和模型管理系统、农药径流对地表水的污染模型、多介质污染物变化、迁移和暴露模型等计算机模型及其理论基础。尤其是美国环保署在这一领域的系列工作及其思路,为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15.
Mineral development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any challenges remain, however,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source waste in practice, as well as a dearth of systema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of various mineral developments in China from diversified perspectives,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China's mineral development policy. The input–output effects, industrial linkage effect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mining industries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adopting basic hypotheses of input–output economics, industrial linkage model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antitheses based on the latest available official data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from 2004 to 2010 and the 2007 Input–Output Table of China. The empirical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all mineral development industries, especially coal mining and washing, and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xtraction industries, have given a strong impetus to the increase of China's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GDP. Moreover, they have provided a large number of jobs, thereby alleviating ongoing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they have also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technology investment.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linkages demonstrates that mining industries are basic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roduce a significant impetus to its downstream industries, but create weak pull effects in term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mining industr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China's fiscal revenue and per capital income. Hence, China's mineral development policy should (1) encourage additional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insure sufficient supply and expand the input effects; (2) attract additional talent to work in remote regions; (3)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resource regions; (4) adjust the interest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o enable the local regions to become more self-sufficient; and (5) enhance the legal environment so that companies can more readily undertake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voluntarily.  相似文献   
716.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指出我国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待整理土地面积及界限确定的方案,并采用因素追加法构建了5种土地整理潜力系数计算方法,分别是相对系数法、绝对系数法、绝对系数修正法、多因素加权法、投资能力系数法。  相似文献   
717.
为提高磷酸盐氧同位素(δ18OP)技术在内陆流域中的适用性,构建一种基于磷酸盐原位富集的δ18OP前处理方法。以水合氧化锆作为磷酸盐选择性吸附材料,制备磷酸盐原位富集凝胶。基于内陆流域的水环境特征,选择子牙河水系的牛尾河为原位实验场地,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原位富集凝胶最优的材料用量,富集时间以及洗脱时间。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的凝胶加入水合氧化锆用量3.17 g,富集时间5 h 43 min,洗脱时间50 min,最终可洗脱出0.039 mg磷酸盐。针对洗脱出的磷酸盐溶液,结合现有的纯化方法,最终构建适用于内陆流域的磷酸盐氧同位素前处理方法。本方法的成功建立能够为δ18OP技术在内陆流域中的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18.
排污收费标准制定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宏观污染控制规划方法学论研究排污收费标准制定理论和技术方法,取得如下结论;(1)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的排污收费标准等于污染物削减的社会平均边际成本;(2)在某些时期内,污染物的社会平均削减成本根据某些污染物特定的削减方式和削减技术来确定。  相似文献   
719.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地下水、大气和食物链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威胁。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对于了解其进入土壤后的归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类介绍了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各种方法,认为建立条件控制良好的模拟实验体系是进行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20.
响应面方法优化Fenton试剂处理甲萘酚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响应面方法(RSM)对Fenton试剂处理甲萘酚废水工艺过程进行优化,考察了Fe2+浓度、H2O2浓度和初始p H 3种工艺条件对甲萘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提出Fenton试剂降解甲萘酚废水的数学模型及优化后的工艺参数。Fenton试剂降解甲萘酚废水的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真实的曲面,方程的F值为24.90,相关系数(R2)为0.9573,调整相关系数(R2adj)为0.9188。通过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Fe2+浓度为0.89 g/L,H2O2浓度为0.79 g/L,p H为4.00。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的预测值为91.15%,与实测值90.78%接近。说明建立的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各主要因素的影响,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