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峡库区(重庆段)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漠化敏感性机理为基础,运用GIS与RS技术分别分析了喀斯特岩性因子、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因子、土壤类型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完成单要素的叠加运算,实现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石漠化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石漠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敏感区面积为17 376.5 km2(3765%),以高度和极敏感类型为主。(2)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水平地域差异特征,整体上呈现弧状 条带性分布。东北部和南部最为敏感,中西部基本为不敏感地区。(3)研究区石漠化现状与石漠化敏感性之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局部地区受人类不合理的干扰活动影响,石漠化现状与石漠化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某桥梁施工企业在对桥面施工时,塔式起重机空载起升发生冲顶事故,起升钢丝绳断裂,造成吊钩装置坠落砸死1人伤害事故.本文介绍了事故情况、事故勘查要点和模拟试验及相关计算方法,分析事故技术原因,提出预防事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由于建设项目繁多,在役塔机数量急剧上升,若不加强监管和提升控制手段,安全事故隐患会随着塔机数量的增加剧增。本文对塔机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塔机安全监控和评估系统的技术现状,对一种新研发的塔机安全监控与评估系统做了简要阐述。同时通过对试点工程的应用,指出了本塔机安全监控和评估系统的优势,为塔机的安全作业监控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原位化学氧化(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ISCO)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去除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技术,相比于多孔介质,岩溶地下河中ISCO技术应用还未见报道.为了更好地认识ISCO技术在岩溶地下河石油污染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使用过硫酸盐(persulfate,PS)作为化学氧化剂,在实验室利用碳酸盐...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风险因素不确定性、随机性及动态反馈性等特点,建立新型富水岩溶隧道涌水风险评价体系,提出1种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5个1级指标、29个2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次分析、熵权与加权平均计算法合理分配各指标权重;利用云生成算法计算出云数字特征参数并生成足够数量的云滴;将方法应用于贵州省某隧道涌水风险评...  相似文献   
6.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演变对优化喀斯特脆弱山区的土地资源配置和推进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瓮安县为例,利用2001年、2011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CA-Markov模型预测2027年土地利用格局,定量分析研究区2001—2027年土地利用和ESV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瓮安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向林地的转移较为剧烈,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动态度最大;ESV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向林地转移是ESV增加的主要贡献项,ESV增加区域主要发生在瓮安县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未来ESV低值区仍分布在中部城镇地区;服务类型产生的ESV主要以土壤形成与保护服务为主,其次为水源涵养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地和耕地是引起研究区ESV变化的敏感因子,研究区ESV对改进的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期内瓮安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土壤溶解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土壤溶解有机碳(DOC)进行了逐月的观测,结果显示DOC是岩溶生态系统中活跃的有机碳组分,在岩溶地区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年中土壤DOC的变化特征表现为3个阶段:(1)3-7月,随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和新陈代谢能力极大提高,土壤溶解有机碳呈升高趋势;(2)8-11月,气温保持较高的水平,但降雨量偏低,土壤干燥,土壤微生物活性极大地减弱,土壤DOC质量分数全年最低;(3)12月至次年2月,随温度的降低,土壤生物活性逐渐降低,土壤DOC呈缓慢升高趋势,且与土壤微生物量碳之间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土壤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DOC之间存在负相关。文章还提出了岩溶地区土壤碳循环模式及DOC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eam water quality and geohydrology in the Roberts Creek watershed, Clayton County, Iowa, was conducted during selected base-flow periods in 1988–90. Discharg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and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or analyses of nutrients and selected herbicides in 19 subbasins along the main stem and tributaries of Roberts Creek. The areal extent of unconsolidated and bedrock units subcropping in each subbasin was quantified. The hydrologic data were correlated statistically with the geologic data to determine relations. Roberts Creek generally gained water and had larger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subbasins in which bess and alluvial material were underlain primarily by low-permeability till and shale units. Roberts Creek generally lost water and had lower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subbasins with subcroppmg karstic units.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in streams underlain by the karstic units because the nitrogen removed by biological processes was not replaced by ground-water inflow. Seepage from Roberts Creek to ground water in areas of subcropping karstic carbonate rocks reduced the flow, which reduced the velocity, causing increased residence time of water in the stream. The additional residence time may allow additional time for biological processes to remove nitrogen from solu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dissolved orthophosphate or atrazine and the underlying geology.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西部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也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参考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喀斯特石漠化的概念、分布、评价指标、生态效应、成因分析及综合治理等六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结果认为,目前研究中还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活动、定量分析不足、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欠缺和现有治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等不足,并建议从研究重点区域、探究喀斯特石漠化演变机理、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开展生态综合整治工作及建设相关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先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地基土洞塌陷评价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之葵  谢永雄 《灾害学》2007,22(3):77-80
地下水(地表水)产生的渗透潜蚀作用、崩解作用等是土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对工程实例中的土洞,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压力拱分析法进行了稳定性判别。在土洞中充填砼,然后采用压力灌浆,灌浆所采用的水灰比为1∶1~1∶1.5,灌浆压力一般为0.15~0.30 MPa,地基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