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4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06篇
基础理论   129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叉鞭金藻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废水中微量Pb^2 。结果表明,培养4d左右的叉鞭金藻对Pb^2 的去除能力最强;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大,藻体对Pb^2 的去除率也增大;当pH为5~7时,藻细胞对Pb^2 有较好的吸附作用。研究还表明,叉鞭金藻对Pb^2 的生物吸附经历了快速的吸附和缓慢的吸收两个步骤;离子强度Pb^2 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叉鞭金藻对Pb^2 的生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32.
Bacteria capable of growing on poly(3-hydroxybutyrate), PHB, as the sole source of carbon and energy were isolated from various soils, lake water, activated sludge, and air. Although all bacteria utilized a wide variety of monomeric substrates for growth, most of the strains were restricted to degrade PHB and copolymers of 3-hydroxybutyrate and 3-hydroxyvalerate, P(3HB-co-3HV). Five strains were also able to decompose a homopolymer of 3-hydroxyvalerate, PHV. Poly(3-hydroxyoctanoate), PHO, was not degraded by any of the isolates. One strain, which was identified asComamonas sp., was selected, and the extracellular depolymerase of this strain was purified from the medium by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and by chromatography on DEAE-Sephacel and Butyl-Sepharose 4B. The purified PHB depolymerase was not a glycoprotein. Th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es of the native enzyme and of the subunits were 45,000 or 44,000, respectively. The purified enzyme hydrolyzed PHB, P(3HB-co-3HV), and—at a very low rate—also PHV.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 with six or more carbon atoms per monomer or characteristic substrates for lipases were not hydrolyzed. In contrast to the PHB depolymerases ofPseudomonas lemoignei andAlcaligenes faecalis T1, which are sensitive toward 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 (PMSF) and which hydrolyze PHB mainly to the dimeric and trimeric esters of 3-hydroxybutyrate, the depolymerase ofComamonas sp. was insensitive toward PMSF and hydrolyzed PHB to monomeric 3-hydroxybutyrate indicating a different mechanism of PHB hydrolysis. Furthermore, the pH optimum of the reaction catalyzed by the depolymerase ofComamonas sp. was in the alkaline range at 9.4.  相似文献   
133.
酵母菌与两种硫杆菌复合对污泥中三价铬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LX5(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LX5)、氧化硫硫杆菌TS6(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TS6)和耐酸性酵母菌R30(Rhodotorula sp.R30)对重金属铬(Cr3+)的耐受性.结果表明,700mg/L的Cr3+对硫杆菌LX5、TS6的生长和氧化活性影响不大,但Cr3+浓度大于500mg/L时明显抑制酵母菌R30的生长.酵母菌R30与硫杆菌LX5和TS6复合能明显加速污泥淋滤的进程,最佳复合比为酵母菌R30接种量2.0%,硫杆菌LX5和TS6接种量10%.分别用含酵母菌R30数量为104个/mL和102个/mL的酸化污泥作接种物进行污泥淋滤,发现淋滤过程中pH值下降的速度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淋滤起始时添加2.0%的酵母菌R30,则淋滤反应提前36h结束.由此可见,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污泥淋滤中,污泥中所含耐酸性酵母菌的数量是加快淋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4.
青霉菌GX2对蒽醌染料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GX2生长菌体对 4种蒽醌染料均表现出优良的吸附性能 ,但由于染料分子的结构不同 ,吸附速率和吸附率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染料对菌体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即使在很高的染料浓度下 ,GX2生长菌体仍表现出很强的吸附性能 .对 250mg/L活性艳蓝KN-R的吸附率高达 100% ,对 400mg/LKN R的吸附率也可达91.4% .在 0~2%范围内 ,随着盐度 (NaCl)的增加 ,菌体干重增加 ;颗粒状菌团的直径却随之减小 ,比表面积增大 ,对GX2生长菌体的染料吸附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碳源浓度通过影响菌体的生长而影响染料吸附 ,当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大于 2.5g/L时 ,即可使浓度为 120mg/L的活性艳蓝KN R溶液完全脱色 .生长菌体具有比静止活体和死体更好的吸附性能 .  相似文献   
135.
青霉菌(Penicillium sp.)对三种活性染料的吸附和降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4C标记底物的矿化实验发现青霉菌对多聚芳香族化合物有一定降解能力,本研究以3种偶氮和蒽醌型活性染料为作用底物,结果表明,青霉菌G-1 (Penicillium sp.)对染料进行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Qmax)可达169.5~243.9mg/g干重,被吸附染料最早在第4d完全脱色降解,有菌丝和去除菌丝的培养液中再次加入染料,均可在20~30h内使染料完全脱色降解.  相似文献   
136.
运用隔离生态水区(mesocosm)的手法模拟再现小型封闭水体环境,对水培植物过滤法(HBFM)去除藻类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藻类去除率平均可达61.1%,对有毒藻类Microcystis sp.的去除效果尤其明显.通过建立生态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出在循环比(日处理水量/封闭水体容量)为 0.2 的条件下,应用 HBFM 在 45d 内就可以使封闭水体的 Chl.a 浓度从 100μg/L 降低到 10μg/L .  相似文献   
137.
褐煤降解真菌—青霉菌P6的胞外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具有强降解褐煤能力的青霉菌株P6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可产生较强的过氧化物酶(包括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并具有酯酶活性,不产生内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粗酶液依次经8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得到一个具有藜芦醇氧化活性的的木素过氧化物酶洗脱峰,藜芦醇氧化活性达5760U/L,比活力达7.52U/mg,纯化倍数150.4倍.  相似文献   
138.
氯酚类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Q67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淡水发光菌Q67——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生物材料,分别研究了2-氯酚,2,4-二氯酚和2,3,4-三氯酚及其等剂量、等毒性单位配比混合物的发光抑制毒性,并采用相加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评价了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3种氯酚对Q67菌的EC50值分别为99.57,25.19和3.42 mg/L,说明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氯酚的二元和三元混合物的毒性作用明显高于化合物的单一毒性. 2种评价指数均采用评价标准的95%置信区间,避免了由实验误差引起的不准确性. 氯酚混合物对Q67菌的联合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相加作用,只有2-氯酚与2,3,4-三氯酚的组合为弱的协同作用. 氯酚的等剂量和等毒性配比混合物毒性作用的评价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9.
红球菌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及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株降解氯氰菊酯的红球菌(Rhodococcussp.)CDT3为材料,研究了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培养时间、添加营养物).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8.0时,CDT3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最高,添加少量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汁均能促进它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研究了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代谢途径,通过GC-MS分析,证实氯氰菊酯被CDT3降解后的产物是3-苯氧基苯甲酸(3-PBA)和二氯菊酸(DCVA),推测氯氰菊酯是由CDT3产生的羧酸酯酶降解的,作为验证,提取了CDT3的粗酶液,并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了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140.
精噁唑禾草灵微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精噁唑禾草灵生产废水排放口处污泥中分离的产碱菌属H(AlcaligenesspH)对精噁唑禾草灵有较好的降解,降解浓度分别为100mg·l1,50mg·l1,25mg·l1的精噁唑禾草灵120h的降解率分别为4576%,6596%,6947%;利用HPLCMS对精噁唑禾草灵的微生物降解产物之一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精噁唑禾草灵水解是产碱菌属H降解精噁唑禾草灵的途径之一,其产物为(R)2[4(6-氯1,3苯并噁唑2基氧)苯氧基]丙酸和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