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全国死亡百人以上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了1990~2005年我国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此类事故共计25起,总死亡人数4340人。此外,进一步分析了这些事故的类型、所属行业和发生时间等,找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最后,对死亡百人以上事故的预防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S-100 protein, which is found essentially in the astrocytes of the nervous system, was assayed in amniotic fluids by Particle Counting Immuno Assay. It was present in 19 cases of anencephaly out of 26, in 1 case of open spina bifida out of 5 and in each of the 4 cases of fetal death, whereas it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48 control amniotic fluids collected between the 16th and the 35th week of gestation. Thirty-one amniotic fluids from fetuses with othe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were devoid of detectable S-100. The presence of S-100 in amniotic fluid of anencephalic fetuses can presumably be considered as a biological sign of necrosis of the exencephalic brain and seems specific to damag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ccompanied by neural tube defect.  相似文献   
43.
长江口海域悬浮物的粒度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重光  于炜  杨扬 《环境科学》2010,31(3):618-625
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X C型),在不扰动天然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情况下,于2008年7月在长江口海域测量了24个站位不同层次悬浮絮凝体的粒径分布和体积浓度.结合同步测得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浊度数据,得出了长江口海域悬浮物的粒度特征并进行了成因分析.长江口观测海域悬浮物的平均中值粒径为4.69φ,粒级分布具有分选较差、峰态宽、近对称的特征.悬浮絮凝体的垂向平均体积含量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中值粒径却具有增大的趋势;在31.0°N断面,平均中值粒径从11μm增加到了60μm.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细颗粒悬浮泥沙的含量显著降低,而一些粒径较大的生物体或大粒径絮凝体的含量相对增多,造成了中值粒径的明显增大.本次观测所得的有效密度在246~1 334 kg/m3之间,平均为613kg/m3.当悬浮物含量较高时,由于大絮凝体比小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快,大絮凝体有效密度小于小絮凝体,从而导致悬浮物的中值粒径随水深的增大而明显增大,絮凝体有效密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37和44站有效密度与中值粒径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  相似文献   
44.
表面活性剂去除土壤和地下水中LNAPLs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建  陈家军  卢毅 《环境科学》2009,30(7):2153-2159
去除多孔介质中滞留的LNAPLs,表面活性剂对LNAPLs的增溶和降低界面张力是关键.在实验测得不同浓度Triton X-100溶液对正十六烷的增溶以及它们之间界面张力的基础上,通过平衡清洗实验和砂柱冲洗实验分析了不同形态正十六烷的产生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正十六烷溶解能力与Triton X-100浓度成正比,当Triton X-100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计算得摩尔增溶比MSR=1.680 4,胶束相/水相分配系数对数值lgKmc=1.715 8;正十六烷-Triton X-100溶液之间界面张力与Triton X-100浓度成反比,其变化规律符合高斯模型(R2=0.996 4);溶解态正十六烷和自由态正十六烷与增溶和降低界面张力分别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增溶和降低界面张力都对多孔介质中正十六烷去除有影响,其中降低界面张力可以有效增加多孔介质中正十六烷的流动性,在正十六烷去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The laccase-catalyzed conversion of bisphenol A (BPA) in aqueous solutions was studied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nonionic surfactant Triton X-100.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Triton X-100 into the reaction system increased the conversion of BPA, especially near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of Triton X-100. Also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ability of laccase was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presence of TritonX-100. Studies on the endogenous fluorescence emission of laccase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e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riton X-100 and laccase,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folding and stabilizating of laccase. The binding of Triton X-100 to the laccase surface also mitigated the inactivation e ect caused by the free radicals and polymerization products. Under otherwise identical conditions, a lower dosage of laccase was needed for the higher conversion of BPA in the presence of Triton X-100.  相似文献   
46.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菌株B35和T100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TX-100)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抑制了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且TX-100的毒害作用强于Brij35.另外,菌株B35和T100对土壤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TX-100有强降解作用,经菌株B35处理后,茶园土和菜园土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的降解率分别为67.26%~72.55%和67.86%~82.55%;经菌株T100处理后,茶园土和菜园土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的降解率分别为66.02%~70.04%和72.02%~72.27%.微生物活度与有机质含量和毒性物质密切相关.立即接种降解菌的降解作用弱于缓后接种.   相似文献   
47.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砂土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砂颗粒对Triton X-100的吸附能力总体较低,单位吸附含量均<1.1 mg/g;砂颗粒吸附Triton X-100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吸附剂浓度效应,砂颗粒上Triton X-100含量随着固液比(吸附剂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吸附容量qm与平衡常数KL值随固液比变化而变化,Langmuir方程适用范围是起始浓度C0相对较小的固液吸附体系;0.5~1 mm石英砂的吸附能力略>0.2~0.5 mm石英砂,0.5~1 mm和0.2~0.5 mm石英砂吸附Triton X-100变化特征具有显著的一致性,采用高斯拟合模型可以反映出石英砂吸附Triton X-100的变化规律,相关系数R2均>0.98。  相似文献   
48.
甲苯与TX100溶液间气液平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EPICS(equilibrium partitioning in closed system)法研究了甲苯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溶液间气液平衡分配关系.研究表明,甲苯的表观亨利系数(Hc)随TX100浓度的增加而降低,TX100可明显地影响甲苯在气液相的分配行为,抑制甲苯挥发;当TX100的浓度低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浓度的增加对Hc影响不明显,抑制甲苯挥发能力相对较弱;浓度大于CMC,Hc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温度对Hc的影响显著,温度升高,相应Hc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49.
Triton X-100在黄土上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体系下,应用批实验法研究了Triton X-100在天然黄土上的吸附行为与平衡时间、Triton X-100浓度、溶液离子强度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Triton X-100在黄土中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0 min,其吸附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应拟合参数Qe、k1、r2分别为3.041 mg·g-1、0.102 min-1、0.993 4.吸附等温线明显为非线性,在利用的4种等温吸附模型中,Sips模型对实验数据提供了最佳的拟合,其拟合参数Qmax和r2分别为3.202 mg·g-1和0.998 7.溶液离子强度和pH值对Triton X-100在黄土上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其吸附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pH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Cl~-作用下AerMet100钢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和微区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开展盐雾腐蚀试验,对AerMet100钢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分析。盐雾试验不同时间后,通过SKP测试,得到试样的表面电位分布,通过Gauss拟合,对试样表面扫描开尔文电位的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erMet100钢在盐雾腐蚀试验过程中的腐蚀行为从点蚀开始,逐渐发展为均匀腐蚀。腐蚀产物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疏松,内层致密。由于腐蚀反应过程中生成大量铁的氧化物及羟基氧化物,因此,内外层腐蚀产物中含有大量的Fe、O元素;内外锈层中均含有少量的Cl元素,表明Cl~-参与了腐蚀反应过程;内外锈层中Cr、Co、Ni等合金元素的存在,使得锈层具有离子选择性、致密性,加速了锈层的产生。未腐蚀的试样表面电位分布比较均匀,集中程度较高,即电位差较小,总体电位差为152 mV,有少量表面活性点随机分布,此时试样表面阴极和阳极分布不规则。盐雾试验3天后,试样表面电位正移,分布趋于分散,电位差增大,总体电位差为270m V,产生较为明显的阴极区和阳极区,由于吸附在试样表面活性点附近的Cl~-破坏了表面的氧化膜,腐蚀情况逐渐发生。盐雾试验6天后,试样表面电位进一步升高,分布更为分散,电位差略有减小,总体电位差为180 mV,由于腐蚀产物层的不断扩展,试样表面已经分为明显的较大面积的阴极区和阳极区。结论 Cl~-的侵蚀作用破坏了基体表面的氧化膜,使得AerMet100钢的腐蚀在夹杂物处发生。腐蚀产物能够阻碍Cl~-的渗透,对基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