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5篇
  免费   1758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22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819篇
综合类   3664篇
基础理论   667篇
污染及防治   271篇
评价与监测   456篇
社会与环境   803篇
灾害及防治   235篇
  2025年   85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5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troductionRiparian systems are aquatic-terrestrial ecotones withunique biotic , biophysical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Gregory, 1991 ; Naiman, 1997 ; Wiens , 2002) and areshaped by fluvial geomorphic processes . Riparian plantcommunities perform an i…  相似文献   
592.
雅鲁藏布江源区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雅鲁藏布江源区是世界上最高的江河源,其生态功能状况直接影响其水源涵养功能以及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日喀则和拉萨等地区的生态安全。源区内土壤发育程度低,气候干旱多风、植被稀疏,风沙地貌发育。论文以雅鲁藏布江源区所在的马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RS和GIS技术,解译了1990年、2000年和2008年3期近20 a遥感影像,并结合DEM数据,分析风沙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对准确把握源区内风沙化土地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2008年,源区共有风沙化土地1 376.22 km2,其中,固定沙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36.03%,半固定沙地占28.10%,流动沙地占9.39%,裸露砂砾地和半裸露砂砾地分别占14.64%和11.84%;②源区风沙化土地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1990年为1 281.78km2,2000年为1 359.7km2,2008年为1 376.22km2,近20 a增加了94.44 km2;③从高程上看,分布在海拔4 600~4 800 m范围内的风沙化土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76.13%;从坡向上看,分布在平坦地区的风沙化土地占风沙地总面积的56.97%,其次为西南坡和南坡,比例分别为11.20%和8.66%。  相似文献   
593.
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其归因研究一直备受全球关注,现阶段研究多侧重于水文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针对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不足。论文利用Mann-Kendall法、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长江源区1957—2012年水文气象要素趋势性、波动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研究水汽通量揭示大尺度环流因子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序列具有正长程相关性,长江源区气候未来会继续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都存在着1~5、10~24和25~45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南亚季风是影响长江源区降水量和流量较为重要的大气环流因子,南亚季风驱动下的西南方向气流是长江源区主导气流和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594.
珠江三角洲降水化学成分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降雨)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该区可能存在二条降水物质通道,一条是从陆到海通道,从肇庆和广州分别至佛山、顺德、江门、台山、中山,至珠海出海,基本与西江和江河谷走向一致,另一条是从海到陆通道,从深圳始,到东莞和惠州,珠江口水面成为此二条通道的天然分隔屏障。地面源污染是造成该区局部降水酸度差异的调节因素,而造成全区降水酸化的根本原因是存在于平流层的区域性酸化大气层。南海海洋对降水  相似文献   
595.
采用WRF-CMAQ模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2015年1月进行数值模拟,结合CMAQ的集成源解析方法ISAM对S、N及其干沉降的来源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S、N干沉降量高值主要分布在广佛交界处以及珠江口附近,其逐日变化趋势主要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但在部分时间段受干沉降速率的影响亦相当显著.珠江三角洲区域内排放源对于S干沉降的平均贡献占比为36.2%,与其质量浓度区域内贡献占比相当,SO2干沉降速率增加以及背景风场变弱会使区域内贡献占比增加;区域内源对于N干沉降的平均贡献占比为32.4%,远小于其质量浓度区域内贡献占比,当NO2质量浓度减少,使得HNO3的质量浓度和干沉降量减少时,区域内贡献占比增加.对于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广州S干沉降的本地贡献为27.7%,N为14.2%;江门S干沉降的本地贡献为9.6%,N为8.8%.2个城市对比而言,广州受本地的影响较江门显著,江门受其上风方向广州和佛山两市输送的影响显著,但当背景风场减弱时,江门本地贡献会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96.
在分析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产生背景及区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运行效果评价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根据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认为2005年这一地区是有可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政策目标的。但是,2010年该地区耕地拥有量将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相差9.12%,因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度较大。同时,研究区域所属的11个城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具体有4种类型:一是可以实现平衡的,为江苏省泰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二是较难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和浙江省嘉兴市;三是难以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和扬州市;四是实现平衡可能性不大的,为上海市。同时,文章还认为耕地质量的改善对于区域耕地保护具有实质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97.
由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高效性,农药被广泛地应用于农林业的各类生产活动中,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某些传统有机氯农药因其对人类以及生态系统的危害而被禁用,取而代之的新型低毒高效农药的种类和使用量不断增加.本文以黄海及长江口海域中 4种新型农药:氟乐灵(trifluralin)、毒死蜱(chlorpyrifos)、百菌清(chlorothalonil)和三氯杀螨醇(dicofol)为研究对象,于 2017年采集黄海及长江口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 4种新型农药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并评估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黄海及长江口海域频繁检出 4种新型农药,毒死蜱和三氯杀螨醇是检出的主要农药,水体(颗粒相与溶解相之和)和沉积物中总浓度范围分别为 37.56~418.1 pg/L和 215.2~2035 pg/g dw,表明三氯杀螨醇在被禁用之前在中国仍然具有较高的使用量.水体中 4种农药的高值区域主要位于北黄海近岸站位和长江口沿岸,整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这可能与沿海密切的农业活动排放有关;沉积物中 4种农药的高值区域主要位于泥质区.黄海海域 4种农药检出浓度普遍高于长江口海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4种农药中百菌清的风险水平高于其他几种,但整体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比较低.  相似文献   
598.
通过对沈阳市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回顾、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行排污许可讧制度提供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99.
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6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量在月尺度和日尺度上验证了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卫星降水数据的精度,并在此基础上基于TRMM月降水数据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体上,TRMM月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量相关系数R=0.902,斜率K=0.849,数据精度较高,数值上比站点实测降水量略微偏低;就单个站点而言,大部分站点相关系数较高,偏差较小,但波密站相关系数相对较低,江孜站和南木林站数据偏差相对较大。TRMM日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量相关系数R=0.466,斜率K=0.451,数据精度较低,与站点实测降水量一致性较差。在降水空间分布上,雅鲁藏布江流域整体呈现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趋势,不同区域间差异极其明显;在降水时间分布上,大部分降水集中在6至9月,12月至第二年2月很少有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600.
黄河流域集聚着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关中平原、山东半岛、中原5座国家级城市群.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速度过快使得水资源利用不公平问题日趋严峻,导致城市群资源难以实现高效配置.本研究面向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在描述人均水足迹、人均水赤字、城市发展指数(City Development Index,CDI)与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Water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ESV)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与贡献系数评价了2010—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公平程度,并通过综合发展贡献系数和生态服务贡献系数识别了城市群功能类型,结合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框架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影响水资源利用公平性的路径.结果表明:①2010—2021年,城市群之间人均水足迹与人均水赤字具有明显差异,CDI的差值逐步缩小,但WESV的差值逐渐扩大;②水资源利用程度同CDI之间相对公平,综合发展基尼系数均值为0.255,但同WESV之间公平程度较差,生态服务基尼系数均值为0.497, 表明城市群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公平的问题.仅有兰州-西宁城市群属于“高发展贡献、高生态贡献”城市群; ③治理措施是影响黄河流域城市群 水资源利用公平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剖析了影响城市群水资源公平配置的因素,为提高黄河流域治理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