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体化氧化沟固液分离和回流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一体化氧化沟中固液分离和污泥回流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固液分离器的表面负荷SOR与污泥层厚度、回流污泥浓度等有关,计算模型为SOR=11+R·HwT·CuC0.固液分离器与二沉池的功效显著不同,所需面积远低于二沉池,在固液分离器内不发生污泥压缩、回流及时,不易受污泥沉降性能影响,是值得推荐的一体化氧化沟固液分离方式.  相似文献   
22.
城市化地区径流系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城市环境的特点出发。介绍了由美国水土保持局提出的计算径流量方法(SCS法)。通过杭州市不同功能区和上海青浦香花桥镇暴雨径流量的实例计算。对美国SCS法进行了修正。确定了适合计算上海附近城市化地区径流系数的理论方法.为城市水文、水环境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3.
结合基于遥感数据获得的土地利用结果与SCS水文模型,在GIS环境下模拟了深圳地区城市化不同阶段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深圳城市化的不同阶段,由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地表径流深度的变化亦有所不同.在假设24h降水200mm的情景下,1980至1988年间,深圳地区城市化使其扩张地区的地表径流深度减少了0.33mm,而在1988至1994年和1994至2000年这两个阶段,城市化则使其扩张地区的地表径流深度分别增加了6.96mm和0.69mm.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无观察资料跨界小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物质通量及生态补偿问题,采用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计算东莞石马河流域的月径流量,通过分析不同断面水样化学指标并结合径流量,估算了2012年石马河主要物质通量以及不同行政区污染物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石马河流域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2008年6月,为9.12×108m3,最小值为8.61×106m3;不同时期的流域水质污染类型差异显著,2012年2月的水样重金属Mn、Zn、Cu和Fe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0.75、0.09~0.49、n.d.~0.09和0.55~9.86mg/L,6和11月则受N和P的污染,TN和TP浓度范围分别为6.66~30.05mg/L和0.05~2.49mg/L;2012年石马河重金属、N和P通量为318.16、12029和203.35t;在3次调查中,行政区对石马河N和P贡献率为惠州(59.78%和45.22%)>东莞(35.50%和38.92%)>深圳(4.71%和15.86%),重金属平均贡献率的排序为东莞(43.90%)>惠州(42.57%)>深圳(13.52%).  相似文献   
25.
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溪河水库作为广州市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水环境质量受到广泛关注. 利用基于SCS模型的污染负荷输出,对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 结果表明: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污染负荷为384.31 t/a,溶解态磷污染负荷为20.68 t/a.其中氮贡献最大的为林地,占50.93%;其次为园地,占18.10%.磷贡献最大的亦为林地,占49.22%;其次为旱地,占15.85%.溶解态氮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道路最高,为50.57 kg/(hm2·a);其次是水田,为33.60 kg/(hm2·a).而溶解态磷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最大是水田,为3.43 kg/(hm2·a);其次是道路,为3.19 kg/(hm2·a). 与水库流域颗粒态氮磷污染负荷比较表明,溶解态氮大于颗粒态氮,氮以溶解态迁移为主;溶解态磷则小于颗粒态磷,但由于颗粒态磷易随泥沙受阻或沉降,溶解态磷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依然是总磷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6.
刘国卿  张干  李军  刘向  彭先芝  邹世春  祁士华 《环境科学》2008,29(12):3320-3325
分冬、春航次采集了珠江口及南海北部近海海域大气样品,同时以广州和中山作为陆基对照点,对大气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为HCHs、DDTs和氯丹,其含量范围分别为 13~99、 73~390、 63~224 pg/m3(冬季航次)和10~106、 429~1 003、 1 724~9 638 pg/m3(春季航次).总体而言,春季航次期间的大气OCPs含量普遍高于冬季航次.研究发现,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OCPs主要受控于陆源污染的影响,呈现近陆点高和远陆点低的特点.大气中 α-HCH的含量已显著降低,而高含量 γ-HCH的检出与林丹的继续使用有关,“新”DDT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氯杀螨醇的生产和使用以及船舶防污油漆中使用的滴滴涕.春季航次期间大气氯丹含量的高值,源于白蚁高发期氯丹的大量使用以及来自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长距离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