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552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41.
基于2012年夏秋季大连湾海水中溶解态和不同粒级颗粒物中氮、磷、硅、叶绿素a的调查资料,对大连湾海水不同粒级颗粒物中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营养要素组成及营养盐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连湾海水中溶解态营养盐、叶绿素a高值区主要出现在臭水套和甜水套湾附近海域,并由湾内向湾外递减,各粒级颗粒物中营养盐分布趋势存在着不一致性,但高值区易出现在西北部海域; 除无机氮外,海水中营养盐总体表现出秋季高于夏季,各粒级叶绿素a浓度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磷是大连湾海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元素,硅是不同粒级浮游植物营养盐的限制要素;微微型浮游植物对现有的营养结构更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742.
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的正构烷烃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构烷烃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有机物质,其组成和分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是表征有机污染物来源的良好标志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2016年4月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的正构烷烃进行检测,首次报道了胶州湾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其含量在1.756~39.09μg·L~(-1)之间,主要由连续分布的C11~C_(37)正构烷烃同系物组成,没有明显的奇偶优势,但碳数为C_(21)~C_(33)的正构烷烃约占总正构烷烃的95.0%.胶州湾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的高值区以湾口为主,在湾内东北部和西部也有出现,这一分布特征与胶州湾东北部和西部河流带来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湾口码头附近的船舶航运带来的正构烷烃输入有关.水交换较为充分的湾中部和湾外海域正构烷烃总量在1.756~2.842μg·L~(-1)之间,平均值为2.196μg·L~(-1),可视为胶州湾正构烷烃的环境背景值.其碳数分布有明显的C_(24)主碳峰,前峰群有微弱的奇碳优势,后峰群有微弱的偶碳优势,表明这部分正构烷烃以藻类和海洋细菌等生物自生输入为主.人类活动对胶州湾的影响很大,输入的正构烷烃主要集中在湾口及湾内近岸海域,由C_(21)~C_(33)正构烷烃同系物组成,呈现出有微弱偶碳优势的后峰群单峰形分布特征,代表高度风化的石油类污染物.其含量在9.606~39.09μg·L~(-1)之间,约占胶州湾总正构烷烃量的83.7%.整体来看,胶州湾表层海水对正构烷烃的去除机制以蒸发、稀释等物理风化过程为主,从湾内向湾外风化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743.
根据2002至2003年福宁湾海域的监测资料,研究该海域PO4-P、DIN的时空变化特征、营养程度现状以及本海域的营养盐限制因子.研究表明:PO4-P、DIN含量均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福宁湾海域季度平均E值为1.48,水体已呈现富营养化状态;N/P〉16并不是福宁湾海域爆发赤潮的必要条件;福宁湾海域N/P值长期保持较高,秋、冬季N/P值较为稳定;PO4-P为福宁湾海域浮游植物生长营养盐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44.
海河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海河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海河沉积物已遭受重金属污染,其重金属含量高于渤海湾,而且峰值最高的区域出现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天津市区和塘沽区。将海河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不同颗粒组分的复合体进行分离,并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进一步证明,重金属含量随沉积物复合体颗粒尺寸增大而减小。同时表明,渤海湾表层沉积物复合体比海河的颗粒大,砂质含量比海河高。渤海湾细小颗粒(<20μm)复合体含量(62.42%)低于海河(70.24%),而渤海湾粗砂(>200μm)组分(31.17%)比海河(17.83%)高得多。海河各粒级复合体上Cu、Pb、Cd的含量明显高于渤海湾中各粒级相应的重金属含量,平均是渤海湾的2倍左右,Cr在海河与渤海湾各粒级含量相对来说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45.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厦门同安湾赤潮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2005年同安湾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了同安湾赤潮前和赤潮中的实时在线监测资料,并与相关资料进行比对。初步建立数理统计预报和经验预报两种预报模式,进行同安湾2种藻类(中肋骨条藻、旋链角毛藻)赤潮短期预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可提前1~3 d对同安湾的中肋骨条藻或旋链角毛藻赤潮进行预警。同安湾在线监测的赤潮预警值初步定为:溶解氧饱和度105%、叶绿素8.0μg/dm3。  相似文献   
746.
莱州湾盐度变化现状及其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莱州湾生态监控区2004年5、8月份两个航次的盐度监测资料,结合近40a污染监测网莱州湾海域的监测资料和历年黄河入海径流量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了近年莱州湾盐度变化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40 a莱州湾盐度变化趋势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莱州湾盐度值与以前相比有明显升高。黄河径流量锐减和断流是引起莱州湾盐度升高的主要原因。莱州湾盐度升高,对莱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湾内产卵场、育幼场和海洋生物群落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7.
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C、N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爱军  陈坚  李东义  卓志强 《环境科学》2007,28(10):2361-2368
在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采集了6根短柱状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并计算了中值粒径,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含量.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介于9.2~18.5 μm之间;水头光滩湿地沉积物TIC含量约为0.137%,高于附近互花米草湿地的含量(0.014%~0.038%),TIC主要集中在粗颗粒部分.沉积物TOC、TN含量分别介于0.939%~2.057%和0.163%~0.260%之间,互花米草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对C、N的富集能力很弱;周边的排污活动使水头地区的TOC含量明显高于洛阳江河口地区.沉积物TOC、TN含量与中值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很弱,TOC与TN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互花米草湿地TN含量与C/N、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湿地的TOC与C/N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初步说明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的TOC主要来源于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及植被自身生产.  相似文献   
748.
微塑料(MPs)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了解海湾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揭示微塑料沉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厦门湾选择了5个典型沙滩,根据潮汐变化,同时在高潮线、中潮线和低潮线分层采集了0~10、10~20和20~30 cm的沉积物柱状样品,研究了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湾沙滩45个沉积物样品中均检出微塑料,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9~260 n ·kg-1,平均丰度为(114±26) n ·kg-1;微塑料形状主要为纤维状、碎片状、颗粒状和泡沫状,其中纤维状占比最大;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赛璐芬(cellophane)和聚乙烯(PE);微塑料的颜色包括透明、蓝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等.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因沙滩位置、潮间带位置和采样深度的不同呈一定的规律,并且波浪、潮汐、岸线形状、风、游客数量和海漂垃圾清洁等自然和人为多种因素均影响沙滩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沙滩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为微塑料的陆海传输提供依据,对海漂垃圾及岸滩垃圾收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49.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正面临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胁迫。基于人类压力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大湾区湿地分布与人类压力的空间关系,以此识别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湿地。结果表明:(1)大湾区湿地较多分布在珠江西岸,而城市内部的湿地较稀缺;人类压力在城际、城内各有差异,珠江东岸较西岸高;湿地分布、人类压力在空间上均具相关性。(2)筛选后的空间聚类类型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湿地:重要湿地、潜在的重要湿地、非重要湿地。(3)重要湿地,人类压力较高,主要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地区,需同时发挥生态和景观效益;潜在的重要湿地,人类压力较低,多分布在珠江入海口及珠江西岸;非重要湿地,零散分布在各地,容易消失。研究结论为探究人类压力影响下的湿地演变奠定基础,为保护利用湿地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50.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位于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我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7年和2000年2个时期的TM影像,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及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建设用地、水体和养殖用地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水田、旱地、滩地、林地和盐田呈减少趋势。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斑块平均面积由0.245 km2降至0.173 km2,斑块密度则由4.081个/km2提高到5.781个/km2,斑块数量增加了42%。由于斑块的破碎化,大部分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边界密度、形态指数、分维数和斑块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市化和非农化的发展使得建设用地格局指数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