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855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8 毫秒
31.
目的研究船用钢板材料在长江淡水环境中的初期腐蚀行为。方法运用形貌分析、腐蚀质量损失、XRD、开路电位、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Q235B和CCSA两种船用钢板材料在室外长江淡水环境中不同暴露方式(水面大气、半浸、全浸)及不同浸泡时间(0.5,1 a)腐蚀行为;室内长江淡水环境不同暴露方式(半浸、全浸)浸泡768 h内的腐蚀行为;室内长江淡水环境全浸泡下在不同时间(0~14 d)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两种船用钢板材料在武汉长江淡水中腐蚀严重,半浸泡环境下腐蚀速率最大,达到100μm/a,水面区大气腐蚀速率最小,腐蚀速率为30μm/a左右,全浸区腐蚀速率为80μm/a左右,1 a和0.5 a的腐蚀速率相近,CCSA耐蚀性优于Q235B。室内长江淡水浸泡环境下两种船用钢板材料腐蚀电位随时间而降低,2d后趋于稳定;半浸泡环境下腐蚀速率大于全浸区;极化曲线说明浸泡2 d后,腐蚀速率降低且趋于稳定。结论 CCSA耐蚀性优于Q235B,半浸泡环境下腐蚀最严重,其次为全浸区,水面大气环境腐蚀最小。  相似文献   
32.
×飞机半封闭部位局部环境谱当量加速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局部环境谱当量加速关系。方法以×型飞机某半封闭关键部位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在机体中所处的位置及服役环境中各气候条件编制局部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分别进行试验室周期浸润加速腐蚀和自然环境暴晒。借助涂层宏观、微观形貌检测、色差、光泽度等常规性能检测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对两种不同环境下试验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试验室周期浸润加速腐蚀196.6 h,相当于舰面停放1年,且经过实验室2个周期加速腐蚀与自然环境暴晒2年的试验件涂层形貌、失光率、色差、电化学性能一致。结论该局部环境谱当量加速关系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3.
储罐钢08MnNiVR和SPV490Q在石油沉积水中腐蚀性能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超  贾思洋  张波 《装备环境工程》2013,10(5):81-84,89
采用电化学试验、浸泡试验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储罐钢08MnNiVR和SPV490Q在石油沉积水中的腐蚀性能差异。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08MnNiVR在石油沉积水中的自腐蚀电流比SPV490Q略大。浸泡试验结果表明,中短期试验时,08MnNiVR的腐蚀率略大;较长期试验时,SPV490Q的腐蚀率略大。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结果表明,08MnNiVR和SPV490Q在石油沉积水中均具有高应力腐蚀抗力。  相似文献   
34.
LD2铝合金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LD2铝合金广泛应用于直升机结构中。铝合金构件在服役过程中会承受环境所造成的疲劳损伤,从而大大降低其服役寿命,因此必须要研究该材料的腐蚀行为。利用SEM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对铝合金腐蚀损伤行为进行了高精度微尺度研究,并在疲劳断口上发现腐蚀坑底部的“隧道”,该腐蚀隧道会使腐蚀损伤评定过于保守,为结构寿命预测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5.
航空高强度LY12CZ铝合金腐蚀剩余强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研究LY12CZ铝合金在腐蚀环境下的强度退化规律。方法按ASTM标准对常温下的LY12CZ铝合金进行预腐蚀,测量腐蚀坑的深度,统计腐蚀坑数目,进行数理统计,获得其几何尺寸的分布。利用MTS880试验机进行静拉伸试验。建立腐蚀坑的物理模型,基于腐蚀坑平均特征参数和最大特征参数,利用AFGROW软件进行剩余强度预测。结果剩余强度随着腐蚀损伤加深而逐步减小。结论与实验值对比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Z41H-160型阀体端法兰断裂件的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断口形貌观察、EDS能谱分析和维氏硬度测试等研究,表明阀体热处理不当致使硬度超高,阀门结构不合理导致硫化物应力腐蚀是阀体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基于腐蚀图像包含大量腐蚀信息的客观现实,将数字图像技术和不变矩理论应用于腐蚀图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用腐蚀图像的7个不变矩特征值来描述腐蚀形貌特征,利用概率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了以不变矩为特征参数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模型,实现了金属材料腐蚀等级的评定。以铝合金材料在EXCO溶液中加速腐蚀等级评定为例,分析表明,不变矩作为一种高度浓缩的图像特征,能够表示腐蚀形貌与腐蚀特征的映射关系,该方法简单易行,识别率可达到87.95%,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8.
锌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大气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显赫  王振尧  汪川 《装备环境工程》2012,9(3):108-110,124
通过锌在红沿河核电站的大气暴露试验,研究了锌在红沿河地区SO2,Cl-含量较高以及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的腐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锌的腐蚀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锌表面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分析了腐蚀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呈线性关系的原因,并探讨了锌在SO2,Cl-含量较高以及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39.
对海底管线穿孔后如何阻止溢油、减少海上.油污染,提出了采用负压保护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0.
We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a natural biocide with four chemical tetrakishydroxymethyl phosphonium sulfonate, benz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and formaldehyde, glutaraldehyde, to control microbial induced corrosion in oil pipelines. The efficacy of biocides were monitored against Desulfovibrio vulgaris and Desulfovibrio gigas in experimental pipes by measuring cell counts, H2S production, Fe(II) production,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structure of biofilm. The treatment with cow urine had minimum planktonic cell counts of 3 102 CFU/mL as well as biofilm cell counts of 9 101 CFU/mL as compared with tetrakishydroxyl methyl phosphonium sulfonate, benz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formaldehyde and glutaraldehyde. Sulfide production was the lowest with cow urine (0.08 mmol/L), followed by tetrakishydroxymethyl phosphonium sulfonate 0.72 mmol/L. On day 90 of treatment, Fe(II) production was also found to be the lowest with cow urine.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biofilm bacteria were killed by cow urin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ow urine mediated control of microbially induced corrosion, and this is indicative of its potential as a viable substitute of toxic biocide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seems to be the first report which screens possible biocidal activity by cow urine as compared to the most common biocides which oil industry is currently u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