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561篇
基础理论   236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74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31.
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圆形巷道岩爆过程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FLAC模拟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圆形巷道的岩爆过程。为了模拟巷道开挖,利用编写的FISH函数删除巷道内部的单元。岩石服从摩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当围压较低时,剪切应变集中区域呈圆环状,围岩能保持稳定,不出现剪切带;当围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围岩中出现了"狗耳"形的V形坑,发生岩爆,但围岩也还能保持稳定;当围压进一步增加时,围岩中出现了多条狭长的剪切带,巷道的整个断面均遭到了破坏,发生强烈的岩爆。随着围压的增加,V形岩爆坑变大、变深,剪切带花样的对称性变差;在高围压时,剪切带花样与塑性力学中的滑移线网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532.
中国1990—1996年冰雹灾害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依据《中国减灾》公布的1990-1996年月灾情信息,建立了冰雹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中国冰雹灾害的组合类型,并绘制出了冰雹灾害的空分布图和时间变化图。  相似文献   
533.
杨玉莲  杨昆  罗毅  喻臻钰  孟超  李岑 《环境科学》2021,42(11):5100-5108
目前很少有PM2.5污染与植被覆盖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尝试对此进行补充.基于1998~2016年的PM2.5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栅格数据,以中国内地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NDVI值进行3个等级划分(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并计算相应等级的PM2.5污染浓度.在此基础上,从NDVI的景观尺度和类型尺度分析PM2.5污染的时空特征,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化NDVI景观格局指数对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东北经济区在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的区域,PM2.5污染较严重;而黄河中游、西南地区及大西北经济区则在植被覆盖相对较低的区域表现出较轻的PM2.5污染;②大部分区域的PM2.5随时间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③PM2.5与NDVI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显著(P<0.05)的区域相对较少;④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面积比(PLAND)、斑块数量(NP)、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LPI)和聚集度指标(AI)指数对PM2.5的影响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534.
城市化对水体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16,他引:43  
非点源污染现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水体污染的重大污染源.长期以来,农业非点源污染受到高度重视,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城市化是当今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水质、流域的水文和其他物理特性以及发生潜在非点源污染的突出形式.城市化对水体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非点源污染的"源"、"过程"和"汇"发生了变化.本文从描述-预测评价-应用的角度总结了国际上城市化对城市水体非点源污染影响的研究.目前主要侧重于用模型来描述城市化对城市非点源污染过程的影响,模拟预测非点源污染物的负荷等.从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的角度,探讨城市化和城市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关系.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综合影响研究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35.
目的有效评估某发射箱前盖发射任务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特征量为性能参数的可靠性验证试验和评估方法。结果通过开展前盖可靠性验证试验,结合开盖压力参数进行可靠性评估,发射任务的可靠度满足要求。结论基于性能参数的可靠性评估方法适用于高可靠性指标要求的成败型航天机械产品小子样评估。  相似文献   
536.
建国以来南京城市扩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文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以1949、1976年航空影像,1988-2003年陆地卫星(MSS、TM、ETM+等传感器)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获取南京市城市扩展信息。结合南京市经济社会数据,从扩展强度、人口-城市扩展指数、分形维数、扩展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南京城市扩展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3年南京城市规模扩展了10.15倍,城市扩展表现为3个阶段:1949-1976年为第一阶段,城市扩展表现为低强度的准圈层式外延;1976-1988年为第二阶段,城市扩展强度有所提高,圈层外延与跳跃式发展并存;第3阶段为1988-2003年,扩展强度达到18.79%,跳跃式发展和连接式发展表现突出;②城市扩展呈现沿轴线扩展的特征,扩展轴沿长江向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城市重心向北部振荡后向东南方向转移;③南京城市扩展在城区和郊区分别表现为紧密扩展和稀疏扩展,1949年以来,南京城市空间形态日趋复杂,但自进入21世纪后,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稳定,表明南京城市扩展存在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④城市扩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扩展阶段,不同的因素组合占主导。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是城市规模扩展的主导因素,城市空间格局、空间形态的变化更多地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大了城市框架,行政区划调整为城市扩展提供了空间,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扩展提供了空间导向。  相似文献   
537.
本文利用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对分布于乌梁素海各水功能区的21个水质监测点,2009年5月~10月的富营养化等级进行了模糊模式识别研究;并利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富营养化等级识别结果的空间分布月变化Grid图。将富营养化状态识别结果及其分布区域与乌梁素海同期水质监测指标浓度变化及其分布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及验证。识别结果与实际水质状况相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8.
廖洪凯  龙健  李娟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2):2081-2090
通过对喀斯特山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 花椒林、 火龙果林、 退耕草丛和旱地)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含量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含量最高,其中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氮、 磷、 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44.80 g·kg-1、 477.86 mg·kg-1、 102.87 mg·kg-1、 17.54 mg·kg-1、 7.72 g·kg-1和166.43 mg·kg-1,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含量总体按花椒林、 火龙果林、 退耕草丛和旱地依次下降。除旱地与经自然恢复15 a的退耕草丛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含量较为接近,大多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外,其他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是影响活性组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花椒林对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的累积效应仅次于林地,且明显高于火龙果林和旱地。研究阐明了喀斯特土壤的自然修复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需辅以必要的造林措施加速其恢复,花椒林可以作为喀斯特山区农业生产或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539.
通过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定量描述了Na2S、NaNO2、Na2S2O3 3种无机物的用量和比例与非光合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3种电子供体之间的两两交互作用.最后,通过16S rDNA V3区DGGE图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混合电子供体对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供体析因实验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540.
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带的青海湖现代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化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2005年以来水位和湖面的逆转回升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全球变暖情形下我国北方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及其趋势。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河水化学、(次)降水量和径流量等数据,探讨了2005年以来青海湖湖水的来源和水位持续回升的原因。结果表明,1959年以来青海湖水位的变化与降水量和径流量紧密相关;近些年的持续回升则主要取决于全球增暖情形下区域夏季降水强度和降水量的同时增加,地表径流和/或地下水补给起着一定作用,而冰川融水的贡献则十分有限。我们认为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是全球增暖情形下区域降雨模式的改变、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以及流域植被生态改善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