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5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1379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93篇
综合类   3451篇
基础理论   516篇
污染及防治   264篇
评价与监测   389篇
社会与环境   780篇
灾害及防治   22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41.
Conventional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ethods, such as linear programming, non linear programming, dynamic programming and integer programming have been used to solve the cost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reg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In this study, a rive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a genetic algorithm (GA).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a river system contaminated by three determined discharge sources to achieve the water quality goal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cost optimization in the river basin. The genetic algorithm solution, described the treatment plant efficiency, such that the cos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for the entire river basin is minimized while the water quality constraints in each reach are satisfie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genetic algorithm can be applied for river water quality modeling studies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present methods.  相似文献   
542.
梯级筑坝显著改变了河流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了了解梯级筑坝对河流HCO_3~-的影响,本文对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的HCO_3~-浓度、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及相关的环境参数进行了长时间跨度的分析。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河流体系HCO_3~-浓度为1 42154~3 38752μmol/L,平均值为2 36321μmol/L;δ~(13)CDIC为-1066‰~-452‰,平均值为-854‰;梯级筑坝导致河流具有下游HCO_3~-浓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河流筑坝发电,易形成峡谷型深水水库。碳同位素证据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上层的光合作用和下层的呼吸作用成为控制发电水库碳循环的主要因素。这导致HCO_3~-浓度在水库剖面上呈现出由上层至下层逐渐增高的变化规律,再加上水库底层泄水的发电方式,最终导致梯级筑坝河流下游HCO_3~-浓度逐渐升高。本研究将加深梯级筑坝对河流碳循环影响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43.
不同河岸带修复策略对氮磷非点源污染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北江的重要支流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河岸带对非点源污染削减作用的模拟结果,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不同河岸带修复策略对非点源污染的削减作用,使用效益-成本指数表征TN和TP削减率提高幅度与增加河岸带面积的关系,比较不同河岸带修复策略的效率.结果表明:河岸带对TN和TP的削减能力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各修复情景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河岸带对TN和TP的削减率(TN:23.36%~30.72%;TP:27.19%~39.86%),河岸带增加总面积与削减率呈现对数增长关系(P<0.05).选择综合考虑了流域非点源负荷量以及河岸带状况的优先修复子流域进行河岸带修复时,效益-成本指数达最高为1.19%.  相似文献   
54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水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于2013年6、7、10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进行了3个航次的环境调查,获取了盐度、营养盐、COD及重金属等指标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该海域的水质状况,并分析影响该海域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14项调查指标转换提取为4种主成分,共解释了67.31%的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影响该水域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氮营养盐、盐度、SiO32--Si和砷.主成分综合得分分析表明,黄河口及邻近水域2013年10月、7月、6月水质污染状况依次降低;空间上总体呈现出以黄河入海口为中心,向邻近海域递减,河口附近及南部水域污染较严重的格局.黄河径流污染物是主要污染源,应加强黄河口及其上游的水环境保护,从而改善黄河口及邻近水域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545.
南汀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娟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3):44-45,43
南汀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可耕地少,且上游植被稀少。应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制止不合理人为活动对水土保持的破坏,推进清洁生产,提高环境意识,改善和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46.
MekongRiverisoriginatedinthenorthernrangeofTibetQinghaiPlateauofChina,flowingthroughsixcountries,theyareChina(YunnanProvince),M?..  相似文献   
547.
涡河流域中部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涡河流域中部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但普遍面临着污染及水质异常等问题.本文在调查采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 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对不同深度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下水总体为弱碱性水,不同深度地下水中的优势阴、阳离子均为HCO3-和Na+.浅层...  相似文献   
548.
黄河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泥沙对其参数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河干流1980,1992~1999年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与泥沙含量监测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探讨了泥沙对CODM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泥沙中腐殖质的成分之一富里酸能溶解于酸,在水样加酸处理过程中将进入水相,且富里酸能被化学氧化剂所氧化,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生物氧化和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因此,由于泥沙的影响,CODMn夸大了耗氧性有机物的污染;(2)黄河干流河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从上游至下游存在增加的趋势;(3)1992年干流河水的BOD5显著大于1980年的BOD5,在1992~1999年间,河水BOD5的年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枯水期均值存在上升的趋势,而丰水期均值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由此表明,耗氧性有机污染物的点源排放在增加,而面源排放的增长趋势不明显,甚至存在降低的趋势;(4)黄河干流的耗氧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点源排放,BOD5的点源与面源负荷的多年均值之比为2 81.  相似文献   
549.
长江流域点源氮磷营养盐的排放、模型及预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通过分析1985~2003年长江流域向河口/东海排放的点源营养盐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长江点源营养盐排放模型,并预测2020年长江流域点源氮磷排放情况.模型基于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氮磷排放量、以及污水处理率等因子,在99%的置信度上,氮磷模型的方差解释量分别达到92.3%及93.2%.基于此模型预测2020年长江流域点源氮排放量将达到(95 9±6 6)×104t,点源磷排放量达到(12.3±0.6)×104t.此外,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点源营养盐通量仍然是长江输送营养盐总量的主要部分,是影响河口/近海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0.
黄河口无机碳输运过程对pH异常增高现象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向上  张龙军 《环境科学》2007,28(6):1216-1222
为研究黄河无机碳的输运过程及有效入海通量,通过对2004年至2006年黄河口汛期和非汛期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无机碳参数、溶解氧饱和度、叶绿素和NH+4、 PO3-4的分析得出,黄河口低盐度区pH出现相对于淡水端异常增高现象,而恰在此区域DIC出现亏损现象,黄河口淡-咸水混合区域pH异常增高现象可以表征无机碳的沉降作用.淡咸水混合初期生物好氧呼吸作用的降低能够导致pCO2的迅速降低是造成低盐度区pH出现相对于淡水端异常增高现象的主要原因.根据河口溶解物质的保守混合模型,发现混合过程中ΔDIC与ΔTA是1∶1的关系,表明DIC出现亏损是由于HCO-3清除造成的,汛期和非汛期黄河口无机碳的沉降作用能够清除输入到河口DIC总量的10%,即黄河口每年可清除1.21×105 t河流输入的溶解无机碳,DIC的有效入海通量约为10.86×105 t,通过评估,黄河流域风化作用吸收的大气CO2量将有10%左右被河口无机碳沉降作用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而流域风化作用固定的CO2在河口将有2.24×105 t(以CO2计)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