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3篇 |
免费 | 223篇 |
国内免费 | 12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4篇 |
废物处理 | 176篇 |
环保管理 | 146篇 |
综合类 | 2143篇 |
基础理论 | 125篇 |
污染及防治 | 911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212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232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249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苯在TiO2上的气相光催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一个循环式光反应系统中进行了苯的气相光催化实验.考察了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催化剂用量和苯的初始浓度对苯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和光强度的共同作用是影响苯光催化降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实验条件下,催化剂接触面积增加2倍,反应时间缩短260min.再将光强度提高1倍,反应时间缩短320min;催化剂用量对反应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催化剂层吸附能力的影响,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当催化剂用量从0.1g增加到0.5g时,反应时间缩短100min,而从0.5g增加到1.5g时只缩短20min;当系统中苯的浓度较低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反应中苯的浓度变化增大,但在高浓度系统中初始浓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82.
383.
膜生物反应器是污水膜分离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项新型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产率低、操作简捷、出水水质优良等优点,本文试着通过实验对膜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对膜组件的长时间运行性能参数体系深入完善,以便于为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4.
利用氢自养反硝化生物陶粒反应器处理硝酸盐废水,探讨了生物陶粒反应器中氢自养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实现过程.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硝氮负荷、进水pH值、温度、供氢量等因素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和48 h时,反应器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54%和97.47%.在水力停留时间为5~16 h时,NO-3-N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而降低;进水NO-3-N浓度较低时,NO-3-N的降解速率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NO-3-N浓度大于110mg·L-1时,氢自养反硝化反应受到抑制;中偏碱性环境较酸性或碱性环境更利于反应器对硝酸盐的去除;反应器有较宽的温度适应范围,最适温度为25~30℃;当反应器供氢不足时,脱氮效果明显降低,表明了氢自养反硝化菌对氢气利用的专一性.在整个运行阶段,出水中亚硝酸氮浓度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85.
386.
387.
催化型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的作用是有效提高对废气的治理效率,较好地实现对废气的净化。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如果能量密度确定,那么催化型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要比普通的反应器的能量效率要高很多倍。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距,主要与污染物的所属范围、反应器的架构、催化剂的指标参数密不可分。本文主要介绍了反应的原理、构型以及催化剂的参数对反应器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88.
生物膜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生物膜技术的传质理论,并且对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各种类型生物膜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作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提出了生物膜反应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89.
颗粒活性炭对UASB处理垃圾渗滤液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研究,考查了用UASB处理垃圾渗滤液时,投加颗粒活性炭对加速UASB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进程、缩短启动时间、提高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启动时间缩短了近1/3,最大有机负荷提高近40%且出现了更大颗粒污泥,但COD去除效率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90.