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76篇
  免费   1360篇
  国内免费   3581篇
安全科学   2429篇
废物处理   170篇
环保管理   2870篇
综合类   10975篇
基础理论   2070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413篇
评价与监测   1104篇
社会与环境   1942篇
灾害及防治   1133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658篇
  2020年   630篇
  2019年   580篇
  2018年   516篇
  2017年   682篇
  2016年   822篇
  2015年   878篇
  2014年   839篇
  2013年   1067篇
  2012年   1321篇
  2011年   1465篇
  2010年   1062篇
  2009年   1052篇
  2008年   879篇
  2007年   1291篇
  2006年   1305篇
  2005年   1045篇
  2004年   869篇
  2003年   936篇
  2002年   769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612篇
  1999年   582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5篇
  1973年   12篇
  197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和体现.本文试借助分析影响农户耕种行为的相关因素来探讨其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综合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剖析耕地集约利用与其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在长期,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比较收入和耕地的产权保障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正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提高0.166、0.430和0.035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负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下降0.004和0.008个百分点.而在短期,各影响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作用方向相同而作用力大小不同.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的作用程度在短期与在长期是相似的;但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却更多体现在长期.因此,立足于稳定产权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农业政策导向更有利于在长期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12.
本文以湘江水质和水文数据为基础,首次结合各地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引入补偿标准系数,以湘江流域所在区域为例进行生态补偿资金测算,提出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初步设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指导,最终实现湘江流域区域共赢。  相似文献   
913.
通过对济南市南部山区50年降雨资料的分析,得出南部山区年降雨量为648mm,降雨季节性明显,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的降雨特点;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拟合了降雨频率曲线,分析了降雨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频率是2%,年降雨量在640mm以上的频率是50%。最后采用一维坡地径流模型对南部山区内的典型丘陵的产流量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14.
Ei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nite supply capacity of global resources and energy,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environment restrictive conditions,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not repeat the old development road of developed countries,either in 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pressure China is currently facing,or in view of China’s own resources endowment and stages of development,we must actively face such a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We must recognize that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may be a great restraint to the present and future eco-social development,and may also b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and new opportunity to push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pattern,to take a new road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demands us,on the one hand,to tak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to make efforts to control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 the capability of adapting to climatic change,and set up the overall plan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of our country,and 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unswervingly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ave energy,optimize energy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 biological protection in slowing and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915.
江苏阳澄湖螺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江苏阳澄湖螺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季节调查研究。共采集到螺类4科5属6种,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次优种为长角涵螺。阳澄湖螺类平均密度为220±47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331±469 g/m2,螺类密度和生物量在年际和季节间均无明显差异,但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密度在东湖区和中华绒螯蟹围网养殖区较大、西湖区最小,生物量围网养殖区最高、西湖区最低;铜锈环棱螺密度围网养殖区最高、西湖区最低,长角涵螺密度东湖区最高、围网养殖区次之、入湖河流及其它湖区极低。中华绒螯蟹养殖未导致围网养殖区螺类数量下降,螺类(主要是铜锈环棱螺)的投放可能是该区螺类密度、生物量及铜锈环棱螺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深是影响螺类群落整体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子;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铜锈环棱螺主要分布在叶绿素a较高的水域,而长角涵螺和纹沼螺则主要分布在透明度较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916.
三峡库区(重庆段)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漠化敏感性机理为基础,运用GIS与RS技术分别分析了喀斯特岩性因子、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因子、土壤类型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完成单要素的叠加运算,实现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石漠化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石漠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敏感区面积为17 376.5 km2(3765%),以高度和极敏感类型为主。(2)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水平地域差异特征,整体上呈现弧状 条带性分布。东北部和南部最为敏感,中西部基本为不敏感地区。(3)研究区石漠化现状与石漠化敏感性之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局部地区受人类不合理的干扰活动影响,石漠化现状与石漠化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17.
根据2007~2009年在长江干流的泸州、珞璜、宜都、武穴4个江段分别采集的数据,对这些江段鱼卵及仔鱼漂流特征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泸州江段和珞璜江段鱼卵及仔鱼昼夜漂流密度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长江中游宜都江段,鱼卵漂流密度在昼夜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WTBX〗n=38,p〖WTBZ〗=000),表现为6〖DK〗∶00的平均漂流密度13.02 ind./100 m3明显大于18〖DK〗∶00的密度3.28 ind./100 m3,仔鱼夜间漂流密度明显大于白天,于22〖DK〗∶00达到高峰值;武穴江段仔鱼漂流密度在昼夜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WTBX〗n=62,p〖WTBZ〗=000),8〖DK〗∶00的平均漂流密8621 ind./100 m3明显大于18〖DK〗∶00的密度4485 ind./100 m3。不同物种的鱼卵及仔鱼漂流密度亦呈现出一定的昼夜差异,宜都江段贝氏〖FK(W*5/5。1〗〖PS黎明政造字2.EPS;%84%84,BP〗〖FK)〗,草鱼和银鲴鱼卵主要分布在白天,鳙、鲢等种类分布在夜间;另外,鳙、银鮈、铜鱼和翘嘴鲌等多数种类的仔鱼仅在夜间有分布,而飘鱼属的种类主要分布在白天。通过采集到鱼卵发育期推算,四大家鱼、贝氏〖FK(W*5/5。1〗〖PS黎明政造字2.EPS;%84%84,BP〗〖FK)〗、银鲴和翘嘴鲌的繁殖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而花斑副沙鳅和鳊全天均有繁殖  相似文献   
918.
湖北“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层级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内在协调性是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国民生计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城市化概念与内涵的认知--城市化是一个“人口 经济 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中人是行为主体,经济是驱动力,空间是载体,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化具有如下特征:① 城市化总量时序演变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综合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趋势,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粗放增长的内在特征;② 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城市化导向型向经济城市化导向型转变的过程;③ 城市化相关系数的时序演变与人口城市化集聚程度>空间城市化集聚程度>经济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演变趋势密切相关,表明综合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地域协调性最高,而与经济的最低;④ 城市化等级体系空间结构及其时序演变具有首位度城市层级结构、城市层级结构动态演变,以及城市化地域协调性不强等特征;最后就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湖北省今后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19.
为了对2008年低温雨雪期间气象条件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给出定量评估,运用天气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低温雨雪冰冻期间武汉市主要气候特征,利用2008年初持续低温雨雪期间武汉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包括公交车、轮渡、汽渡)逐日停运数据,定义了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城市公共交通影响度,通过统计分析,找到了关键气象因子、关键期和低温临界指标,建立了气象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在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中,初发时期是公共交通影响的关键时期之一,影响度与积雪深度关系最密切,在公交车、轮渡、汽渡3种交通工具中,公交车影响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最密切,对武汉城市公交车造成明显影响的临界气温是17℃。该结论在实际的气象灾害评估业务工作中进行了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20.
Pyrzynska K 《Chemosphere》2011,83(11):1407-1413
With increasing public concerns for agrochemicals and their potential movement in the ecosystem, very sensitive, selective and precise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pesticides are needed. Because these substances are present usually at trace levels, the extrac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steps are so far essential for their detection. Discoveries of novel nanomaterials with unique propertie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use also in extraction techniques. This overview reports the recent applic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in the analysis of pesticides. The largest numbers of reporte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concern their role as a sorbent materials in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microextrac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